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篇名為《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少交朋友》火爆朋友圈,我也去看了幾次,其中一句話很是得人心:“聰明的人,往往很少交朋友,他們和多數人保持友好,卻只和少數同等級的聰明人深交。”為什么呢? 人在獨處的時候最為自由,才能真正的做自己,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朋友多了經常就要去陪朋友,還有多少時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即使有,陪完朋友都很累了,還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 忍不住想了一下自己。 最近交的幾個朋友,幾乎都是在工作中認識的,屈指一算,差不多五年了。之后認識了很多熟人,但能夠上升到朋友層面的,幾乎沒有。 交朋友與談戀愛真像,精力旺盛的時期就那么幾年,隨著成熟的到來,自己像一列火車越跑越快,路過的人越來越多,能一起抵達終點的,還是青春年少時,彼此見證了脆弱、狗血、叛逆與努力的人。 這種感受,很多人有共鳴。 “對啊,所以我成了死宅,見那么多人又不交心,有什么意思?” “年齡越大,維護友誼的成本越高,不像年少的時候,借塊橡皮,抄個答案都能成了過命的交情?!?/p> “你看得上的人,不屑跟你做朋友;你看不上的,整天纏著你?!?/p> 這些,我都同意。 人越成熟,越懂得珍惜自己,就越會慎重地選擇是否把時間與精力花費在維護一段感情上。 那些需要輸出很多能量卻無能量輸入的交往,我也十分抗拒,但我不同意因為交朋友越來越難,所以不想要認識陌生人。 友誼與愛情一樣,不是生命的全部,而是人生的奢侈品。 每一個買過奢侈品的人都知道,你的衣帽間里,有一個最貴的包,卻有無數個便宜的包。它們可能是街頭偶遇、旅游的一時興起、網上獨立設計師的手筆等等。 是它們讓包包這個概念變得更加豐富,也讓生活充滿新奇感,雖然你投入金錢、精力、情感最多的是最貴的包,但如果你的衣帽間里只剩下那個最貴的包,也就剩下了枯燥、無選擇,甚至了無生趣。 古人云:行萬里路,如讀萬卷書。我卻覺得,如果你時間緊迫,多認識一些有趣的人,也可以達到讀萬卷書的效果。 熟悉的地方無風景,熟人之間也沒有頭腦風暴。在關鍵時刻激發(fā)我的人生思考,大部分是偶遇的陌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