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求學、教學與治學

 garyhyz 2017-08-03

“學無止境”,是我畢生的座右銘。我在求學、教學和治學的歷程中,有過廣泛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改變自己的愛好。但是有三件事,一直堅持至今。就是走路、讀書和寫作。我在60歲時寫過一篇文章,題目為《行萬里路,讀千冊書,寫百篇文》,概括了我前半生的歷程。萬、千、百,是精確的數(shù)字。細算起來,我在60歲時,已經(jīng)走過萬里路,讀過千本書,寫過百篇文。但是萬、千、百,也是近似、模糊的概念,說明大到一定的數(shù)量。在文章里,我表示了“活到老,學到老”的決心,爭取在60歲以后再行萬里路,再讀千冊書,再寫百篇文。走路和讀書是為己,鍛煉身體,汲取知識,陶冶情操。而寫作則是為人,將心得體會奉獻公眾,為豐富人類文化寶庫盡微薄之力。 一位朋友對我說:在當代社會,一名有作為的學者應該具備三個條件,即學貫古今,學貫中西,學貫文理。這三個融會貫通,實際上指的是跨時代、跨文化和跨學科的學習與研究。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真正能做到三個融會貫通的人是寥寥無幾的。這對我來說,是終生的奮斗目標與方向。雖然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境界,但是我在年過花甲之后,仍愿為此不懈努力。

 

(一) 求學

 

1957年,我考入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攻讀英語語言文學。當時的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英語專業(yè),是1952年院系調整后重組改建的,聚集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的一批卓越優(yōu)秀的教師,可以說是群英薈萃。給我授過課的教師包括朱光潛、趙詔熊、林筠因、周珊鳳、張祥保、楊周翰、李賦寧、趙蘿蕤、張谷若、吳柱存、徐錫良、齊聲喬、喬宓、祝畹瑾、張瓏、羅經(jīng)國、龔景浩、陶潔等人。還有兩位長期生活在中國的美籍教師:羅伯特·溫德和葉文茜。他們中間有國內(nèi)馳名的翻譯家、文學批評家和語言學家,更有不少年富力強、水平高超、而且經(jīng)驗豐富的英語教師。他們教給我許許多多東西,包括怎樣做人,怎樣治學,怎樣運用英語為社會服務。我像蜜蜂從百花中采蜜一樣,虛心學習每位老師的獨到之處。他們常常談及北大學生應有的后勁,并無私地教給我們?nèi)绾五憻捄团囵B(yǎng)這種后勁。我在畢業(yè)后近50年的教學、科研和翻譯生涯中,發(fā)揮了這種后勁,增強了這種后勁,體會到這種后勁的威力。

開卷有益,我很相信這一古訓。博覽群書,會開擴我們的視野。高雅的文學作品令我愛不釋手,通俗讀物也能使我入迷。我在讀小學和中學時,興趣廣泛,讀了大量的歷史、文學、傳記、游記、甚至科普的書。我有時從舊書攤買書看,但更多的情況是站在新華書店柜臺前看新出版的書,在中國書店柜臺前看古舊書籍,或從圖書館借書看。在大學學習五年和畢業(yè)后工作四年時期內(nèi),我有機會集中精力閱讀英語文學名著。當時的校、系圖書館里收藏了大量的英美小說,主要是古典小說。剛進大學不久,我的一位老師對我們講述了他閱讀千冊文學名著的經(jīng)歷,給我很大啟發(fā)。我也下決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讀一千冊英美文學名著。我從閱讀文學名著的簡易本開始,花了一年多時間。從大二起,就過渡到啃一本本大部頭的英文原著。起初,遇到許多生詞,閱讀速度較慢。但是,我沒有灰心氣餒,而是堅持不懈。過了一兩年后,我的單詞量大增,閱讀速度也加快。邊看邊抄錄精彩的段落或有特殊語言點的句子。八、九年下來,積累了近萬張卡片,為以后編寫教材和編纂詞典,準備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此外,每看完一本書,都要寫一篇簡短的讀書報告。我上大學時,校內(nèi)幾乎沒有外國專家。在封閉的中國,也少見英美游客。我初學英語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

