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0日下午3:00,中國嘉德2017年春拍《搏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專場,在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的香港JW萬豪酒店3樓宴會廳及5樓Flint,正式開槌。此次拍賣拍品總數(shù):42 件,總成交額:HKD1125.606萬元,成交率:50%。,下文分享的就是成交價拍賣前十的瓷器藏品(排名分先后順序): 此次嘉德香港春拍古代瓷器專場成交率差強人意,并且成交價格也幾乎進入冰點狀態(tài),以建盞為例,去年紐約佳士以1030萬美元落槌拍出的國寶級南宋油滴天目茶盞 。北京時間 2017年3月16日凌晨,紐約蘇富比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上,編號為602的南宋 建窯黑釉兔毫紋盌以1,092,500美元的高價成交,而此次嘉德香港春拍上:金代黑釉褐斑碗 (一組三件),品相甚好,但總成交價卻不到32萬人民幣。這次拍賣是否預(yù)示著藝術(shù)品行業(yè)的一次大洗牌即將來臨,兩級分化更加明顯,珍品瓷器天價難求,普品瓷器將掉入冰窟? 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 黑釉鐵銹花花葉紋玉壺春瓶這種在黑釉上繪醬褐色花紋的技法俗稱“鐵銹花”,因其花紋顏色似鐵銹色而得名,屬結(jié)晶釉的一種。鐵銹花裝飾技法流行于宋、元時期北方地區(qū)的黑釉瓷器上,圖案多為不規(guī)則的斑點、條紋,或簡化的花草紋飾,用筆灑脫、不拘泥。器形多見碗、盞、小口瓶、玉壺春、罐等。目前發(fā)現(xiàn)的燒造鐵銹花的窯場有河北磁州窯,河南臨汝窯、魯山窯,山西懷仁窯,甘肅安口窯等。 查閱目前可見的公私收藏著錄,唯大英博物館藏品(參見《東洋陶磁大觀》,圖35)與拍品相類,但相比之下,拍品的鐵銹花紋飾更勝一籌。此玉壺春瓶秀氣端莊,窈窕婀娜。圓唇口外折,細長頸,溜肩,垂鼓腹,寬淺圈足。器身內(nèi)外施黑釉,釉色烏黑如漆,釉面具光澤,細潤有厚度。腹部醬褐色彩裝飾兩組折枝花葉紋,清晰不暈散。黑褐二色對比鮮明,黑釉釉面烏亮,褐彩烏光,風(fēng)格獨具。觀器底,足際露胎,足心及內(nèi)墻有薄釉,乃知為裹足刮釉、裝燒而成。胎質(zhì)偏黃,砂質(zhì)感。瓷化度高,扣之清脆。 一般所見鐵銹花裝飾者,紋樣多抽象隱約,此作清晰寫實,且造型美、氣韻佳,勝于同時期鐵銹花作品,又品相完整,堪稱杰作。 北宋(960-1127) 磁州窯白釉黑彩劃花牡丹紋瓶此器端莊秀美,俗稱吐露瓶、嘟嚕瓶,考古報告時稱“矮梅瓶”、“半截梅瓶”等,為宋金時期北方地區(qū)所流行,同類器可見于海內(nèi)外博物館級收藏。 圓唇外翻,小口,短束頸,豐肩,圓腹,腹壁向下弧收隱出圈足。圈足澀胎,見化妝土、透明釉流散。胎色淺灰,胎質(zhì)堅實,瓷化程度非常高。此器先于素胎上施乳白色化妝土,其上黑彩描繪花紋,然后在紋飾局部淺淺地劃出輪廓、線條或篦紋,劃過的地方便露出白色化妝土,最后罩一層透明釉入窯燒成。肩部為蓮瓣紋一周,腹部為三組折枝牡丹花,點綴蝴蝶。