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癤是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由于皮膚上的葡萄球菌沿毛發(fā)侵入毛囊,在毛囊周圍引起炎癥反應(yīng),局部出現(xiàn)浸潤性腫塊。常發(fā)生于頭、面,頸、背、腋等部位,局部有紅、腫、熱、痛癥狀。 生瘡癤后特別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保護皮膚,要勤洗澡勤換衣服。癤初起時,局部可采用濕熱敷,以促使消散;如癤已成熟,可用刀子挑破,排出膿頭即可愈合。但在面部,尤其在鼻翼和上唇的癤腫不可用力擠壓,因為該處的靜脈與顱內(nèi)靜脈相通,擠壓后如感染進入顱內(nèi),可引起嚴重后果。 [飲食原則] 1.宜飲食清涼、清淡,如用菊花腦、馬蘭頭、枸杞頭,芹菜、綠豆芽等佐膳。 2.可用綠豆衣或金銀花泡湯代茶。 3.陳小麥粉、赤小豆均有清熱解毒作用,亦可常用。 4.忌食辛辣,魚腥及煙酒。 5.忌食油膩;忌食鵝、豬頭肉等發(fā)物。 [食療驗方] 1.陳小麥粉炒焦,醋調(diào)敷患處,一天1次。 2.小蔥、蜂蜜各適量,共搗爛外敷,一天換2次。 3.鮮芋頭、鮮生姜各適量,洗凈去皮,搗成糊狀,加少許面粉調(diào)勻,外敷患處。 4.豬膽(鮮)1個,套敷患指,一天1次(適用于指頭疔瘡)。 5.熱醋適量,浸泡患指,每次10~20分鐘,1~2小時1次。 6.鮮生雞蛋1個,打一孔,去蛋黃留蛋清,套敷患指上,日換2次(適用于指頭炎早期)。 7.生黃豆嚼爛敷之。 8.雞蛋3個,香油煎好,用酒沖服,能預(yù)防疔毒攻心。 9.黑豆、蕎麥面等分研末,挑破敷之,即愈。 10.柚子、紅糖同搗敷患處。 11.雄雞冠血點患部。 12.香蕉根適量,絞汁內(nèi)服,日數(shù)次。 13.赤小豆治疔瘡腫毒。 14.油菜葉搗爛外敷患處,也可絞汁溫服,每次1小杯,日飲3~4杯。 15.蔊榮葉搗汁,外搽患處。 16.鮮椿葉、大蒜等量,加食鹽少許,共同搗爛,敷于患處。 17.菊花腦搗爛敷患處。 18.頭上軟癤,大芋搗敷,即干。 19.治一切腫毒,獨頭蒜3~4顆,搗爛,入麻油和研,厚貼腫處,干再易之。 20.癰疔瘡毒,小蒜或小蒜葉,搗爛后外敷。 21.治癰腫,鮮苦瓜搗爛敷患處。 22.治疔瘡腫毒,荔枝肉,白梅各3個,搗作餅,貼于患部,可拔膿毒。 23.豬腦1個,米醋適量:制法:將豬腦以冷開水洗凈,放入砂鍋中用米醋浸泡半天,文火熬煉成膏,冷卻。用法:每次先用淘米水洗凈瘡瘍表面,再取豬腦膏平攤于消毒紗布上,依瘡面大小貼用,隔日換藥1次。此方名豬腦膏,出自《瘍醫(yī)大全》,主治瘡瘍久不愈合,有生肌長肉的功效。其中,豬腦潤膚生肌,米醋斂瘡殺菌,相輔相成。 24.癩蛤蟆肝1個。制法:將鮮癩蛤蟆肝取出,不用水洗,切成薄片。用法:貼敷于疔瘡表面,每日換藥2~3次。3日為1療程。據(jù)《醫(yī)林纂要》載,蛤蟆肝主治疔瘡癰疽,有解毒、止痛的作用。本方用于外科瘡癤未潰者。 25.治腦后小瘡,以豬懸蹄甲4個,白礬6克,將礬放入懸蹄內(nèi),燒干研未,香油調(diào)敷。 作者:陳長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