學習一門外語,希望熟練掌握,運用自如。這是每個外語學習者的理想,也是我的夢想。我上大學時,我的老師們給我們講“什么是英語好”的標準。他們認為一個人的英語好,表現(xiàn)為能用英語寫作,達到出版水平;還能進行漢譯英,達到出版水平。由于當時我們與西方世界隔絕,很少與英美人接觸。畢業(yè)后大部分人都做筆頭工作,很少有機會與英美人直接交流。鑒于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他們提出這樣的標準是可以理解的。我從大學一年級起,開始用英語記日記,多年一直堅持。文革期間和文革以后,我有機會做外國訪華代表團的口譯,又曾三次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做過同聲傳譯、筆譯和審校工作,還有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書一年半的經(jīng)歷。這些難得的寶貴工作經(jīng)驗對我的教學和治學都產(chǎn)生了巨大作用。在大學畢業(yè)后的二十余年里,每天我都堅持寫詳盡的英語日記,紀錄我的所見所聞和心得體會。從當學生開始,每學一篇英語文章,都要熟讀,達到能夠背誦的程度,然后很快翻譯成漢語。先將譯文放在一邊,待兩周后再將自己的譯文回譯成英語。最后將自己的英語譯文與原文比較,找出差異之處。堅持這樣做,不僅練就了英語寫作和翻譯能力,而且增強了記憶力,提高了寫作效率。良好的英語寫作和漢譯英能力,使我終生受益。我要求自己在寫作和筆譯時做到胸有成竹,一氣呵成。我在教學中要求我的學生們也這樣做。但是,我認為學好英語,僅有筆頭功夫是不夠的。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世界已成為一個地球村。人們的交往越來越頻繁。我認為精通英語,還要表現(xiàn)在良好的口頭功夫,能講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我從讀大學起苦練基本功,養(yǎng)成了每天花一定時間朗讀和背誦英語名篇的習慣,大大提高了我的口語能力。我要求自己在說話和口譯時做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我在口譯課中身體力行,用嚴格的標準訓練學生,要求他們語音語調正確,表達流暢,用詞講究。作為啟蒙老師,我教過的學生中間出現(xiàn)了好幾位曾為國家領導人做翻譯的口譯人員,這是我引以自豪的事。

 

(二) 教學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我在40余年的教學生涯中,一直堅持在第一線上課,到65歲退休前還堅持給一年級大學生上課。我開過二、三十門課,一方面給學生打好語言基本功,另一方面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英語是一個有用的工具。但是我們學習英語,不只是為了掌握一種工具,而且還應有個更重要的副產(chǎn)品,就是豐富,乃至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英語有別于漢語,除了語言因素的差異之外,還有文化因素的差異。英語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文化載體。中國人學習英語,必然涉及漢英兩種語言的比較,涉及中西兩種文化的比較,是個跨語言、跨文化的現(xiàn)象。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中只有少數(shù)人從事英語教學或研究。而大多數(shù)人要以英語為工具從事別的工作。我基于這種考慮,在教學中強調學習百科知識和文化背景,以及增強工作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親身踐行,不斷根據(jù)社會需求,開設實用的課程,使學生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工作。我認為教師不能只當傳授知識的“教書匠”,更應該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要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我常常利用自己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教給他們?nèi)绾螒獙碓诠ぷ髦袝龅降碾y題。