整器典雅沉靜,黑白對比醒目,彩繪、刻劃花工藝并用。釉面滋潤,畫工精湛,刻工流利,器身雖有修,但仍為一件不可多得的磁州窯北宋時期作品。 北宋(960-1127) 定窯白釉執(zhí)壺執(zhí)壺流行于唐、宋,是當時裝盛沸水點茶所用的注壺,也稱燙瓶。 本品為北宋早期制器,既有唐、五代遺風(fēng),又體現(xiàn)著宋代典雅優(yōu)美、平和簡素的新風(fēng)尚,符合工藝美術(shù)時代風(fēng)貌演進的基本特征。相較于唐、五代,此壺頸部變細、腹變長、足加高。敞口唇沿,束頸明顯,豐肩,長圓腹上闊下收。底出餅狀實足,足壁微微斜下,不同于唐、五代的明顯外傾。肩部一側(cè)出短直流,一面有執(zhí)柄連接頸肩。執(zhí)柄系由唐、五代時期的帶狀演變而來,前端為兩股泥條,從轉(zhuǎn)折處變?yōu)槿?,便于持握。外壁施釉不及底,脛部見垂釉。釉光溫潤,釉色白中閃青。胎質(zhì)細白,具粉質(zhì)感。 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 當陽峪窯絞胎羽毛紋折沿盤此盤式為宋、金時期北方地區(qū)所流行,平口折沿,邊緣起小立邊,盤心坦平,斜直壁,淺圈足,足壁窄,足徑寬,成型規(guī)整,典雅美觀。通體以白、褐深淺二色胎泥相絞成羽毛狀紋樣后拉坯成型,后通施透明釉,唯口沿一周澀胎,是為覆燒所致。胎體堅實縝密,入手頗沉。通體羽毛狀紋,整齊有序,細密繁復(fù),裝飾意味強,規(guī)律中見細微變化,富于動感與延展性,風(fēng)格鮮明獨特,乃北宋后期至金代當陽峪窯繁盛時期制品。 北宋時,當陽峪窯繼承、發(fā)展了唐代鞏縣窯的絞胎工藝,并發(fā)展到頂峰,完成了由陶至瓷的歷史轉(zhuǎn)變。高溫?zé)?,胎質(zhì)細密堅硬,釉色油潤光亮,幾乎不吸水,完全符合現(xiàn)代瓷的標準,與剔花、紅綠彩、醬釉等成為著名品種,堪稱典范。 金(1115-1234) 黑釉褐斑碗 (一組三件)拍品的基本特征與740號拍賣品一致,同屬河南窯口黑釉制品。厚胎,由于坯體色淺,通體加罩一層含鐵量高的深色化妝土,以仿建盞黑胎。碗腹勢淺,敞口,后包鑲銅扣。內(nèi)口沿下方折轉(zhuǎn)明顯,為防止沸水濺溢所設(shè)。內(nèi)外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釉見垂流現(xiàn)象,釉面滋潤光亮。底承假圈足,足心淺挖,足際寬且墊燒痕跡顯見。三碗尺寸相當,除釉面自然磨損及棕眼外,品相基本完整。 遼(916-1125) 三彩魚形壺遼三彩制品十分盛行異形壺,魚、鴛鴦、龍魚、人首魚身、鸚鵡、貓等,窮極變化,無與倫比。 此壺作魚形,飽滿生動,設(shè)計巧妙。唐、五代時期各窯燒制的魚形壺均為魚嘴向上直立式,遼三彩首創(chuàng)將魚形橫向設(shè)計,除三彩外,亦有白釉魚形壺傳世。魚嘴圓張為流,背鰭正中向上出喇叭狀菊瓣花口,旁置提梁。魚腹下為一片荷葉,托舉整個魚身。底出實心高臺足,足墻外傾。通體以黃、白、綠三色釉彩裝飾并刻劃紋樣,配色清新淡雅。工藝集模印、堆貼、刻劃于一身。魚體生動,似在搖首擺尾,口吐水花。此壺保存較為完整,乃遼三彩珍品。 金(1115-1234) 黑釉油滴小碗兩宋時期,由于飲茶方式的改變,與之相適應(yīng)的黑、褐釉器風(fēng)行一時。