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將解館, 群弟子出而請曰: “先生垂訓(xùn)多年,弟子等已漸開茅塞, 但而今學(xué)人每以丹經(jīng)所言鉛汞戊己諸說, 騫為奇異,爭競不已。 先生何不纂集發(fā)明,以醒迷徒?” 先生曰: 此當(dāng)今高賢亦有詳解之者, 吾為諸子述之。 神者, 心中之知覺也, 以其靈明,故謂之神。 而神有先后天之分。 先天神, 元神也,神即性也。 蓋, 神為心中之知覺, 而性即心中至善之理,其始渾于一元。 有生之初, 知覺從性分而出, 如孩提知愛,稍長知敬, 知即神,愛即性也, 見神即以見性,神與性未嘗分也, 此為先天之神, 此即乾得于坤之中爻而為離, 所謂地二生火之空陰也。 蓋,人之有心, 于:五行屬火, 于:八卦為離。 火外明,而內(nèi)暗。 外明者, 以:離有乾之二陽在外,陽故明也; 內(nèi)暗者, 以:離有坤之一陰在內(nèi),陰故暗也。 然: 坤德至靜,靜則生慧, 渾然在中之陰寂然不動, 與:上下二陽相安于靜。 二陽明于外,一陰靜于內(nèi), 則:天理渾于其中,靈明裕于其外。 外陽等于乾父, 內(nèi)陰同于坤母, 陰陽皆太和之本體, 是以為先天之元神。 性原不在神外也, 自蔽于私欲, 而神失其初矣,性亦為神所蔽矣。 神之所發(fā),常與性反, 此為:后天之神, 蓋, 失其天,而配于后焉者也。 先天之神靜,后天之神動; 先天之神完,后天之神虧; 先天之神明,后天之神昏; 先天之神,神與性合; 后天之神,神與性離。 道之修性, 去其:蔽性之私, 絕其:梏性之欲, 寂之又寂,歸于至靜, 洗其心于至清,滌其慮于至靜, 所以有清凈因也。 所謂:修性者, 即以養(yǎng)此先天之神而已。 炁者,體之充也, 人所受之以生者也。 而炁亦有先后天之分。 先天之炁, 元炁也, 炁即命也。 命者何? 天以五行陰陽之炁生人, 人受此元炁以生,承天之命也。 故守此天命而不舍, 所謂天一生水之空陽也。 蓋,人之有腎, 于:五行為水, 于:八卦為坎。 水外暗而內(nèi)明。 外暗者, 以:坎之上下二爻,坤之體也。 內(nèi)明者, 以:坎之中陽,乾之精也。 坎居至陰之北, 陰極,而陽生, 此天一之?dāng)?shù)從此而生。 天有此一陽之復(fù)而炁回, 地有此一陽之復(fù)而物生, 人得此一陽之復(fù)而為人, 是為:先天之炁。 先天者何? 蓋,此炁為太極之炁, 先乎天地而有者也。 未有天地,先有此炁; 有此炁,然后有天地,故曰先天。 人得炁于天地, 實得此先乎天地之炁也。 有此炁則生,無此炁則死。 是炁也, 即人之命也, 人欲固命,不可不固此炁。 而氣有后天者何? 呼吸之氣是也。 呼吸,元炁之門戶。 有元炁, 而后開呼吸之竅, 是之謂后天之氣。 蓋以受天之炁, 而有于后焉者也。 先天之炁,本也, 后天之氣,末也; 先天之炁,源也, 后天之氣,流也; 先天之炁,絲竹也, 后天之氣,絲竹之音而已, 絲竹壞而音杳矣; 先天之炁,蘭桂也, 后天之氣,特蘭桂之香而已, 蘭桂凋而香息矣。 人恐:斷此呼吸之氣, 不可不培養(yǎng)本源以固此太極之元炁。 此:神炁性命之辨也。 大抵:道之言性命神炁,與儒有異同。 儒之言命, 有主理言者,有主數(shù)言者, 而道則專指為先天之炁。 至言性之善,或與儒同, 而道之修性,與儒之盡性又有異。 儒之盡性有實工,道之修性為靜境; 儒之言神,則圣而不可知之境也, 而道則以養(yǎng)神為始基; 儒之言炁,集義而生, 道之言炁,養(yǎng)炁而生; 儒者養(yǎng)成之炁,塞乎天地,功在一世; 道者養(yǎng)成之炁,亦塞乎天地,功在一身。 