貓爪草20g、牡丹皮20g、仙鶴草20g、五指毛桃15g、酒黃精15g、茜草15g、墨旱蓮10g、醋鱉甲10g( 先煎)、鹽牛膝10g、珍珠草10g、僵蠶10g、石斛10g、澤蘭10g、甘草6g 加減:腹部脹痛者,可酌加延胡索、萊菔子、川楝子等行氣止痛,白芍等緩急止痛;惡心欲嘔者,可酌加生姜、竹茹等降逆止嘔;水腫或腹水者,可加茯苓皮、大腹皮等行氣利水滲濕:乏力、納差者,可加黨參、白術(shù)、黃芪等增強健脾之力,酌加谷芽、神曲等和胃消食。便溏者當酌減黃精、墨旱蓮等礙濕之品。不寐者,可酌加茯神、合歡花、夜交藤等養(yǎng)心安神之品。黃疸者,可酌加大黃、茵陳、田基黃等利濕退黃之品。 除藥物治療,參與研究的患者還應當注意日常生活調(diào)攝。因乙肝肝硬化脾亢存在血細胞一系或多系減少的表現(xiàn),可引起出血、感染、貧血等其他嚴重并發(fā)癥,故乙肝肝硬化脾亢患者應注意休息和舒暢情志,避免勞累和外傷,飲食當少鹽同時保證營養(yǎng)。并要求禁酒限煙,避免使用影響血細胞計數(shù)的藥物及免疫抑制劑,同時予必要的保肝治療及對癥處理。 扶正軟肝縮脾方立方依據(jù) 乙肝肝硬化脾亢的病機特點為內(nèi)外合邪侵犯人體,以致氣血、濕熱、瘀毒互結(jié),而以血瘀為主,且久病傷正。故治療當以扶正化瘀為原則。又因邪氣搏結(jié)日久,郁而化熱可傷陰,陰虛又生內(nèi)熱,故治療當注意兼顧陰津、清退虛熱。扶正軟肝縮脾方,在扶正的基礎(chǔ)上祛邪,既能鞏固正氣以助祛邪,又能在祛邪的同時固護正氣,以防藥力使正氣愈傷,從而達到阻止肝硬化進展以及改善脾亢的功效。方中澤蘭、茜草、牡丹皮、牛膝皆具活血化瘀之效,其中澤蘭兼能利水,尤宜乙肝肝硬化脾亢水瘀互結(jié)之證。茜草涼血止血,可預防脾亢血小板減少誘發(fā)的出血,也可用于血熱、血瘀所致的出血,有實驗證明茜草可促進動物的凝血 ,茜草的止血機制之一可能為促進血小板升高,而茜草之所以能提升血小板又可能與其有效成分茜草雙酯有關(guān);或亦可防治白細胞減少。牡丹皮能入陰分,可清虛熱;牛膝引血下行,可降上炎之火,火氣上逆之衄血、牙齦出血等可使用,亦可利尿通淋、補肝腎、強筋骨。仙鶴草收斂止血,可用于乙肝肝硬化脾亢伴出血者,也可用于預防出血。五指毛桃益氣補虛而不燥,扶正而不礙邪,兼能化濕行氣,在多濕地區(qū)尤宜適用。酒黃精與五指毛桃同用,增強健脾益氣之功效,同時酒黃精又可補脾陰。墨旱蓮即可滋陰,又可涼血止血,且有研究顯示其多種提取物皆可保肝,但脾胃虛寒泄瀉者當忌用。石斛亦可養(yǎng)陰清虛熱,同時又可益胃生津,適宜于燥熱傷津口干口苦者,但不適于濕熱尚未化燥者。珍珠草清熱解毒、利水消積,可用于乙肝肝硬化脾亢伴黃疸等疾病的治療,且有研究顯示高濃度廣東珍珠草在體外可抑制乙肝病毒DN A。僵蠶此處取其化痰軟堅散結(jié)之效,與鱉甲同用更益軟堅散結(jié)之功,然因鱉甲性寒兼有滋陰之效,脾胃虛寒泄瀉者不宜使用。貓爪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jié);有研究顯示貓爪草多糖對小鼠機型化學性肝損傷有改善作用,或?qū)θ梭w肝臟亦有保護作用。甘草調(diào)和諸藥,若見濕盛、浮腫,當去之。 本方同時注重扶助正氣與祛邪,使邪去而不伐傷正氣,五指毛桃、酒黃精、墨旱蓮、石斛等肝脾兼顧、氣陰同補,既實后天之本,又直達病所,故患者神氣恢復,疲倦癥狀改善。脾氣健則便可實、胃可和,脾胃和則納可安、噯氣呃逆可緩。疼痛多責之不通與虛,本方中澤蘭、茜草、牡丹皮、牛膝皆善活血化瘀,瘀血去則氣血運行通暢,新血可生,若氣滯明顯可酌加行氣之品,則氣血不通與氣血虧虛皆可改善,甘草亦能緩急止痛,故而脅肋、腹部疼痛、脹滿可除。方中五指毛桃、珍珠草清熱化濕,石斛、墨旱蓮補肝腎、胃陰并生津止渴,則口干口苦之癥狀可除。澤蘭、牛膝、珍珠草皆俱利水之功效,兼之實脾,則水腫可消,小便可利。本方俱健脾、清熱、利濕之功效,酌加退黃、解毒之品,則黃疸可除。 一、病名、病因病機 根據(jù)乙肝肝硬化脾亢的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學可將其歸屬于“ 脅痛” “ 癥瘕” “ 積聚”“ 虛勞” 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慢性乙肝的基本病因病機為正虛邪戀,人體正氣不足,濕熱疫毒之邪內(nèi)侵,以致虛實夾雜,臟腑功能失調(diào)。