    學過英語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初中學過一遍語法,高中又學一遍,大學再學一遍,如果讀研究生,可能還要學一遍。中國人學英語,有必要從傳統(tǒng)語法入手,掌握英語的基本詞法和句法。但是一遍又一遍地學,人們就失去了興趣,而且是浪費時間。我教大學生英語傳統(tǒng)語法,也有同樣的感覺:學的人沒意思,教的人沒勁頭。能不能換個角度教大學生英語語法?我從上大學時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畢業(yè)后留校教書,依然思考這個問題。前后思考了二十年。通過學習西方語言學理論和語言學史,熟悉了各派語言學家對語義結構和句法結構的關系的爭論。有的語言學家主張語義結構應以句法結構為基礎,有的則主張句法結構應以語義結構為基礎,還有的認為語義結構和句法結構的界限很難劃分。我不拘泥于這些爭論,而是吸收國外語言學理論的合理因素,為我所用。從語義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句法學,對英語語法進行了更為概括的闡述和解釋,總結出一套英語意念語法體系。過去,英語教師喜歡用“這是英美人的習慣”這句口頭禪來應付學生的提問。今天,語言學研究早已由規(guī)定性和描寫性,轉入解釋性階段。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對語言現(xiàn)象進行更為理性的解釋。如果仍遵循傳統(tǒng)方法研究英語語法,路子會越走越窄,沒有什么新意,也不會有什么作為。如果完全脫離證明是有利于初學者的傳統(tǒng)方法來研究英語語法,另搞一套,那樣的研究成果不易為我國廣大師生所接受,很可能會變成‘空中樓閣’。我結合社會學、心理學和邏輯學等多學科知識,對語言現(xiàn)象進行更為全面的研究,產(chǎn)生雜交優(yōu)勢,才取得了突破和進展。

    英語傳統(tǒng)語法分為詞法和句法。我則將語法分為語義篇和形式篇兩個部分。前者對語義概念或意念進行分類,增強學習者對語言本質的認識。后者教給學習者用不同的句法結構表示同一語義概念或意念,增強學習者運用語言的能力。我所說的‘意念’當然不是氣功講的‘意念’。也不是 Wilkins 在《意念大綱》里為交際目所進行的分類。我所說的‘意念’,就是語義概念,或語義特征。我們可以用成分分析法來詳細尋找成對的語義特征。我們這一輩人熟悉哲學上的一分為二方法或對立統(tǒng)一律,接受成分分析法和運用成分分析法是不困難的。但是到底有多少對相輔相成的語義特征,是難以窮盡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任何體系如果分類過于細微,過于繁瑣,會變得非常龐雜,非常臃腫。我采用了盡可能概括的方法,找出了我認為最關鍵的五對語義特征:動態(tài)性和靜態(tài)性;及物性和不及物性;始動性和延續(xù)性;肯定性和否定性; 遍及性和非遍及性。當然,這樣簡化的分類不可能概括所有的語義特征,而且是否合理也值得商榷。但是我認為抓住了最重要的語義特征。如果將其變?yōu)橐?guī)律教給學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人們在寫作和談話中充滿歧義,一半是無心所致,另一半是有意所為。英語是具有模糊性語義特征的語言,歧義現(xiàn)象格外豐富。我國幾乎百分之百的英語教師都會在課堂上不厭其煩地教給學生如何識別歧義,排除歧義。可是,我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這樣重要的國際組織中工作的經(jīng)歷,告訴我世界各國政治家和外交家由于斗爭策略需要,大量使用外交辭令,言談中處處是模棱兩可,故意含混。由于讀過大量西方文學作品,我對英語中的歧義現(xiàn)象并不陌生。在國際組織中工作的經(jīng)驗,使我悟出模糊語言的重要性。我將這一體會應用于自己的教學與科研中。我專門撰寫了《英語模糊語法》一書,總結了英語語言模糊性的特點,又在《漢英比較語義學》一書中提出對付歧義的兩條原則。第一是 make unclear things clear,即“把不清楚的說清楚”、這種排除歧義的能力,是英語專業(yè)學生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但是僅僅會排除歧義是遠遠不夠的。況且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常見的情況是需要保持歧義。有時,好心的排除歧義,會捅婁子。歧義像是一張窗戶紙,有時需要捅破,另有時則不能捅。因此,我提出另一條原則,就是 keep unclear things unclear,即“保持不清楚的事情不清楚”。換句話說,“需要不清楚的,不要說清楚”。我自己的工作體會,以及我教過的學生的反饋,都說明這后一條原則更加重要。外交官在會談時,貿(mào)易官員在談判時,老板在談生意時,都不可避免地使用大量的外交辭令,說些兜圈子的話,讓人似懂非懂。我告誡學生要學會 keep unclear things unclear。我的一些學生告訴我,由于掌握了排除歧義的兩條原則,并在工作中運用自如,游刃有余,可以避免犯錯誤,甚至能占據(jù)主動地位。

