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熹道人心解:第一等,叫“太上,不知有之”。“太上”的意思就是至高無上,最高層次?!安恢兄钡囊馑季褪亲匀缓系溃瑹o為無執(zhí)。“不知”不是愚昧無知,什么也不知道,而是有知而不執(zhí)所執(zhí),與第十章的“明白四達(dá),能無知”涵義相通,“能無知”是一種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種人是天性、道性純?nèi)?,他們尚未被后天機(jī)心和欲望污染,自身天性與天道渾然一體,以天合天,全然無我,對大道心領(lǐng)神會,身體力行,他們聞道、信道、悟道、明道、行道,自自然然,自然而然。“不知有之”是一種道治的境界,人只有進(jìn)入了這樣的灑脫超然境界,才能夠把身心與外物溶為一體,成事于無形之中。 第二等,“親而譽(yù)之”?!坝H”是親近、接近之意,“譽(yù)”是稱贊、贊美之意?!坝H而譽(yù)之”是一種德治的境界。這種人是天性半備之人,慧根、靈光半顯半隱,知道主動去明道建德,但還沒有達(dá)到自然無為的境界,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行道積德,雖然許多時候表現(xiàn)為有意為之,但明道建德已經(jīng)走在路上。 第三等,叫“畏之”。這種人不明白大道易知易行之理,認(rèn)為大道高不可攀、深不可知、玄不可行,因無法企及而敬畏、懼怕大道。 第四等,叫“侮之”。這種人是私欲貪心過重之人,天性被七情六欲所蒙蔽,他們追名逐利,奮不顧身,為了私欲,不擇手段,其心其行,背道而馳。這種人的功利心和欲望心與道格格不入,因此才會輕慢、侮辱、背離大道。 對大道的四種不同態(tài)度,決定了管理者的不同境界和不同層次。老子把道治、德治、法治、人治四個等級、四種內(nèi)涵、進(jìn)行比較,以證明道治才是最高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