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賦的由來和演變 除詩詞曲外,還有一種具有詩歌特點的押韻文體,這就是賦。賦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文學體裁,它似詩似文,又非詩非文,既有詩的韻律,又有文的氣勢。最初的詩詞曲都能歌唱,而賦卻不能歌唱,只能朗誦。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韻律,是一種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有韻文體。 賦,起源于戰(zhàn)國,形成于漢代,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關于詩和賦的區(qū)別,西晉陸機在《文賦》里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體物”即描繪事物。也就是說,詩是用來抒發(fā)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當然,陸機的話也不是很全面,他只是說出詩和賦的主要特點,有時候,詩也要描寫事物,賦也有抒發(fā)感情,特別是在他以后的時代,到南北朝,抒情小賦發(fā)達起來,賦從內容到形式都起了變化。 齊梁文學理論家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稱:“《詩》有六義,其二曰賦。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何謂賦?賦,就是反復敘說,從不同角度去描寫,明明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卻反反復復去說,不厭其詳,不厭其細?!颁伈蓳の摹笔且粋€并列短語,摛文就是鋪采。“鋪” “摛”二字同義,意為鋪陳,即鋪敘、陳述?!颁伈蓳の摹?,就是說在反復敘說中彰顯文采。這是就賦的形式而言的?!绑w物寫志”是指描寫事物時,不能無病呻吟,要體現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志向,一定要有所寄托。這是針對賦的內容來說的。 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騷賦)階段外,經歷了漢賦(也稱古賦)、駢賦(也稱俳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直至今天,賦依然在煥發(fā)其特有的藝術魅力。 一、先秦兩漢時的賦 漢賦為什么也叫古賦呢?因為既包括兩漢時的賦,也包括先秦時的賦。戰(zhàn)國末期屈原創(chuàng)立 “楚辭”這種文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屈原的作品,有《九歌》《九章》《離騷》《天問》《招魂》等。但第一個以“賦”名篇的人是荀子,荀子寫有《賦篇》,其為五賦,分別寫“禮、知、云、蠶、箴”五種事物,文體以四言為主,半詩半文,韻散間出。是漢賦的雛形和嚆矢?!岸蒉o以隱意,譎譬以指事”(用隱約的言辭來暗藏某種意義,用曲折的比喻來暗指某件事物),在文學體制上接受了楚辭和戰(zhàn)國恣肆文風的影響。此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宋玉寫有《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司馬遷在《史記·卷八十四》的結尾處提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漢代最重要的文學樣式是賦。西漢辭賦與東漢辭賦合稱為漢賦。 西漢時期,出現了許多辭賦大家和優(yōu)秀的辭賦作品?!皾h賦”與“詩經”(韻文始于《詩經》)“楚辭”“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并列而成為一代文學。西漢賦的代表作家是:陸賈、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東方朔、枚皋、漢武帝劉徹、王褒、揚雄,等等。 如果說西漢追求散體大賦,那么到東漢,文壇上則出現了一批感情激切的抒情小賦。這是因為世風的變化,不僅導致賦的創(chuàng)作在題材選擇和宗旨的設定方面出現新的取向,在賦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方面也與以前有了較大的差異。