在學習與教學過程中,我自己身體力行,要求學生處理好“窮盡”與“選擇”的關系。我經(jīng)常對學生們講:學習外語要盡量使自己成為一名“雜家”,不僅要精通母語和外語兩種語言,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應變的能力。你在閱讀、寫作、交流和翻譯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你現(xiàn)場解決。我有過做交替翻譯和同聲傳譯的經(jīng)歷。如果你的詞匯量小,知識面窄,你是難以應付的。這需要平時刻苦學習,不斷積累,掌握盡量多的知識,掌握盡量多的詞匯和表達方法。例如,我要求做到不僅知道“大蒜”用英語怎樣說,還要知道一辮蒜、一頭蒜、一瓣蒜怎樣說,知道蒜瓣、蒜皮、蒜片、蒜蓉怎樣說,知道白皮蒜、紫皮蒜和獨頭蒜怎樣說,還要知道剝蒜、搗蒜怎樣說,甚至知道“水仙不開花 — 裝蒜”怎樣說。光知道“大蒜”一個關鍵詞是不夠的。還要熟悉圍繞“大蒜”語義場的大量的成員詞,應盡量做到“窮盡”,因為你在翻譯和寫作過程中,尤其是在口譯現(xiàn)場時,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或遇到什么詞匯。我從來不對學生說,這個詞重要,那個詞不重要。到了現(xiàn)場,哪個詞都需要翻譯,都重要。當然,“窮盡”是一種理想境界,不下一番苦功,是很難做到的。人們常常遇到一時不會表達的情況,遇到不會翻譯的詞語。我教會自己,也教給學生如何解決這個難題。paraphrasing(“同義表達”或“一句多譯”)是解決這個難題的好方法。paraphrasing,就是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表達相同的思想或意念。我在《英語同義表達法》一書中,通過總結自己的學習和講學經(jīng)驗,提出可以通過詞匯變化(lexical change)、句法變化(syntactic change)和邏輯變化(logical change),來實現(xiàn)paraphrasing。我們可以提供不同的方法來表達相同的思想或意念,用多種方式來解釋同一件事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利用paraphrasing的方法,窮盡各種不同的說法,豐富自己表達思想的方式。在表達和翻譯過程中,我們要知道如何選擇,從眾多可能的說法中精選在特定語境中最恰當?shù)恼f法。

1962年,我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在北京大學西語系教公共英語,面對理科學生。我在中學時喜歡數(shù)理化,曾夢想報考北大數(shù)學系或化學系。在高考前夕查體時,發(fā)現(xiàn)是色盲,不能報考理科,使我讀理科的夢想破滅。不得不臨時改考文科,決定上北京大學攻讀英國語言文學。我十分理解理科學生學習外語的特點。他們不同于富于形象思維的文科學生,而是更富于邏輯思維。剛上講壇時,學生們給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僅用“這是英美人的習慣”一句話搪塞,是不能令學生滿意的。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一些理科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例如,理科學生普遍喜歡“量化”的做法。語言本來是難以量化的。我仔細研究了英語的特點,發(fā)現(xiàn)有些語言項目的學習和應用是可以與“量化”掛鉤的。我在《英語情態(tài)表達法》一書中,將“判斷性情態(tài)”進行分級,劃為肯定、極大可能、可能、極小可能和不可能等五個級別,在語義軸上分別用100%,80-90%,50%,5-10%和0% 表示,使這些不同程度情態(tài)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一目了然。漢語有標志不同判斷性情態(tài)的詞匯,英語也是一樣。例如,漢語的“肯定”、“一定”、“準是”和“無疑”都表示“肯定性”;英語有 surely, certainly, definitely, no doubt 等對應詞。漢語的“很可能”、“十有八九”和“八成”等都表示“極大可能性”;英語有 probably, likely等對應詞。漢語的“可能”、“大概”、“或許”和“也許”等表示“可能性”;英語有 possibly, perhaps, maybe 等對應詞。學生熟悉這些不同程度的判斷性情態(tài)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又知道漢語和英語表示各種程度差異的判斷性情態(tài)的不同方法,在表達和翻譯時可以立即準確無誤地“對號入座”。

