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姜瘟病與爛脖子的區(qū)別和防治: 大家通俗說的姜爛脖子病,學名叫大姜的莖基腐病,也叫腐霉菌根腐病。 大姜得病后,莖基部開始產生水漬狀的淡褐色的病斑,葉片由下而上發(fā)黃,莖基部軟了以后就歪倒,不久植株枯萎死亡。 病情稍輕的話,可減產10%-30%,嚴重的可導致減產50%以上。 腐霉菌根腐病主要是由種姜帶菌或土壤傳菌所致。種姜帶菌,種植以后種姜腐爛,種姜萌發(fā)的莖葉發(fā)黃,不久植株枯萎死亡;土壤傳菌,病菌先侵染近地面根莖,被害處呈暗綠色水漬狀,向下擴展,使地下莖和剛萌發(fā)的芽變?yōu)榈稚螯S褐色,軟化腐爛,地上莖葉變黃,枯死下垂,呈立枯狀。 腐霉菌發(fā)病,多與溫差大和高溫高濕有密切關系。如早晚溫差大,中午溫度高時,姜根本身就易受傷害,如果溫度達到19-24度,甚至28—32度,濕度85%以上,就容易發(fā)病。 如遭遇暴雨,且地塊連年種姜,則發(fā)病率更高。 近期由于天氣干旱高溫,大姜地濕度溫度比較大,極易產生爛脖子現象。 防治: 1、土壤消毒,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 2、播種以前要嚴格選母種; 3、催芽前用藥劑殺菌,頂苗新噴溝套餐噴溝。 4、出現爛脖子現象,首先隔離,澆水繞道,噴淋、微噴。 5、藥劑處理:頂苗新增產套餐淋根,有細菌性根腐病增加細菌性產品稀釋后灌根或淋根。 爛脖子病多發(fā)于6,7月份溫度35—37度最易發(fā)病,可控可治,高溫高濕容易得此病害。
姜瘟病又稱腐爛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塊,染病姜塊初呈水漬狀、黃褐色、內部逐漸軟化腐爛,積壓有污白色汁液,味臭。 莖部染病,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葉片凋萎,葉色淡黃,邊緣卷曲,最后死亡。
姜瘟病為細菌性病害,該菌在姜塊內或土壤中越冬,帶菌姜種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種后成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蟲傳播,病菌需借助傷口侵入。 通常6月開始發(fā)病,8-9月高溫季節(jié)發(fā)病嚴重。 姜瘟病為一種細菌性病害,該病原菌存活的溫度為5-10-C,最適25℃左右,52℃10 分鐘可以致死。 病菌可在種姜、土壤及含病殘體的肥料上越冬,因而可通過病姜、土壤及肥料進行傳播,成為 翌年再侵染源。病菌侵染時多從近地表處的傷口及自然孔口侵人根莖,或由地上莖、葉向下侵染根莖,病姜流出 的汗液可借助水流傳播。姜瘟病流行期長,為害嚴重。 防治: 1,土壤消毒,選擇有效藥劑將土中真細菌殺滅 2,種姜選擇 ,不能選擇發(fā)生病害地塊大姜作種姜。 3,工具消毒,耕作的工具要做好消毒。 4,果發(fā)現了生病的株苗之后,馬上隔離,用藥劑處理。 5,及時選用藥劑對種姜進行防治。 頂苗新增產套餐+細菌性產品淋根! 判斷姜瘟病和爛脖子: 姜瘟?。翰≈陻嗖缬檬謹D壓有白色的汁液,有惡臭味,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塊,染病姜塊初呈水漬狀、黃褐色、內部逐漸軟化腐爛,由內到外爛,積壓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莖部染病,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葉片凋萎,葉色淡黃,邊緣卷曲,最后死亡。 姜瘟病為細菌性病害。 發(fā)生病害后,及時隔離,后期很難治療,前期熏蒸土壤效果很好,用頂苗新增產套餐+細菌性產品淋根。 大姜爛脖子病:植株發(fā)病后植株地上部莖葉先從下部葉片的尖端及葉緣褪綠變黃,后擴展到整個葉片,且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至整株黃化凋萎后枯死,由外到內爛! 大姜莖基部出現水浸腐爛狀,擠壓清色汁液,溫度涼后就不會發(fā)生,是大姜后期滋生得病害,頂苗新增產套餐淋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