昔日以鋪張揚厲、汪洋恣肆為主調的風格和豪放昂揚的氣勢,已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風格所揚棄;散句單行的語言,演變?yōu)轳墐珜ε嫉木涫?。賦的風貌經歷了較大的變化。以賦抒情,這是漢代作家對屈原藝術創(chuàng)作的直接繼承,自漢代初葉,就不斷地有作家將其憤懣、感傷訴諸賦中。只是在西漢時,以司馬相如、揚雄為代表的鋪陳之作成為賦的正宗,而抒情賦則如涓涓細流,賈誼的《吊屈原賦》,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揚雄的《逐貧賦》等,前啟后繼,不絕如縷。東漢時期,由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條件的變化,士人處于外戚、宦官爭權奪勢的夾縫中,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憤懣郁結,便紛紛以賦宣泄其胸中不平。于是,這涓涓細流逐漸洶涌奔騰起來,蔚為大觀。東漢辭賦的代表作家是:班彪、班固、班昭、張衡、王延壽、馮衍、趙壹、蔡邕、禰衡,等等。 典型的漢賦是宮廷文學,其內容多為天子歌功頌德,描寫國家的富強,宮室苑囿的宏麗,水陸物產的豐饒,帝王生活的奢侈,等等。我們看看司馬相如《上林賦》中的一段文字: 離宮別館,彌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閣;華榱〔cuī催〕璧珰,輦道纚屬;步櫩〔yán閻〕周流,長途中宿。夷嵕〔zōng宗〕筑堂,累臺增成,巖窔〔yào耀〕洞房。俯杳眇而無見,仰攀橑〔liáo遼〕而捫天。奔星更于閨闥〔tà榻〕,宛虹扡〔tuō拖〕于楯〔shún吮〕軒…… 這是描寫帝王宮室之盛。大意說:為天子而建的離宮別館,布滿山谷之間,高高的回廊環(huán)繞四周,到處是雙層樓房,曲折的殿閣,華美的屋椽,嵌玉的瓦當,行輦車的閣道綿延不斷,長廊通往各處,一天走不完還須中途住宿。削平山頭蓋房屋,一層層壘起高臺,巖下修筑洞房。俯身下看深幽而無所見;仰身攀著屋椽,可以摸到青天。流星穿過宮門,長虹跨過欄桿……從這段文字中,我們約略窺見漢賦文字特點之一斑。漢賦寫得較長,氣勢開闊,辭藻華麗,描寫不厭其細而又極度夸張。雖然富麗堂皇,但形式呆板,很少文學韻味,加上堆砌詞藻,艱澀難懂,不易引起讀者興味。 這種文學樣式流行于兩漢400年,其中最著名的作者有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等。 二、魏晉南北朝的駢賦 駢賦,也叫俳賦,以句尾有韻腳而有別于駢文。宋代稱對句為“俳語”,因稱注重對仗的賦為“俳賦”?!榜墶?,也是對偶的意思,所以又稱 “駢賦”。魏文帝曹丕說“詩賦欲麗”,表明漢末魏初作賦追求詞藻華麗的趨勢。其結果是講究對偶,以為麗辭,“至魏晉群才,析句彌密,聯字合趣,剖毫析厘”。到南朝齊、梁后,崇尚聲律,于是詞藻、用事、聲律都通過對偶字句表現出來,對偶更為工巧。所以元代祝堯總結說:“建安七子,獨王仲宣(粲)辭賦有古風。至晉陸士衡(機)輩《文賦》等作,已用俳體。流至潘岳,首尾絕俳。迨沈休文(約)等出,四聲八病起,而俳體又入于律矣。徐(徐陵)、庾(庾信)繼出,又復隔句對聯,以為駢四儷六;簇事對偶,以為博物洽聞;有辭無情,義亡體(指古賦)失。此六朝之賦所以益遠于古?!逼湔摯篌w中肯。 魏晉以后,漢賦逐漸演化成體制較小的駢賦(也叫俳賦),講求對仗,詞語華美,抒情成分增多,文學氣息濃厚起來。如齊梁時代的江淹的《別賦》開頭一段: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斷腸,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 這是寫惜別的情形。大意說:最讓人喪魂失魄的,就是“離別”這件事了。況且秦、吳兩地隔絕不通,燕、宋兩地相去千里(分別后難得再見)。離別,或在春草萌生的時節(jié),或在秋風乍起的時刻(最易牽惹離愁別恨)。這樣,遠行的人愁腸欲斷,百感交集悲傷不已。這時聽到呼呼的風聲也不同于平日,飄浮的云彩也改變了顏色。船滯留在水邊不忍開走,車徘徊在山側不忍離開。船槳不忍劃動怎能前進,馬匹也凄涼地鳴叫不止……這段文字把親友間別離時傷心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魏晉南北朝時代寫賦的人較多,著名的有曹植、王粲、陸機、左思、謝靈運、鮑照、庾信、江淹、徐陵等作家。 三、唐宋時代的律賦 律賦,指有一定格律的賦體。其音韻諧和,對偶工整,于音律、押韻都有嚴格規(guī)定。為唐宋以來科舉考試所采用。后世便通稱這類限制立意和韻腳的命題賦為“律賦”。 