其論不同,其用各異, 而要皆各有至當(dāng)不易之理。 蓋, 儒之道大,道之徑捷; 儒之理醇,道之理空; 儒之道及于人,道之功成于己。 此不可以強同者也。 是以養(yǎng)先天之神, 謂之:修性, 養(yǎng)先天之炁, 謂之:修命, 所謂:性命雙修者, 惟在:神炁二者而已矣。 而修煉之家, 又嘗以精與神炁配說, 至叩其何者為精,則茫無以應(yīng)。 即諸書亦有言精者, 然而:情詞恍惚,并無確據(jù)。 間有執(zhí)交媾之精對者, 至叩此精藏于何所,則又茫無以應(yīng)。 不知此特后天有形之精, 非元精也。 元精無形, 即寓于神炁之中, 貫乎耳目百體而無可指。 夫精者,粗之對也。 如日者陽之精,月者陰之精, 先天之神為離中之空陰, 則:元神即陰之精也。 先天之炁為坎中之空陽, 則:元炁即陽之精也。 又如: 髓者骨之精也, 脂者肉之精也, 而尤有貫乎髓與脂之內(nèi)者, 髓與脂乃流而不息、潤而不枯, 則所謂元精者, 即元神元炁醞釀流行之精華也。 臟腑配五行之氣, 陰陽寓焉,濁氣為粗,清氣為精, 所謂:二五之精也, 而坎離之神炁, 即寓于其內(nèi)。 五官百骸, 皆:元神元炁之所統(tǒng), 亦即元精之所貫, 則但言神炁而不必言精也。 即如:交媾之精, 則神與炁感化通體無形之精, 徐而成形以出者也。 故: 養(yǎng)神于寂,養(yǎng)炁于靜, 精無由泄矣。 倘:神與炁交感而動, 而獨責(zé)精以不走,能乎不能? 則所謂精者,無可著力, 惟加意于神炁而已矣。 神炁何以養(yǎng)? 神有知,炁無知, 無知之炁必賴有知之神以養(yǎng)之。 何也? 心不靜,則:神不定, 心不清,則:神不明, 心不正,則:神不足。 惟其不定, 則甫為凝神于炁, 神忽散而他往矣; 惟其不明, 則強為注神于炁, 而神已昏然入夢矣; 惟其不足, 則勉為納神于炁, 神終漠不相關(guān)矣, 而究何益于炁? 此:后天之神,斷不可用也。 故, 養(yǎng)炁先養(yǎng)神, 養(yǎng)神必養(yǎng)心。 孟子曰: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必將一切私欲掃除凈盡, 如《大學(xué)》所謂:欲正其心,先誠其意。 務(wù)使:心如明鏡,絕無塵埃, 此: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也, 此即所謂先天之神。 斯時之神, 始可用之于炁矣。 且用神于炁之時, 凡:視聽言動, 不但非禮者勿云, 以其有損于神炁也, 所以其工在于靜坐。 靜坐之工, 必俟:內(nèi)念不萌,外感不接, 此心,如:停云止水, 然后凝神而注于下田, 合耳目與心皆交并于其間, 如貓捕鼠,視于斯、聽于斯、結(jié)念于斯, 此道家:顧諟天之明命也。 其所以然者何哉? 蓋,坎中之一陽, 為:人身之太極, 即邵子所謂天根也。 人受此炁以生, 自孩提以至成立, 皆賴一陽以滋長。 自:男女交, 而此炁遂損矣, 旦旦伐之,而此炁愈損矣。 伐之不已, 久之,而:其炁漸微, 久之,而:此水漸涸, 坎宮日虛,水冷金寒, 地道不能上行,天道不能下濟, 上乾下坤,此否之象也。 天地不交, 火日炎于上而不能下, 水日潤于下而不能上, 水火不融,心腎不交, 上離下坎,此未濟之象也。 人身有此二卦之象, 生機日危,火病皆作矣。 道者知其然也, 以先天之神凝而注于先天之炁, 是:天道下濟也。 孟子曰: 志,炁之帥也。 將帥從天而下, 卒徒必隨而俱下, 是:以乾照坤矣, 是:以火溫水矣, 是即:所謂金灶初開火也。 