南有建窯、吉州窯,北有定窯名品黑定、紫定。其實,宋金時期北方地區(qū)的黑釉名品不止黑定一種,磁州窯系亦以燒造黑釉器著稱,也有統(tǒng)稱河南黑釉或北方黑釉的說法。 拍品式樣的黑釉油滴碗多燒制于北方窯口,厚胎,由于坯體色淺,通體加罩一層含鐵量高的深色化妝土,以仿建盞黑胎。小碗內(nèi)外施純黑釉,外壁施釉半截,釉面滋潤光亮,浮現(xiàn)銀棕色大小不一的油滴斑,燦若繁星,美觀異常。底承假圈足,足際寬,足心淺挖,足際處的墊燒痕跡明顯。小碗秀雅端正,盈手可持,極適當下品茗。整器除幾處小縮釉外,品相完好。 金(1115-1234)至元(1271-1368) 磁州窯白釉黑彩花葉紋梅瓶梅瓶修長挺拔,極為優(yōu)美。小口,短頸,溜肩,瘦長腹,假圈足。胎體厚重,掛白色化妝土。通體黑彩裝飾,由上至下分別繪纏枝花葉紋、卷草紋、仰蓮瓣紋,每層紋飾間以弦紋相隔。此式梅瓶,宋、元時期河北磁州窯、河南禹縣扒村等均有生產(chǎn)。有數(shù)例相類者,均為海內(nèi)外博物館或知名機構(gòu)收藏,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出光美術(shù)館、日本靜嘉堂、繭山龍泉堂等。拍賣市場也有偶見,如紐約蘇富比1986年3月12日,編號235;倫敦蘇富比1986年6月10日,編號163等。它們的尺寸、造型、紋飾不盡相同,每一件都可謂是獨一無二。 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 磁州窯紅綠彩持蓮?fù)恿⑾?磁州窯產(chǎn)品種類繁多,紅綠彩可算是最具特色的品種之一,其彩色繪畫和二次燒成法開創(chuàng)了后世低溫釉上彩的先河。又因傳世和出土器物有限,早期紅綠彩瓷器被海內(nèi)外視若珍藏。 本品模制中空,塑成一位站立的持蓮?fù)印;尹S色胎,質(zhì)酥松,罩白色化妝土,施透明釉,色微黃,多細碎開片,底部扎有小透氣孔。臉龐圓潤,開臉生動,富神韻,黑彩細描眉眼,紅彩點唇,頭頂發(fā)髻三分梳鬏。上身著紅色廣袖衫,前有搭片,黃、綠、黑彩相間裝飾衣襟、花紋,腰腹間三條束帶。下身著白褲,外罩白裙,腳踩黑靴。頸帶項飾,腕帶手鐲,均施黃彩,似意為黃金。 整器配色大膽,以俗為美,清新質(zhì)樸,藝術(shù)風(fēng)格獨具,盡顯北方民族的豪放粗獷、崇真尚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紅綠彩制品。 北宋(960-1127) 耀州窯青釉印花小碗 (一組三件)三只小碗均作斗笠形,薄口微折,淺圈足。內(nèi)里分別模印菊瓣紋、纏枝菊紋、水波游魚紋,外壁刻劃直線紋呈菊瓣狀。三碗裹足滿施青釉,墊具裝燒,足底刮釉,見粘砂。灰色胎,瓷化程度高,堅實致密。釉色青綠閃黃,其中模印水波游魚者色最深。釉面滋潤光亮,氣泡密集,纏枝菊紋者見開片。 鄭重聲明:此文圖文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在此感謝,異議聯(lián)刪,對于轉(zhuǎn)載還添加原創(chuàng)標識者,后果自負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