中醫(yī)學認為肝硬化脾亢的病因在于內(nèi)外合邪傷肝,以致肝疏泄失職,肝郁而乘脾,致使脾運化失司,從而導致氣機不暢、濕熱內(nèi)生,久病必瘀,則氣、瘀、濕熱、疫毒互結(jié),日久傷正而發(fā)本病,基本病機為正虛血瘀。綜上所述,乙肝肝硬化脾亢的病因病機可概括為飲食、勞欲、情志等長期作用使病邪內(nèi)生,加之濕熱疫毒等外邪,共同侵犯人體,以致氣、瘀、濕熱、疫毒互結(jié),而以血瘀為主,久病傷正。本病病位在肝、脾,久病及腎,以致肝、脾、腎三臟俱損,病性屬虛實夾雜。脾亢所致外周血細胞減少,也可視為中醫(yī)“ 血虛”范疇。 二、治療 肝硬化脾亢尚無明確、統(tǒng)一的辨證分型,黃氏運用活血軟堅湯( 黃芪30g、生牡蠣30g、丹參20g、醋鱉甲15g、廣三七6g、三棱5g、莪術(shù)5g) 加減治療乙肝肝硬化脾亢患者3個月,納入研究的患者中有半數(shù)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血細胞等各項指標恢復正常,肝脾回縮至正常;1/3患者病情改善。王氏等認為乙肝肝硬化的基本病機為“ 濕、熱、虛、瘀” ,以清下消補四法組方( 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滿天星30g、茵陳蒿30g、黨參20g、龜板( 先煎) 15g、炙鱉甲( 先煎) 15g、赤芍15g、丹參15g、郁金15g、大黃12g、砂仁( 后下) 9g、炙甘草5g) 加減治療代償期肝硬化脾亢3個月,可有效縮短脾長徑,對血細胞的升高、脾厚度的變薄以及門靜脈直徑的減小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江氏等運用滋補肝腎方( 鹿角霜20g、熟地20g、當歸15g、黃精15g、紫河車15g、山茱萸15g、白術(shù)10g、枳殼10g、陳皮10g) 加減治療肝腎陰虛型肝硬化脾亢3個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都有明顯改善,血細胞計數(shù)的回升、脾臟的縮小、脾靜脈和門靜脈直徑的減小都較顯著。楊氏等認為肝硬化脾亢血細胞減少的原因為脾失健運、氣血匱乏和瘀血內(nèi)結(jié)、新血不生,以加味歸脾湯( 白術(shù)20g、黃芪20g、黃精20g、仙鶴草20g、炙鱉甲20g、炙龜板20g、黨參15g、當歸15g、茯神15g、遠志15g、龍眼肉15g、酸棗仁15g、甘草10g、木香6g) 加減治療1月,出血傾向及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改善較明顯;血細胞計數(shù)僅輕度減少或有所提高,反應較好者亦可恢復正常。馬氏等認為脾亢的病因為氣滯血瘀、肝脾血瘀、肝。腎陰虛、氣血虧虛,運用健脾養(yǎng)肝補血湯(黃芪30~100g、雞血藤15~60g、仙鶴草30g、瓦楞子30g、白芍15g、枸杞15g、白術(shù)12g、茯苓12g、川芎10g、黃精10g、香附10g、阿膠10g( 另包) 、白茅根10g、熟地黃10g、莪術(shù)8g、三棱8g、甘草5g、三七粉3g( 沖服) ) 加減治療3月,可明顯改善癥狀、體征,提高血小板計數(shù),減小脾門厚度。李氏等認為乙肝肝硬化病因病機為濕熱病毒蘊郁肝膽,日久病邪入血入絡(luò),以致肝、脾、腎俱損,導致肝郁血瘀,瘀阻脈絡(luò),水濕內(nèi)停,以擬方( 黃芪50g,半枝蓮、補骨脂、蛇舌草、五味子、淫羊藿各20g,白芍、白術(shù)、柴胡、陳皮、當歸、莪術(shù)、茯苓、內(nèi)金、神曲、水蛭、蚤休各10g) 加減以補氣、補益脾腎、祛瘀通絡(luò)、解毒,治療3個月,臨床癥狀可明顯好轉(zhuǎn)甚至消失,肝功能可明顯改善甚至恢復正常,腹水可明顯減少甚至消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