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公網(wǎng)資訊 原題:日本:“鬼子”、“倭寇”中國命名
中日甲午海戰(zhàn)前夕,清廷委派一位大臣出使日本。當(dāng)時的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還妄想在文化上玷辱中國。當(dāng)記者匯聚集齊之時,日方突然提了一個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我們?nèi)毡居幸粋€上聯(lián)卻對不出下聯(lián),只好求于漢字發(fā)源地的人了?!闭f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聯(lián):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頭上,單戈獨戰(zhàn)!
這是一個拆字聯(lián),難度比較大,而且其好戰(zhàn)侵略氣焰十分驕狂囂張。意思是,大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馬,張的是強弓,文的也不簡單,無論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光“大王”就有八個,蓋世無雙,言外之意,日本“單戈獨戰(zhàn)”即可踏平中國。
清廷大使臣也不示弱,當(dāng)即大筆一揮,立就寫出下聯(lián): 倭委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此下聯(lián)用的也是拆字聯(lián),對仗十分工整,且與上聯(lián)針鋒相對,其意思是,你們?nèi)毡掘T奇馬、張長弓,其實就是一伙來偷搶我大清龍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魎四個小鬼子,并肩居頭上,其實已經(jīng)屈膝跪在身旁,你如膽敢單戈獨戰(zhàn),我就合手擒拿。
于是人們開始稱日本為“鬼子”??箲?zhàn)時期,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更激起了國人的憤怒與仇恨,于是“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鬼子”“小鬼子”等稱呼也就傳遍了中華大地。
而日本另一古語稱呼——倭寇,也同樣起源于中國。
倭寇,即日本的海盜。在明代,倭寇曾給中國東南沿海帶來持續(xù)的災(zāi)難。
“倭”字從人從委,委亦聲?!拔币鉃椤吧聿能浛s”、“身材小一號”?!叭恕迸c“委”聯(lián)合起來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寇”字從完從攴?!巴辍敝浮凹覉@完整”,“攴”指“敲打”?!巴辍迸c“攴”聯(lián)合起來表示“家園破碎”。 基本解釋 [Japanese pirates] 指元末到明中葉多次在朝鮮和我國沿海搶劫騷擾的日本強盜
倭寇一般指13世紀至16世紀期間,以日本為基地,活躍于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經(jīng)被歸于海盜之類,但實際上其搶掠對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陸上城市。其相對應(yīng)的西方入侵者是維京人和 倭寇肆虐區(qū)
海上民族(en:Sea Peoples).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范圍曾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nèi)陸地區(qū)。倭寇的組成并非僅限于日本海盜,只是由于這批海盜最初都來自日本(當(dāng)時稱為倭國),所以被統(tǒng)稱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國內(nèi)政治形勢轉(zhuǎn)變,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搶掠船只的事件已經(jīng)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來自中國和朝鮮的海商與海盜,他們依從著過去倭寇搶掠的方式繼續(xù)為禍于東海,也被歸于倭寇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