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叮當(dāng)學(xué)會小跑了,于是我們帶他去散步時,劉先生喜歡跟他來這樣的比賽: “我們來比比,看看誰最快!” “哦,寶寶要加油了哦,你快被爸爸趕上了”…… 除了劉先生,其實我看到身邊很多家長喜歡用這樣“比賽”的方式,去激勵孩子爭第一。他們認為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事事爭第一”的意識,未來才能在處處是競爭的社會屹立不倒。 但另一方面,我卻又經(jīng)常在公號里收到爸媽問我,孩子太愛贏、輸不起怎么辦? ● 孩子追求完美,積木倒了,就大哭; ●孩子氣量特別小,一輸就大哭甩賴,搞的別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 ●孩子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批評,說不得,一說就炸毛; ●孩子特別怕困難,怕挑戰(zhàn),什么事情難度一大,或者他感覺自己有點做不好了,就想放棄了,只愿意做簡單的事情…… 孩子這種輸不起、說不得、太好勝的個性,其實大多數(shù)時候,是你的夸獎方式出了錯! 1、夸獎方式影響思維方式 我侄子從小喜歡素描,之前最拿手的就是畫蘋果,一畫蘋果就會迎來老師爸媽路人甲的猛夸:“太逼真了”“天才啊”……可后來我嫂子卻和我說不知為啥,最近侄子開始抵觸學(xué)畫了。 有一天,我就隨口和侄子聊了聊畫畫的事,誰知我還說幾句,侄子竟突然大哭了起來:“畫蘋果我就是小天才,畫人畫不好我就不是小天才了……” 我聽完是又好笑又心疼,原來是我們錯誤的“夸獎方式”把他搞糊涂了。 他的心理邏輯是:“你們是因為我有天分,我能畫的好才夸我,那我得一直證明我是有天分的。畫人這種太難了,我畫不好,我就不是天才了,你們就不夸我不喜歡我了”。 他的行為,讓我想起那句話“這孩子很聰明,就是不用心”,讓孩子形成了“固定型思維模式”----把好的結(jié)果都歸因為天分(聰明)、運氣、這些無法控制的因素,失敗對他們來說,就是在證明自己天分、運氣不夠,以至于變得怕輸,為了一直保持“贏”,寧愿去選擇做更簡單的事情。 而如果我們平時夸獎孩子都是注重過程,具體、客觀地評價孩子-- · 告訴孩子他的行為給你的感受和幫助:“哇,你今天把房間收的這么整齊,媽媽一進來就感覺好舒服”; · 夸獎孩子的努力,告訴孩子他具體哪里做的好:后來我們把對侄子的夸獎?chuàng)Q成這種:“你看,你這次畫的人很逼真啊,連臉上的紋路你都畫了,畫的時候一定觀察的很仔細吧?!惫唬^了一段時間他又喜歡畫畫了。 侄子這樣就明白了他畫的好是因為他“仔細”“努力”,天分是固定的,但“仔細”是只要去做就可以做到的。 · 幫助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堅信成功都是來自于努力,比起結(jié)果的輸贏,更關(guān)注自己過程中的表現(xiàn),喜歡挑戰(zhàn)。 ?育兒啟示:想要孩子不怕輸,換個方式夸孩子,真誠、具體、客觀的去夸孩子,就是在幫助孩子客觀、具體的看待自己,看待輸贏。 2、是否在某些特定領(lǐng)域夸的太多? 我之前鄰居家的孩子很小就會背《三字經(jīng)》,逢人就被夸的厲害,然而后來卻導(dǎo)致了這兩個狀況: ·孩子在背《三字經(jīng)》方面非常在意自己表現(xiàn)的好不好,喜歡和別人比輸贏,有一天他爸又讓他在我們面前展示新學(xué)的古詩,其中一句被錯了,本來重來就好,孩子卻異常激動; ·孩子對其他方面的興趣淡了,對于運動、算數(shù)方面不太肯努力。 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幫他建立起全面的自信--3歲正是孩子建立自信感的事情,由于所有人都只夸他那一樣,孩子就把所有的自信就都建立在《三字經(jīng)》之類的能背書的事情上,在其他方面是沒什么自信的,以至于唐詩沒念好,孩子就覺得自己完了。 另一方面,孩子會誤以為“我贏”,只有自己表現(xiàn)好,比別人強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會愛我,夸我,所以變得更怕輸,更害怕表現(xiàn)不好。 ?育兒啟示:要想孩子不怕輸,就要有一顆發(fā)現(xiàn)孩子各方面“優(yōu)點”的眼睛,用全面的稱贊,為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 3、太早讓孩子接觸“競爭” 之前,丹媽分享過一篇大干貨《6歲之前,這6種能力越早培養(yǎng)越好 》,學(xué)齡前,孩子要發(fā)育的是社交能力、自主意識、情緒表達能力等等。 大家想想,一個能獨立思考、勇敢、情緒穩(wěn)定、自控力專注力好、表達能力也好的孩子,即使6歲前沒有太多的接觸競爭,以后在競爭中也不會差。 ?