灶因火而名金者, 指坎中之一陽也, 得于:乾金者也。 火初開者, 初得乾陽離火之下照也, 是以離之上下二陽, 暖坎中之上下二陰, 以離中之空陰, 養(yǎng)坎中之空陽, 以中女而畜中男也。 其所以然者,又何哉? 蓋,陽性主動,動則易泄, 惟:陰可以畜之。 故男之性, 見女則悅,得女則留, 此小畜, 皆取以陰畜陽之義也。 況前以乾坤一交, 乾之中爻入于坤而為坎, 坤之中爻入于乾而為離, 是:夫婦之情投意洽,陰陽互易也。 今以:離中坤入于乾之陰, 下求:坎中乾入于坤之陽, 是:再世重逢之真夫婦也, 兩情交悅,可以蓄空陽而不使之泄。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有此空陰以養(yǎng)此空陽,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乃可以回既損之元炁, 使?jié)撟贪甸L于極陰之地, 以冀:七日之來復(fù)也。 此神能煉炁之秘機也。 世傳性命諸書,從未有如此透發(fā)。 即以神煉氣,亦多隱語, 如:龍虎汞鉛諸說是也。 龍者,靈物也,變化莫測, 喻:離中空陰之神, 以火生于木,木色青, 故或云青龍, 火色赤,又或云赤龍。 虎者,猛物也, 喻:坎中空陽之炁, 以此炁純陽,陽則易動, 猶如:虎之難防, 此炁最剛,剛則性烈, 猶如:虎之難制。 惟龍之下降, 可以伏此虎也。 汞者,水銀也, 活潑靈動,無微不入, 喻:空陰之神。 鉛者,黑錫也, 其色黑,猶似坎中之水, 其體重,猶似坎中之金, 以喻:空陽之炁。 且鉛非汞不能化, 亦猶炁非神不能化, 而鉛又可以干汞,炁又可以化神, 故以為喻。 老子所謂:知白守黑, 又所謂:抱一者是也。 白者,金之色, 黑者,水之色。 知:坎有乾金之白, 故守水之黑者, 正以守黑中之白也。 所守者炁也, 守之者神也。 又云:戊己者, 云:彼我者。 戊己屬土, 以:坎中有戊土,離中有己土, 五行分配四時,分配臟腑, 而惟土則旺于四時之季,統(tǒng)乎臟腑之全。 故人之六脈皆取有胃氣則生, 以:萬物發(fā)生于土也。 故:河洛之?dāng)?shù), 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同道, 三與八為朋,四與九為友, 皆以:中隔五數(shù),陰陽乃能相生, 而又以五十居中。 蓋:天地之?dāng)?shù), 皆不離乎土,惟人亦然。 所以, 坎有陽土之戊, 離有陰土之己也。 以己合戊, 亦指:降神于炁也。 彼者,指坎中之陽也。 我者,謂離中之陰也。 炁無知,神有知, 以有知之神求無知之炁, 以神為主,以炁為賓。 主者,我也, 賓者,彼也。 凡此皆以神煉炁之隱語也, 本無關(guān)于精義,而諸書皆以此拒人, 好異者驚為奇談, 甚至謬解而入于邪語, 特破之以釋其疑。 總之:因天地不交而否, 欲:由否而轉(zhuǎn)泰, 不得不恭敬以禮下; 因水火相隔而未濟, 欲由未濟而求濟, 不得不降心以相從, 此以神煉炁之由來。 煉之久而水漸生,炁漸復(fù), 積而至于一陽萌動, 所謂:地逢雷也, 此即:天根之發(fā)現(xiàn)也。 然陽炁尚微,動而仍伏, 正宜:培養(yǎng),而不可恃, 此《易》所謂初九潛龍勿用也。 積而至于陽炁漸長, 已有:反骨之勢,顯然可睹, 即《易》所謂見龍在田也。 積而至于陽炁愈長, 送信骨中,計程已得其半, 然不安于下,又不能即上, 更宜:日夜培養(yǎng),兢兢而不可忽, 即《易》所謂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也。 