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并州文水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之毋,高宗去世后,式則天相繼座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年輕時'性巧慈,多權術'。637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氏以美貌應召入宮,始為才女,踢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當時王皇后正與蕭淑紀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時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發(fā),膚給高宗,封為哀妃。翌年生長子李弘,晉為昭儀。 武氏再次入宮,立為皇后。開始參與朝政,與高宗并稱'二圣'。683年,高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李武氏為皇太后,由太后臨朝稱制。翌年,度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賽宗,武太后掌實權。690年,座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fā)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份紀中,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但是,武則天退害王后、蕭憶,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皓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受到歷史的健斥。 705年,宰相張束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羊武氏為'則天大圣室帝'。同年冬,式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圣'之一。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氝B夜發(fā),莫待曉風吹。 【出處】《臘日宣詔幸上苑》 【譯文】明天早上就游上苑,火速報與春天知曉。那些花必須連夜開放,不要等待曉風吹開了。 但使卿輩不濫,何恤人言! 【出處】《資治通鑒.第二百零四卷.唐紀二十則天順圣皇后》 【譯文】只要使你們自己稱職,何必怕人家說話! 每見公拜,聯亦身痛。 【出處】《資治通鑒.第二百零四卷.唐紀二十則天順圣皇后》 【譯文】每當看到您(狄仁杰)行跪拜禮的時候,聯的身體都會感到痛楚。 理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出處】《臣軌.廉潔章》 【譯文】做官理事最好是公平公正,面對錢財最好是廉潔不貪。 事君事父,資敬之途斯一。 【出處】《臣軌.序》 【譯文】不管是侍奉君主還是事奉父親,其用尊敬的原則是一樣的。 麗容雖麗,猶待鏡以端形;明德雖明,終假言而榮行。 【出處】《臣軌.序》 【譯文】美麗的容貌即使是美麗的,還要借助鏡子來端正容貌;睿智的德行即使很睿智,最終還要借助言論來美化品行。 贈人以財者,唯申即目之歡;贈人以言者,能致終身之福。 【出處】《臣軌.序》 【譯文】贈給人財物的,只能給人以眼下的歡喜。贈送給人至理之言的,人獲得終身的幸福。 人臣之于君也,猶四肢之載元首,耳目之為心使也。 【出處】《臣軌.卷上.同體章》 【譯文】人臣對于君主來說,就像四肢承載著頭,耳目被心指揮一樣。 臣之事君,猶子之事父。 【出處】《臣軌.卷上.同體章》 【譯文】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 臣以君為心,君以臣為體。 【出處】《臣軌.卷上.同體章》 【譯文】臣子把君主當作自己的心,君主把臣子當作自己的身體。 心安則體安,君泰則臣泰。 【出處】《臣軌.卷上.同體章》 【譯文】心里安定了,身體就安定了。君主泰然了,臣子也就泰然了。 非群臣同體,則不能興其業(yè) 【出處】《臣軌.卷上.同體章》 【譯文】如果不是君臣一體同心,那么就不能振興大業(yè)。 古之忠臣事其君也,盡心焉,盡力焉。 【出處】《臣軌.卷上.至忠章》 【譯文】古代的忠臣侍奉君主的時候,一定是盡心盡力。 人之事君也,使無難易,無所憚也;事無勞逸,無所避也。 【出處】《臣軌.卷上.至忠章》 【譯文】臣子侍奉君主,受命出使時不講難易的條件,沒有什么可怕的。做事不辭辛勞,沒有什么要躲避的。 事親而不為親所知,是孝未至也;事君而不為君所知,是忠未至也。 【出處】《臣軌.卷上.至忠章》 【譯文】侍奉親人而不被親人所了解,是孝敬沒到位。侍奉君主而不被君主所了解,是忠誠沒到位。 非夫純孝者.則不能立大忠。 【出處】《臣軌.卷上.至忠章》 【譯文】不是真正的孝敬親人的人,就不能真正地忠誠國君。 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親。 【出處】《臣軌.卷上.守道章》 【譯文】君有恩惠之道,臣就有忠誠之道,父有慈愛之道,子就有孝敬之道,官員有愛惜百姓之道,百姓就有親近官員之道。 天無私硬,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燭,四時無私為。 【出處】《臣軌.卷上.公正章》 【譯文】天沒有私心而施恩于萬物,地沒有私心而承載萬物。日月沒有私心而遍照萬物,四季沒有私心而變更寒暑。 忍所私而行大義,可謂公獎。 【出處】《臣軌.卷上.公正章》 【譯文】克制自己的私心而行大仁大義,這就叫做'大公無私'。