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今日大暑 2017.7.22 01 大暑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太陽位于黃經(jīng)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 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xiàn)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東漢劉熙在《釋名》中解釋大暑。他說,暑是煮,火氣在下,驕陽在上,熏蒸其中為濕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臟,也就稱“齷齪熱”。 大暑過后便是立秋,可見24節(jié)氣符合中國文化物極必反的哲學原理。 02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span> 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古老的中國人對于生命的形成與升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相信萬物有靈,且靈性相通。 “腐草化為螢”便寄寓著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美好愿望,似乎只有這樣,百草的生命意義才最終達到了完滿。 此時天氣開始變得悶熱,降雨多,土壤浸潤,空氣濕熱土地也很潮濕。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xiàn),大暑末期,不時有大雨出現(xiàn),雨熱同期,夏季到達極盛,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上面部分閑話了大暑節(jié)氣的一些特點,下面再談談大暑節(jié)氣養(yǎng)生。 大暑養(yǎng)生 需過五關 第一關:養(yǎng)陽關 大暑天,大自然陽氣由盛轉(zhuǎn)衰,人們陽氣外泄,易導致元氣不足,機體的功能嚴重的下降。比如,出汗太多容易傷津。使免疫力下降,讓感冒乘虛而入。故,夏令養(yǎng)生應以陽氣為主,以防陽氣不足。 (清風不肯來,烈日不肯暮。) 養(yǎng)陽妙法 這個季節(jié)空調(diào)溫度不應開太低,保持室溫在27度℃,避免室內(nèi)外溫差過大。盡量在涼爽、干燥、舒適的環(huán)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fā)各種疾病。 第二關:情緒關 大暑酷熱,易使人情緒激動,導致血壓上升,誘發(fā)高血壓、心肌梗塞和心率紊亂等疾病容易發(fā)作。亦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哮喘等疾病的發(fā)生。此外,中風也是夏天高發(fā)病,需引起重視。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管理情緒 有意識地調(diào)節(jié)情緒。特別是有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fā)作的風險。 第三關:濕熱關 夏天多暑多濕,人易頭重腦疼,容易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養(yǎng),以防咳嗽、氣管疾病的反復發(fā)作。而對于體質(zhì)濕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fā)熱感,且在濕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顯得黃而臭。 (云霄非濁世,竹樹有清陰。) 祛濕妙法 飲食以清淡為主,便于消化。多吃用消熱利濕的食物,像綠豆粥和紅小豆粥等,也可以用冬瓜與蓮葉燒湯喝。還要注意保持房間中的濕度。 第四關:睡眠關 夏天晝長夜短,夜間溫度也較高,影響睡眠質(zhì)量,長此以往易造成“陰陽失衡”,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作風險,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心絞痛患者發(fā)作頻率提高。 (大暑不可避,微涼安所尋。) 睡眠對策 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zhì)的睡眠,以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zhuǎn)。 第五關:飲食關 夏季應多食用低糖、低鹽、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夏日飲食不宜過飽,吃到七、八分飽即可,但要注意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氣影響,食欲不振,可以清淡飲食為主。 (時節(jié)方大暑,忽若秋氣生。) 飲食對策 適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蘿卜、番茄等這類化濕通淤、有助于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宜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綠豆湯等飲料。 抓住中伏 冬病夏治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jié),冬病需夏治,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癥,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yǎng)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diào)養(yǎng),重點防治。 大暑艾灸 很有講究 夏天最容易濕氣侵體,使得脾胃功能虛,令人渾身乏力,再加上吹空調(diào),造成濕寒交加,導致關節(jié)風濕、提前老化,肌肉僵硬,尤其是肩頸酸痛,水腫肥胖,面色蠟黃…… 此時艾灸,可直接將陽氣注入,把體內(nèi)的濕寒祛除,疏通血氣,補充精神,恢復身體健康和活力。 三伏天這幾個體質(zhì),艾灸也有講究。 在“三伏天”施灸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是最好的改變虛寒體質(zhì),祛濕驅(qū)寒養(yǎng)生的方法,只有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進行艾灸治病,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大多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紅或有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干燥,多喜飲冷;唇紅微干,冬寒易過,夏熱難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數(shù)。 陰虛艾灸:三陰交、太溪穴、涌泉穴 陽虛質(zhì)多由虛寒征象,常見的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主要表現(xiàn)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陽虛艾灸:命門穴、腎俞穴、中脘穴 可以上下滾動可查穴位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黃或蒼暗;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動,或憂郁寡歡;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紅苔白,脈弦;平時應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從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狀態(tài)。 氣郁艾灸:氣海穴、關元穴、足三里 可以上下滾動可查穴位 身體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惡動,口中粘膩;食量較大,多汗,既畏熱,又怕冷,適應能力差;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身頭重困,關節(jié)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苔多膩,常見灰黑。 痰濕艾灸:豐隆穴、太白穴、足三里 可以上下滾動可查穴位 血虛體質(zhì)是以人體血液虧虛為主要特點的體質(zhì)狀態(tài)。多以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甲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fā)麻,婦女月經(jīng)量少、色淡、后期或經(jīng)閉為主。 血虛艾灸:中脘穴、血海穴、足三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