積而至于陽炁彌長,進而愈上, 且其下不時震動,此佳兆也, 即《易》所謂或躍在淵,無咎也。 積而至于陽炁已戰(zhàn),不可遏抑, 即《易》所謂飛龍在天也, 莊子所謂:摶扶搖羊角而上者是也。 積而至陽炁已極,月在天心,三五而盈, 盈則聽其自虧,所謂乾遇巽也, 即邵子所謂月窟也。 倘:盈極而不虧, 即《易》所謂亢龍有悔也。 盈而有虧, 即《易》所謂見群龍無首,吉也。 至降而復(fù)升,升而復(fù)降, 流行不息,天地交,萬物通,此人之泰也, 天根月窟,自此可以閑來往矣。 此亦可謂九轉(zhuǎn)丹成也。 九者,陽也, 轉(zhuǎn)者,陽炁逆而輪轉(zhuǎn)也, 指坎中之一陽上蟠下際,生息無窮, 長生之大藥,亦可謂之小成也。 此丹道之初工也。 下學(xué)上達,入妙通神,皆從此始。 然行之有自然之機,而不可一毫勉強。 老子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自然。 言此數(shù)之生, 由一而二,二而三, 此陰陽自然之機也。 河洛之?dāng)?shù),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天陽也,地陰也, 六數(shù)陰極,而陽則自然而生也。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七數(shù)陽極,而陰則自然而生也。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八數(shù)陰衰,而陽之三自然而長也。 陽生陰成,陰陽生長之機, 何一而非自然者? 其陽之動也, 靜之久而自動也; 陽之轉(zhuǎn)也, 炁之戰(zhàn)而自轉(zhuǎn)也; 陽之靜也, 動之極而自靜也。 行乎其所不得不行,而不可或止, 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而不可或行, 即孟子所謂:勿忘勿助長也。 忘則:失養(yǎng)之道, 助則:挫長之機矣。 世言:運炁則謬甚。 炁可養(yǎng)也,而不可運。 養(yǎng)當(dāng):俟其自動, 如炁自坎生, 所謂:源頭活水來。 運而:迫之使行, 則:炁從離出, 無殊:火牛入燕壘矣, 是與揠苗之宋人何以異? 知長不可助, 而動靜亦聽其自然, 則不至養(yǎng)人者害人矣。 老子曰: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妙難悉數(shù), 姑以益人之妙言之。 其始也以神煉炁, 至炁之逆而輪轉(zhuǎn), 則坎中之一陽時過而化離中之一陰, 化之久,空陰得空陽之照, 如:月之得日光而明, 則:離變?yōu)榍瑑?nèi)外通明, 所謂: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也。 離中之二變?yōu)橐?,則誠矣。 誠則心愈清,神愈明, 所謂:誠精故明者,此也, 此所謂以神化炁也。 但: 神煉炁,出于無心, 炁化神,安于無意; 煉必凝乎其神, 如火之煉夫頑金也; 化惟聽之于炁, 如物之化于時雨也。 至全體一炁相通, 翻天倒地,反骨洗髓, 陰陽團為一炁,五行并為一途也, 鳶飛魚躍之機,常靜觀而自得, 雷動風(fēng)行之象,非外人所及知, 行云流水,別有天地, 時見道之上下察也。 此玄之妙也。 過此以往,日久功深, 更有妙之又妙,此無關(guān)于人事, 言之徒駭聽聞,功至自知,不可預(yù)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