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边@句話經(jīng)常用來形容開國皇帝對大臣的殘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是這句話的踐行者。從“胡惟庸奸黨案”到“藍玉奸黨案”,朱元璋進行了長達十多年之久的血腥大屠殺,數(shù)萬人慘死。殺了如此多的人,這里面肯定是殺錯的人,那么誰被殺對明朝影響最大?或者誰被殺導致“靖難之役”的發(fā)生? 此人就是藍玉。由于藍玉是太子妃的舅父,因此朱標在世時他極力維護太子的儲君的地位,因此對于覬覦皇位的燕王朱棣早有了防范之心。比如藍玉曾對朱標說,“燕王在國,撫眾安靜不擾,得軍民心,眾咸謂其有君人之度……臣又聞望氣者言,燕地有天子氣,殿下宜審之”。 藍玉的話意思很直白,就是讓朱標提防燕王,可是朱標不聽,而且轉(zhuǎn)頭就把藍玉跟他說的話告訴了朱棣,“燕王事我甚恭謹”。經(jīng)過這一件事之后,藍玉和朱棣就結(jié)下了梁子,而且朱棣還向朱元璋告狀。史書記載,“太子殊無意,而語嘖嘖聞于燕王,不數(shù)月而玉禍作?!?/p> 然而一切都因太子朱標的死發(fā)生的改變,朱標的死讓朱元璋悲痛欲絕,轉(zhuǎn)而立皇長孫朱允炆為儲君,這時藍玉已經(jīng)沒有什么用了,朱元璋向他舉起了屠刀。藍玉作為大將軍,隨著戰(zhàn)功越來越多,平時也確實比較跋扈,甚至在俘虜北元可汗妃子后,竟然入賬侮辱。 當然這些并不是藍玉之死的最大原因,因為朱元璋要殺他。洪武二十六年春,錦衣衛(wèi)指揮將獻向朱元璋告密藍玉“謀反”,隨即藍玉被抓捕關(guān)進大牢。審訊的結(jié)果如下,“藍玉與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密謀為逆,將伺帝外出耕田舉事?!?/p> 上面這供詞很可能是屈打成招?!八{玉奸黨案”, 族誅一公、十三侯、二伯,牽連被殺一萬五千多人,京城血流成河。根據(jù)明朝法律,謀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剮凌遲處死,朱元璋“念及”藍玉是自己的兒女親家,加上曾經(jīng)的功勛,決定將碎剮凌遲改成剝皮。 沒有藍玉,朱棣也沒了顧忌,一切都“水到渠成”,最終搶了朱允炆的皇位。退一步說如果朱標沒死,藍玉還在,那么朱棣也許會在北平老老實實鎮(zhèn)守邊關(guān),成為一代名將。 歷史不存在假設(shè),朱元璋在地下知道這件事后,不知會不會嘆息!一代名將之死,也改變了大明的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