律賦有很嚴的格律,對仗要工整,聲律要嚴密,指定用韻,限制篇幅,把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嚴格束縛住,和明清時的“八股文”差不多。我們另外安排比較長的時間來探討,這里不再舉例。 四、唐宋時代的文賦 唐宋兩代都出現過“古文”運動,即反對僵化的駢體文,提倡寫作剛健質樸、新鮮活潑的散文。其領袖人物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人的散文成就很高,影響很大。受這種優(yōu)秀散文的影響,駢賦又發(fā)生變化,向散文化方向發(fā)展,形成文賦?!拔摹敝腹盼模聪鄬︸壩亩缘挠霉盼膶懙馁x,也即相對俳賦而言的不拘駢偶的賦。元代祝堯說,“宋人作賦,其體有二:曰俳體,曰文體”;用文體作賦,“則是一片之文,押幾個韻爾”。文賦就是以賦的結構、古文語言所寫作的韻文。 文賦始于唐,典型作品是杜牧的《阿房宮賦》。 北宋的古文運動,使文賦這一賦體發(fā)展得更為成熟而富有特色。其代表作即歐陽修的《秋聲賦》和蘇軾的前、后《赤壁賦》。以這三篇為代表的宋代文賦的共同特點是,融寫景、抒情、敘事、議論于一體,用相當整飭的古文語言寫作鏗鏘和諧的韻文。 我們看歐陽修的《秋聲賦》的一段: 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fā)。豐草綠縟〔rù入〕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余烈…… 大意是:說起秋的景象,它的色彩凄涼慘淡,煙靄云氣都收斂起來;它的形貌清澈爽朗,天空高遠陽光明亮;它的氣氛寒冷逼人,刺入人的肌膚骨髓;它的意象蕭索單調,高山大川寂靜空闊。所以秋天的風聲,凄凄切切,呼嘯著卷過大地震動萬物。夏日里,繁密的茂草生機蓬勃,茂盛的樹木悅人心目;可是一經秋風吹拂,百草立即枯黃,樹木紛紛落葉。它們所以凋零敗落,都是肅殺的秋風作用的結果…… 這段文字有顏色,有聲音,有氣氛,有感覺,有情緒,真把秋天的景況形容殆盡,不愧為名文。 在所有的賦中,文賦可讀性最強。文賦寫作比較自由,敘事、抒情、議論皆可,已相當接近散文了。 賦這種文體從漢代到宋代存在一千多年,宋以后就衰歇了。 五、當代的賦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興起國學思潮,并在經濟社會的刺激下,從事辭賦創(chuàng)作的人又涌現出來。特別是21世紀初,因特網風靡,辭賦寫手步入網絡,網絡辭賦文學開始發(fā)端,迅速繁榮。網絡辭賦界,代表著當代中國辭賦家創(chuàng)作活動的主流,即由中華辭賦家聯合會發(fā)起并領導的——中華新辭賦創(chuàng)作運動,簡稱中華新辭賦運動。 2005年1月1日,中華辭賦網組建(創(chuàng)辦人:潘承祥);2006年10月18日,中國駢文網創(chuàng)辦(創(chuàng)辦人:周曉明);2006年12月30日,中辭網建立(創(chuàng)辦人:張友茂);2007年2月8日,中詩賦網也創(chuàng)立(創(chuàng)辦人:金學孟。后廢),推動了中華辭賦事業(yè)的傳播與交流。同時,“潘、周、張、金”被當時的辭賦界,推尊為“賦壇四杰”。特別是2007年4月8-12日,首屆中國(洛陽)辭賦創(chuàng)作研討會的召開,初步形成了當代中國辭賦界聯盟。 當代某些業(yè)余作者認為,今人作駢賦可以不必過于拘泥,根據內容增加敘事性文字,音律平仄可再隨意一些。如顏其麟的《宜春賦》: 古郡袁州,今曰宜春。山嬌川媚,物美風醇。秀水東奔,浪躍彭蠡;贛江北注,派分豐城。地處吳頭,江山宛若錦綺卷;邑居楚尾,風物猶如水墨屏。地屬奧區(qū),袁京棲隱而山州同姓;郡為樂土,構云垂釣而渚林齊名。二袁之外,坤震崔嵬而聳秀;武功之端,明月顛連而聯娟。 彼宜春臺也,乃蓬萊之仙境。崇樓連漢,出靈氣而凌風雨;飛閣架煙,挾光景而薄星辰。望層巒兮而青峰抱;瞰秀水兮而白練橫。山明石秀兮,競呈于幾席;星眉月眼兮,爭透乎牖欞。晨曦揮麈兮而云生于座;日曙憑欄兮而露漬于襟。羲和振鞭兮,晴虛陳珪而樹表;夸父棄策兮,碧落鑠石而流金。 彼化成巖者,亦登眺之勝也。城郭囂塵之外,或煙巒而雨嶂;江山勝概之中,或野媚而川晴。春則風嬌日嫩;夏則荷凈涼生。秋則篁修暑退;冬則冰凍寒凝。枕流漱石,德裕曾作肥遯之客;嘯竹眠花,盧肇亦步少微之星。臥石室兮而優(yōu)游,惟知邱園道貴;醉云溪兮而落拓,永覺泉石風清。即詩且賦,而抒惓戀之慨;兩軒雙亭,而懷仰止之情。矻矻孜孜,事感隆氏之父子;炳炳烺烺,魂牽贊皇之公孫。建寺立庵,焚五香而清五濁;崇佛重道,去六欲而樂六幺。星冠霞帔,悟七心之盡妄;暮鼓晨鐘,知八垢之宜銷。吁嗟呼!每聞化成晚鐘,豈不殊覺聲到客船而身絕塵囂也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