我在培養(yǎng)英語語言學博士生的工作中有自己的體會。攻讀博士學位,是一件“痛并快樂著”的事情。寫作博士學位論文,需要駕馭本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掌握該領域歷史沿革、現(xiàn)狀和最新發(fā)展情況,并熟悉相關學科領域的理論與發(fā)展。一篇博士學位論文,必須在總結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理論框架,要有能使同行學者眼睛一亮的創(chuàng)新點。這要求一位博士生不但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科研能力,還要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攻讀博士學位,需要經(jīng)過“三煉”,即鍛煉、磨煉、和修煉。鍛煉,是培養(yǎng)基本功,是培養(yǎng)從事某個學科領域前沿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功。博士生要大量閱讀文獻,才能旁征博引。讀一、二百部專著,再看一、二百篇論文,是起碼要求。不是僅僅看一遍,掌握一些基本事實;而是要深入閱讀,深刻思辨,總結出自己的贊同之處與商榷之處,并且能夠明明白白地講出道理。讀書,不但要讀本學科領域的經(jīng)典性和代表性學術著作,而且要追蹤反映該領域前沿發(fā)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寫作博士學位論文,需要三、四年時間,是一個漫長的磨練過程。從調查研究,搜集資料,閱讀文獻,到構思論文提綱,建立論文框架,需要不斷磨合,千錘百煉。從準備綜合考試,通過綜合考試,取得做論文的資格,又要經(jīng)歷一番苦練。寫作博士學位論文,不知要耗費多少心血,不知要經(jīng)受多少不眠之夜的煎熬。先是自己反復論證,再跟導師反復討論,同時與同行學者不斷切磋,直至完成論文框架。在開題報告時,面對專家們的質疑詢問,要做出比較圓滿的答復。對主攻方向做到胸有成竹,對不足之處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集中精力撰寫論文,長時間思索,無數(shù)遍推敲,直至完成論文初稿。再跟導師反復討論,根據(jù)導師的意見反復修改。等論文比較成熟時,才可以進行預答辯。過了預答辯一關,要進行最后的拼搏,在較短的時間里,根據(jù)專家們和導師的意見再反復修改,反復斟酌,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使論文精益求精,臻于完善。最后做出一份較為滿意的論文,力爭順利通過答辯。

攻讀博士學位,不但要修煉自己的學問,更要修煉自己的心性。經(jīng)過數(shù)年艱苦努力,使自己的學問大有長進,豐富了學科知識理論,增強了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修煉過程中深深懂得“學會做學問,先要學會做人”的樸素道理。在科研中修身養(yǎng)性,不理睬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肯坐冷板凳,耐得寂寞,耐得清苦。踏踏實實,而不浮躁,不圖虛名。有恒心,有毅力,而不畏失敗和挫折。

 

(三) 治學

 

我一生從事英語教學,同時做了大量筆譯和口譯工作,也做了一些中西文化交流的事情。改革開放以前研究的范圍是英國文學。80年代后,我國興起語言學研究。我是國內(nèi)較早轉向語言學的一名教師,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詞匯學、語義學、應用語言學等課程,撰寫了一些專著和論文。中國語言文學和英國語言文學的功底,為我的語言學研究奠定了扎實基礎。我一方面學習西方語言學家的理論,為我所用,另一方面基于我國實際,總結我國老一輩學者和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走自己的道路,探索如何解決中國人更好更快學習英語的問題。我主張教學要與科研結合,科研要立足于教學。我的做法是“開一門課,寫一本書”,將教學經(jīng)驗與研究成果記錄下來。我出版過的大多數(shù)著作都是經(jīng)過多年獨立思考和經(jīng)過教學實踐的原創(chuàng)作品。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有作為的學者更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開拓自己的研究領域。我在60歲以后,又對計算語言學產(chǎn)生興趣。這是一個交叉學科,是一個有廣闊前景的學科。我指導的一位攻讀計算語言學的博士,獲得了2004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的榮譽,這是我國英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第一篇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