育兒啟示:6歲前,比起培養(yǎng)競爭意識,不如注重孩子其他心理營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 4、父母是否更“輸不起” 去年,叮當(dāng)參加了早教中心的爬行比賽,那大概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比賽。 說實話,參加之前,我也覺得這就是個小活動,可哨聲一響,看著其他媽媽激動的加油聲,我心里也不自主地很想叮當(dāng)贏。 然而,中途叮當(dāng)就被邊上的一個小姐姐吸引止步不前……最后,前三都沒進。 那一瞬間,我突然感覺我的沮喪比叮當(dāng)還多! 叮當(dāng)本來只是當(dāng)作一個游戲,可看著我沒笑,還有點失望的樣子,他突然愣住了,伸手過來摸我,好像是想知道我怎么了,想安慰我。 當(dāng)下,我立刻就醒了: 孩子其實哪知道什么輸贏,許多孩子會喪氣,為輸而難過,更多是在根據(jù)父母的反應(yīng)去定義、理解自己的行為。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盡力就好,孩子自然也會覺得,過程盡力是比輸贏更重要的事。輸了沒關(guān)系,下次努力,我還可以做的更好。 除了注意剛剛的這幾點,如果已經(jīng)把孩子養(yǎng)成了那種“輸不起”的個性還可以補救? 孩子因為“贏”而興奮的時候,無需夸大吹捧,也無需刻意打壓,客觀就夸獎就好。 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輸”而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要明白孩子其實本質(zhì)是害怕自己因為輸就失去所有人的關(guān)注和愛,他們只是恐慌自己要失去父母的愛。 所以此時此刻,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平靜地陪伴孩子,即使孩子極力要求我們走開,那也要告訴他:“好,媽媽知道你是因為輸了比賽很難過,那等你好了,媽媽再來陪你好嗎”。 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無論輸贏,爸爸媽媽的愛與關(guān)注都一直在。 2、示范、引導(dǎo)孩子了解、觀察別人是怎么應(yīng)對失敗的: ·和孩子分享自己曾經(jīng)輸了的時候,是怎么難過,后來又是怎么通過努力重新恢復(fù),多講講努力過程中的快樂; ·引導(dǎo)孩子觀察別的小朋友:“你看,那個小哥哥也摔倒了,但是他站起來又試了一次……哇,你看他成功拉!”,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失敗,失敗不可怕,重來就好了。 3、適當(dāng)讓孩子經(jīng)歷失敗 許多媽媽因為害怕孩子輸了,不高興,就找各種理由安慰孩子“上次是你贏,這次就給他贏啦”“他是男生第一,你是女生第一”…… 其實這些安慰,甚至故意讓著孩子贏的做法,只會更孩子覺得“贏才是最好的”“我應(yīng)該每次都贏”。 孩子的任何成長其實都來自于體驗。 我們應(yīng)該把孩子的每一次“輸”,當(dāng)成一個孩子體驗“輸”的機會,一個練習(xí)應(yīng)對失敗時應(yīng)該如何疏導(dǎo)自己的情緒、重新評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機會,一個孩子得以成長的機會。 我們要做的,是去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孩子情緒平靜后,客觀的和孩子一起分析“輸了”的真實原因,以及下次應(yīng)該怎么做。 4、夸獎不一定要“說”出來: 如果覺得上文夸獎“努力”的方法太復(fù)雜,其實在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中,你的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帶著微笑的點頭、一個摸頭的動作、一個擊掌,甚至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勝過所有語言上的稱贊。 孩子想贏,要的其實不止是贏得感覺,而贏了之后得到的關(guān)注和愛。 肢體上的觸摸,眼神的交換有時比語言更能讓孩子感受愛和滿足。 5、多教孩子說這幾句話 ·當(dāng)孩子怕輸--“我可以很強大”; ·當(dāng)孩子覺得自己試了也不會成功--“我嘗試過就是成功”; ·當(dāng)孩子輸了難過--“我要來找一下不能贏得原因”; ·當(dāng)孩子覺得“我快輸了,我想放棄”--“我想休息一下,呆會再來”; ·當(dāng)孩子覺得“這件事我做不到”--“我先試試再說”; 平時陪孩子大聲的念這句話,從改變孩子的語言習(xí)慣開始,改變孩子內(nèi)心對“輸贏”的消極扭曲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