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為故鄉(xiāng)寫的一首《西江月》詞中有這樣兩句;“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 這“昭明書室”就在烏鎮(zhèn)的市河西岸,它曾經(jīng)是梁太子蕭統(tǒng)讀書的地方。 南朝梁建都于建康(南京),梁代的太子怎么會到烏鎮(zhèn)來讀書呢? 原來,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tǒng),天監(jiān)元年(502)立為太子。蕭統(tǒng)剛生下時,右手緊捏拳頭,不能伸直,東宮娘娘以及宮女都沒法扒開,成了“抓手”。梁武帝為此十分擔憂。有位大臣說:“皇上何不張榜招名醫(yī)診治呢?”梁武帝覺得有理,就張榜招賢,說誰能扒開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為師。 沈約見此榜文,前去試診。他捧起太子的手,輕輕一扒就扒開了。梁武帝十分高興,就賜封沈約為太子的老師,專門教太子讀書。 沈約是烏程縣(今湖州市)人。烏鎮(zhèn)河西原屬烏程縣。沈約的祖墳在烏鎮(zhèn)河西十景塘附近。沈約對先人十分孝敬,每年清明,總要從京城返回故鄉(xiāng)掃墓,并要守墓數(shù)月。梁武帝怕兒子因此荒廢學業(yè),就命蕭統(tǒng)隨沈約到烏鎮(zhèn)跟讀。為此,就在烏鎮(zhèn)市河西面、十景塘北面,造起一座書館。 蕭統(tǒng)來到烏鎮(zhèn),見書館所在地域,左有車溪港,前有十景塘,桃紅柳綠,鳥語花香,景色十分誘人,便終日游玩,忘記了讀書。 沈約治學嚴謹,教化有方,見太子不思上進,便對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年冬天,我回烏鎮(zhèn)過年,轎子經(jīng)過青鎮(zhèn)密印寺時,被寺前一群百姓擋住了去路。我吩咐止轎查詢,一問,原來寺里凍死一個十多歲的小叫化子。圍觀的百姓說,這小叫化,父母早亡,無依無靠,白天沿街乞討,夜晚蜷宿廟堂,過著十分貧苦的生活。但他人窮志不短,討來的錢,除了買吃的,余下的都用來買書,在佛殿琉璃燈下夜讀??墒且灰刮鞅憋L,卻奪去了他年幼的生命。我進寺一看,只見這小乞丐雖然面孔瘦削,卻眉目清秀,仰面躺在稻草堆里,身體已經(jīng)凍僵,左手還拿著一本書,他是有志于學,至死還不忘讀書呀……” 聽完沈約的故事,太子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從此,他刻苦攻讀,終于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蕭統(tǒng)逝世后,謚昭明,后來便稱他為昭明太子。他編的《文選》又叫做《昭明文選》。 星移物換,后來,這里的書館坍毀了,直到明朝萬歷年間,駐烏鎮(zhèn)同知全廷訓,在書館舊址建筑了一座“六朝遺勝”的石坊。里人沈士茂題書“梁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這石坊至今仍保存完好。(來源: 《可愛的家鄉(xiāng)-桐鄉(xiāng)》) |
|
來自: 君醉墨 > 《蕭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