在科研方面,我的三項治學原則是“轉變視角,進行系統(tǒng)化研究,和進行跨學科研究”。在語言學研究中,“轉變視角”就是換個角度看待語言現(xiàn)象??偸菑囊粋€視角觀察,習以為常,會難以發(fā)現(xiàn)問題,難以有所創(chuàng)新。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往往有新的體會。我發(fā)現(xiàn)語言普遍存在同義性,人們用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相同的意念或含義。我將這種“異中求同”的規(guī)律,寫在《英語意念語法》一書中。我又發(fā)現(xiàn)語言普遍存在模糊性,人們用同一個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意念或含義。我在《英語模糊語法》一書中,總結了這種“同中存異”的規(guī)律。

語言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而語言的語音、詞匯和句法三要素,又分別構成巨大的子系統(tǒng)。語言學習和研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雖然外語單詞需要一個一個記憶才能掌握,語言項目需要一個一個練習才能學會,但是研究外語更需要從全局考慮,不可滿足于就事論事。要知道每個單詞在龐大詞匯系統(tǒng)中,與其他單詞的關系。要知道每個語言項目在龐大語言系統(tǒng)中的地位。我們需要進行系統(tǒng)化研究。

學習外語,如同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涉及分類、辨識和命名的問題。需要進行跨學科研究。1972年,我在北大五七干校勞動鍛煉。一個夜晚與生物系的一位專門研究植物分類的老師共同值夜班。他給我講述了植物的分類方法和命名原則。他的一席話對我后來的教學和研究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我閱讀了相關著作,初步了解到300多年前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提出的對生物分類的taxonomy方法。taxonomy后來演變成各種學科進行分類的實踐與科學。語言學家借用分類方法,對語言要素和語言項目進行描述、辨識、命名和分類。我在講授語義學這門課時,借用taxonomy方法,對詞典分類與編纂、詞匯教學、命名原則與方法、中國品牌命名的文化含義、中國菜命名的文化含義、譯名方法、和非語言交流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在《英漢比較語義學》一書中,進行了跨學科研究,將taxonomy方法與我國社會實際和教學要求相結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使語言學研究成果能為社會服務。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出現(xiàn)“作家換筆”的浪潮。我順應潮流,開始使用電腦寫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變了用手寫,用打字機敲,再用“剪刀加漿糊”的低效寫作方式和落后編輯方式。神奇而高效的電腦解放了生產(chǎn)力,使我這個常年的寫作者如虎添翼。過去費時費力的繁瑣的重復性和機械性勞動,現(xiàn)在可以用電腦輕而易舉地高質量完成。我能夠省出許多時間閱讀、觀察、思考和寫作。電腦的使用不僅改變了我的工作方式,更使我的思維方式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當然,寫作工具的改善并沒有使我感到輕松,并沒有使我變得懶惰,反而使我更加勤奮學習,更加努力寫作。21世紀初,我開始使用網(wǎng)上搜索工具,改變了只查案頭詞典尋找資料的做法。雖然我過去勤于讀書,從看過的眾多書籍中尋章覓句,積累了大量的卡片,但是畢竟數(shù)量有限,而且有些內(nèi)容已經(jīng)過時,缺乏時代感。網(wǎng)絡提供的豐富信息,使我找到煥然一新的感覺。網(wǎng)絡傳播的即時性,使我可以在第一時間從網(wǎng)上找到所需的材料。網(wǎng)絡提供的查找便捷性,使我可以從網(wǎng)上海量的現(xiàn)成語料中尋找真實、鮮活的資料,寫出生動、準確、地道的英文。網(wǎng)絡是我的好老師,使我真正做到在寫作和翻譯時“萬事不求人”。

