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滅亡是一個非常曲折和復雜的過程,陰差陽錯,很有戲劇性,尤其南明小朝廷的興衰,讓人感覺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然而這一過程在《紅樓夢》中似乎并沒有重點體現,這一點讓人感覺有些奇怪,難道作者不知道?這段歷史說起來真是讓人又感慨,又生氣。 李自成攻進北京以后,崇禎皇帝上吊殉國,并建立大順,一開始在山海的吳三桂也同意歸順。然而幾天以后,本已歸順大順的吳三桂帶著隊武在回京的路上忽然反水,居然主動投降關外的死敵大清,有人說是因為他得到消息說李自成殺了自己的家人,也有傳說他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擄走,所以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與大順絕裂,并聯合關外的后金或滿清幫忙打擊李自成,結果李自成兵敗;六月五日,多爾袞輕松率清兵入北京;這時在南京人民開始擁立朱由崧為監(jiān)國,而后是為弘光皇帝。 我們現在都知道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應該是明朝徹底滅亡的根本原因,可是當時在揚州的史可法等人卻不這么看,他們認為這是大快人心的大好事,因為清兵與李自成打起來,那才叫求之不得呢!所以北京被后金或滿清占領他們并沒有憤怒,更沒有仇恨,反而覺得漢人們應該要好好感謝清軍。當時南明的國策就是奉行“借虜平寇”,也就是要借清兵剿滅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以為這就是所謂的“借刀殺人”,自己不用一兵一座便可報仇雪恨。而史可法是這一政策的決定的支持者和執(zhí)行者,他上書皇帝說:“但虜既能殺賊,即是為我復仇”,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史可法居然提出應該馬上派遣使節(jié)帶上財物去見順治皇帝或者多爾袞,“滅寇在此一舉”。當時有人勸他說,“如果只借助他人力量,如宋朝借金國滅遼,借元滅金,最后只是為虎添翼加速自己滅亡罷了?!笔房煞ㄋ阑罹褪菂s聽不進去了,堅持自己的錯誤觀點,不知道不久以后的大禍就可降臨在江南人民頭上。 南明政權打算“坐山觀虎斗”,耍小聰明,以為自己高明得不得了,而且不對清兵有絲毫觸犯,以免無法進行和平談判。這幫人真是愚蠢之極,樣鼠目寸光,等于將江山拱手讓給了異族。此后近大半年的時間里,清軍的軍力一直是對付退到西北的李自成軍,河北、山東、河南等華北地區(qū)處于群龍無首的力量空白區(qū),史可法如派軍隊占領這些地方如探囊取物一般,然而時機稍縱即逝。史可法作為軍事首長則龜縮在揚州,等來的卻是清兵收拾完李自成,開始收拾南明了,這完全是坐以待斃。 對于史可法后人更多的是贊頌,實際上也有一些爭議,如果仔細研究南明那段歷史就會發(fā)現史可法的身上也有不少不光彩的地方。弘光帝在南京登基以后,作為“東林黨”成員的史可法等人繼續(xù)了喜歡在朝中爭吵內斗的習慣,于是耽誤了很多重要的國事,不趕緊聯結“江北四鎮(zhèn)”部署重兵阻擋清兵南下,卻一心在朝中互相攻擊,先后牽扯出“假太子案”、“妖僧案”,致使弘光帝在江南士人面前名聲掃地,沒有多少精力用在抗清方面,于至于清軍南下,從開封一路殺到揚州,一路上不費吹灰之力。 史可法主政南明的一年間,南明弘光小朝廷無論內政、軍事都是一團糟,而且朝廷內部四分五裂,廝殺一片,邊將也是各懷私心,營私結黨,混亂不堪。一年之內,從開封到揚州的數千里間竟連一條像樣的防線都沒有建成,甚至連一支得力的軍隊都沒有駐扎,致使清軍南下之后如入無人之境,迅速攻破揚州,直逼南京。史可法只有一個殉國死節(jié)的美名,而這個美名也是由揚州那么多百姓的生命換來的,史可法是個不懂軍事不會打仗的人,但他負有保護全城百命生命的責任,史可法在明知內缺兵糧外無援軍,而敵軍卻強大而近乎無敵情況下,勝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還是在作著與自殺無異的抵抗。想當年崇禎尚在自殺時留下遺書,請求李自成放過全城的百姓: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貎恭,上干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另一行是: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而史可法在明知守不住的情況下,自殺成仁,不考慮多爾袞放全城百姓一條生路。然而他為了個人的忠君氣節(jié),后來導致了清軍的報復,幾十萬條生命就此悲慘而屈辱地死去,實在是讓人無語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為清兵開拖,但史可法的問題還是要找出來的,不能讓他的光茫掩蓋了一切負面的地方。 我們從《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和未經證實的后二十八回來看,并沒有這段歷史的影射,作者對南明的處理只體現在香菱一個人的不幸遭遇這一點上,實際上南明小朝廷前后的歷史是非常復雜的,腐敗混亂之極。作者這樣處理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呢?為什么如此輕視南明小朝廷呢?是什么樣的歷史觀呢?我們不得而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