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這只新股一定是老天派來耍我的,一定是這樣,我一定是中了一只假新股。”一位投資者在其微信公眾號“民工君”中如是寫到。
上述投資者所提到的這一只“假”新股便是岱美股份(603730)。
8月1日,岱美股份盤中一度打開漲停板,這是其7月28日上市第三天后首次開板,其也因此成為今年打開連續(xù)漲停板最快的新股,也是自2016年新股申購新規(guī)以來,開板速度最快的新股。
大同證券國際理財師田暉認(rèn)為,岱美股份開板較早主要還是在于其自身基本面一般(市盈率較高、缺乏稀缺性),導(dǎo)致其缺乏連板的“潛力”,而后期的走勢,則主要與其業(yè)績密切相關(guān)。
三天開板成今年開板最快新股
岱美股份8月1日以一字板開盤,但13分鐘之后,7067手賣單將漲停板砸開,岱美股份股價大幅大跳水,直至觸底41.1元之后有所回升,而后開啟震蕩走勢,午后13:55,在10529手巨量買單拉升下,再度回封。
截至收盤,岱美股份股價收報43.42元,漲10.01%,換手率高達40.34%。
資料顯示,岱美股份今年7月28日上市,發(fā)行價為24.92元,發(fā)行市盈率為22.92倍,共發(fā)行4800萬股,其中網(wǎng)上發(fā)行1440.00萬股,占本次發(fā)行總量的30.00%。
岱美股份主要從事乘用車零部件的研發(fā)、生產(chǎn)和銷售,是集設(shè)計、開發(fā)、生產(chǎn)、銷售、服務(wù)于一體的專業(yè)汽車零部件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岱美股份在7月28日上市之后,上市首日上漲44%,隨后獲得一個“一字漲停板”,但是,8月1日卻未能延續(xù)之前的強勢走勢,盤中一度打開漲停板,上市的第三天便開板,這也使其成為今年打開連續(xù)漲停板最快的新股。
而在岱美股份的股吧里,投資者們也炸開了鍋:
中一簽賺1.85萬元
投資者之所以熱衷于打新,是因為新股發(fā)行后有很大的獲利空間,簡單點說,也就是中了新股就可以坐著數(shù)漲停板,可以說是“穩(wěn)賺不賠”。
雖然,岱美股份上市僅三天便在盤中開板,但是較發(fā)行價24.92元而言,最新收盤價43.42元仍是上漲了74.24%,投資者還是獲得了較高的收益。
那么,開板新股岱美股份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如何呢?
對于持有岱美股份的投資者而言,如果在岱美股份的申購中中了一簽,一般而言,滬市一簽是1000股,深市一簽是500股,而岱美股份是在滬市上市,也就是說,該投資者擁有1000股岱美股份。
那么,如果該投資者在8月1日,以盤中最高價43.42元賣出,則獲得投資收益共4.342萬元,相較于2.492萬元的成本而言,將獲利1.85萬元。
而從岱美股份的貼吧里面去看,這也是大多數(shù)投資者的獲得收益。
基本面一般,無“連板”潛力
除上市首日上漲44%外,岱美股份僅僅獲得1個一字漲停板,這開板的速度著實驚呆了眾人。
“這主要還是岱美股份的基本面一般,無“連板”潛力?!碧飼熣f到,一方面,岱美股份本身發(fā)行價就偏高,同時其主要是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chǎn),對這個行業(yè)來說,龍頭股上汽集團等的市盈率才10幾倍,其30幾倍的市盈率相對較高,而從最近整個新股的走勢來看,隨著新股估值的回歸,已經(jīng)有多只30幾倍市盈率的新股均較早地打開了漲停板;另一方面,岱美股份本身屬于質(zhì)地一般的股票,缺乏稀缺性,滿足不了市場資金對于新股的稀缺性的追捧,因此,資金對之“棄之”較早。
事實上,今年以來,從新股上市首日到打開“一字漲停板”之間的交易日天數(shù)在縮短,賺錢效應(yīng)也正在減弱。
比如在5月,天圣制藥、蘇墾農(nóng)發(fā)、恒潤股份3只新股在三個“一字漲停板”后便打開漲停板;而在6月,有吉華集團、浙商證券2只新股在兩個“一字漲停板”之后開板,江蘇雷利、廣州酒家、志邦股份3只新股則在獲得3個“一字漲停板”后開板;進入7月之后,則有凌霄泵業(yè)、大元泵業(yè)、佩蒂股份、基蛋生物4只新股在獲得三個“一字漲停板”后開板,而岱美股份則是在上市第三日就便打開了“一字漲停板”。
從走勢來看,這些新股在開板后的走勢整體表現(xiàn)較為弱勢,多只個股出現(xiàn)了10%以上的跌幅。其中,恒潤股份區(qū)間跌幅最大,自今年5月5日上市,在斬獲四個“一字漲?!敝箝_板,雖然隨后又回封并獲得兩個漲停,但是5月15日股價見頂之后便一路下行,從68.81元一路下泄至8月1日的收盤價42元,區(qū)間跌幅高達38.96%。
那么,開板新股岱美股份后續(xù)走勢如何呢?
田暉認(rèn)為,這主要看岱美股份后期的業(yè)績,如果其今年的業(yè)績大幅向上增長,那么,其股價便會繼續(xù)上行;如果其業(yè)績大幅下滑,其股價便會大概率下跌。但是,這只個股質(zhì)地一般,無稀缺性,而且市盈率相對偏高,從基本面來看,其缺乏“連板”的潛力,對于投資者而言,還是慎重參與為好。
文/上游財經(jīng)—重慶商報記者方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