學習外語,需要有語感。有些語感是天生的,腦中生來具有的;另有些語感是后天培養(yǎng),長期學習積累而來的。外語的語感表現(xiàn)在能夠敏銳感知語音、語法和語義,迅速領悟語言的感情色彩和文化背景,即時應用地道得體的語言表達思想。語感是一種能力,一種對語言反應迅速的能力。語感也是一種意識,一種感悟敏銳的意識。語感不僅體現(xiàn)在敏銳理解具體、個別的語言現(xiàn)象,而且體現(xiàn)在迅速把握說話的語境或文章的上下文。語感包括“三感”:直感、敏感和靈感。

直感,亦稱直覺,指憑感覺,而無需經(jīng)過周密思考或邏輯推理而感知。外語實踐需要直感。在交談、翻譯或快速閱讀時,沒有足夠時間思考,需要憑直感,立即做出判斷。許多人都有如下的經(jīng)歷:與人交談或做口譯時,能準確猜到對方接著要說什么,幾乎一字不差??措娪盎螂娨晞r,能預感劇中人物下面要說什么話,往往準確無誤。閱讀文章或答題時,能推斷出后面將出現(xiàn)什么字句,結果與預想的不謀而合。這些現(xiàn)象都說明我們常常會有直感。敏感,指能迅速發(fā)現(xiàn)和感知自己不熟悉的、未知的、陌生的、新鮮的、或重要的語言現(xiàn)象或表達方法。能聯(lián)想到腦中懸而未決的問題,發(fā)揮想象的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學習外語的人必須具有對語言的敏感。敏感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長期學習、閱讀、觀察、思索、總結和積累。靈感,表現(xiàn)為思想火花的迸放,瞬間靈機一動,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有靈感,可以使我們標新立異,獨辟蹊徑,產(chǎn)生創(chuàng)意。靈感也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長期學習、閱讀、觀察、思索、總結和積累的結果。我在寫作時,常常構思良久,待到胸有成竹時,一氣呵成。靈感還可以使我們在遇到難題時柳暗花明,豁然開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語感需要培養(yǎng)。只有經(jīng)過長期努力學習,勤于思考,善于總結,不斷積累,才能善于直感,獲得敏感,突發(fā)靈感。

 

(四)結語

 

我在2004年退休,離開教學崗位,至今已有10載。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仍每日堅持散步,讀書和寫作,保持平和心態(tài)??傁氚l(fā)揮余熱,利用英語一技之長,為社會奉獻微薄之力。我將興趣轉向英語普及工作,為《環(huán)球時報》、《英語世界》和《英語文摘》等報刊雜志,寫專欄文章,筆耕不輟,每月都有數(shù)篇文章刊登。雖然寫的是為廣大普通讀者閱讀的短小文章,但我依然像撰寫學術論文一樣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此外,數(shù)年前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之邀,為學報的英文摘要把關,潤色。我虛心閱讀各位作者的原作,然后才敢動手修改其英文摘要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或不妥之處。作為北大學人,我希望我們的刊物以優(yōu)秀的質量,呈現(xiàn)于世界學術界面前。我參與修改工作,已近30期,從中學習到許多東西,開闊了眼界,豐富了學識。更欣慰的是看到學報的英文質量得到保障,各位作者的英文水平大大提高。學無止境,我愿在有生之年,繼續(xù)像小學生一樣勤奮讀書,勤奮寫作,為國效力。

 

(本文發(fā)表于《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289期,2015年5月20日)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夜色精品噜噜亚洲av | 91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又粗又硬又长又爽的剧情|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自拍| 女人高潮被爽到呻吟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丝袜| 97人妻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粉嫩|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欧美 | 亚洲黄香蕉视频免费看| 欧美黄色黑人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卡| 好吊妞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 又大又紧又硬又湿又爽又猛| 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 av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观看一二区视频| 亚洲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色高清内射熟女视频| 国产又猛又黄又粗又爽无遮挡|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女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多人|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 高清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特级黄片免费在线观看| 懂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又粗又硬又长又爽的剧情| 欧美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洲偷拍视频中文字幕| 久热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大香蕉网国产在线观看av| 欧美熟妇喷浆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92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