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出處】《臣軌.卷上.公正章》 【譯文】聰明但是用私心,不如愚笨而大公無私。 唯公心可以奉國,唯公心可以理家。 【出處】《臣軌.卷上.公正章》 【譯文】只有公心才可以獻身為國,只有公心才可以管理好家庭。 君有過失而不諫者,忠臣不忍為也。 【出處】《臣軌.卷上.匡諫章》 【譯文】君主有過失而不進諫,這是忠臣不忍心做的。 上下通誠者,則暗相信而不疑;其誠不通者,則近懷疑而不信. 【出處】《臣軌.卷下.誠信章》 【譯文】如果君臣以誠信相通的,那么就會暗中相合不會產生疑心,如果不能以誠信相通,那么即使很近也會互相懷疑而不能信任。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謀慮機權不可以不密。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修養(yǎng)身心、端正行動不可以不慎重,謀劃先機、考慮權變不可以不保密。 憂患生于所忽,禍宮興于細微. 【出處】《臣軌.卷下一滇密章》 【譯文】憂患產生于有所疏忽,禍害興起于細微的失誤。 人臣不慎密者,多有終身之悔。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人臣做事不謹慎周密的,大多有終身后悔的事。 言易泄者,召禍之媒也;事不慎者,取敗之道也。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說話容易泄密的,會招來禍患;做事不謹慎的,會導致失敗。 明者視于無形,聰者聽于無聲,謀者謀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出處】《臣軌.卷下一滇密章》 【譯文】眼睛明亮的能看到事物還未成型的時候,耳朵好使的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善于謀劃的在沒有征兆之前就謀劃好了,謹慎的人在事情未成功之前總是謹慎的。 不困在于早慮,.不窮在于早豫。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做事不困難在于早早做謀劃,做事不艱難在于提前做準備。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不該說的話不說,以此來躲避禍患.不該做的不做,以此來避開風險。 終身為善,一言敗之,可不慎乎!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做了一輩子的善事,因為一句話的失誤而導致失敗,難道不該謹慎嗎? 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發(fā)于邇,不可止于遠。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言語出于自己的口,不能讓別人停止傳播.行為從近處開始,不能不影響到遠處。 慎而言.將有和之;慎而身,將有隨之。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言語謹慎,將會有人與其應和。行為謹慎,將會有人跟從他。 大慎者閉心;次慎者閉口;下慎者閉門。 【出處】《臣軌.卷下.慎密章》 【譯文】最謹慎的人封閉自己的心,次謹慎的人封閉自己的嘴,謹慎中的最下策是封閉自己家的大門。 清靜無為,則天與之時;恭廉守節(jié).則地與之財。 【出處】《臣軌.卷下.廉潔章》 【譯文】如果一個人能夠清靜無為,那么做事就會得天時。如果一個人恭守廉潔之道,那么大地就會賦予他充裕的財物。 君子雖富貴,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毀廉。 【出處】《臣軌.卷下.廉潔章》 【譯文】君子即使富貴,也不會因為奢侈而傷害自己的身體.即使貧賤,也不能用不義之利毀掉自己的廉潔之名。 知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人。 【出處】《臣軌.卷下.廉潔章》 【譯文】懂得做官之道的,奉公守法來利益眾人。不懂為官之道的,拘私枉法來侵害眾人的利益。 理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出處】《臣軌.卷下.廉潔章》 【譯文】做官理事最好是公平公正。面對錢財最好是廉潔不貪。 古之善將者,必以其身先之。 【出處】《臣軌.卷下.良將章》 【譯文】古代那些做大將的,必然身先士卒。 將視兵如子,則兵事將如父;將視兵如弟,則兵事將如兄。 【出處】《臣軌.卷下.良將章》 【譯文】將領對待士兵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士兵將像侍奉自己的父親那樣侍奉將領。將領對待自己的士兵像自己的弟弟一樣,士兵將像侍奉自己的兄長那樣侍奉將領。 攻守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出處】《臣軌.卷下.良將章》 【譯文】攻守的法則,不倚仗敵人不來,倚仗的是我有御敵之策;不倚仗敵人不來攻擊,倚仗的是我自己牢不可破。 人恃衣食,猶魚之待水;國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魚無水則不可以生,人無足則不可以步。 【出處】《臣軌.卷下.利人章》 【譯文】人依賴衣食,就像魚對待水一樣。國家依賴人民,就像人依賴腳一樣,魚沒有水不能活,人沒有腳不能走路。 人足者,非獨人之足,國之足也;人呀者,非獨人之呀,國之呀也。 【出處】《臣軌.卷下.利人章》 【譯文】百姓富足,不只是百姓富足,等于國家也富足了。百姓匾乏了,不僅是百姓E乏,等于國家也匾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