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設計的關鍵點 呈味物質一般是指攝入口腔的物質中所含有的使感覺器官(舌頭)產(chǎn)生感覺印象的物質。
其原理是呈味物質通過刺激口腔中的味覺感受體,經(jīng)收集和傳遞信息的神經(jīng)感覺系統(tǒng)傳導給大腦的味覺中樞,再通過大腦的綜合神經(jīng)中樞系統(tǒng)的分析,產(chǎn)生不同的味覺。
所呈現(xiàn)出的味道主要為甜味、酸味、苦味、咸味等基本味,也有辣味、澀味、鮮味、清涼味、堿味等。
◆ 口味是食品風味的基礎之一,是各類呈味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呈味物質包括咸味劑、甜味劑、酸味劑、鮮味劑,以及食品原料中的其它呈味成分等。
◆ 食品可以根據(jù)咸、甜、酸三味的強度和比值分為咸味食品、甜味食品、酸味食品,掌握各類呈味物質的特點以及調配技術是設計和制造味道的關鍵。 咸味的調配技術 ◆ 咸味,即像鹽那樣的味道。人的味蕾受氯化鈉中的氯離子作用而產(chǎn)生的感覺。
◆ 咸味不僅是咸味食品的關鍵,也是所有食品的風味基礎之一。在民間就有“不咸不香”、“鹽咸醋才酸”和“要得甜,加點鹽”之說。
添加蔗糖可降低食鹽的咸味,其效果取決于食鹽的濃度:食鹽的濃度1~2%,大致添加7~10倍蔗糖就可以消除咸味;當食鹽濃度達到20%時,再多量的蔗糖也不能使咸味消失。添加少量的食鹽可提高蔗糖的甜味。 食鹽的咸味與醋的酸味關系最為密切,添加少量醋可強化咸味,多量醋酸則使咸味減少。
少量食鹽有加強醋酸酸味的作用,且與醋酸濃度無關,但添加大量食鹽則使酸味變弱。
適量的咸味可以使酸甜感柔和協(xié)調、風味逼真,做出來的食品也會更加適口。
酸味的調配技術 酸味是有機酸、無機酸和酸性鹽產(chǎn)生的氫離子引起的味感。酸味給人以爽快、刺激的感覺,具有增強食欲作用
除了在果汁產(chǎn)品中作為主導味之外,都是與甜味配合調味。主要的酸味調味料:醋酸與食醋、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乳酸、葡萄糖酸、磷酸。
酸味劑一般都有一定的防腐效果,有助于溶解纖維素及鈣、磷等物質,既可幫助消化,增強營養(yǎng)素的吸收,又具有一定的殺菌解毒功效。
◆ 掌握各種食品的特征酸成分和含量,保證酸感正確。
◆ 甜酸比是風味的基礎和關鍵。
◆ 研究酸味與其他各味之間的定量關系
◆ 注重酸味劑的其他功能:
◆ 食醋的使用要點:醋能突出菜肴風味,適當?shù)乃嵛队形睹?、增加食欲的效果?/span>
◆ 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果酸都有增強食品風味的作用。
甜味的調配技術 甜味是甜味食品的基礎味,它會對所有食品風味起協(xié)調平衡作用。低濃度時對于某些食品有增鮮的作用。甜味的正確和靈活運用對于食品風味的影響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食糖(砂糖、紅糖、冰糖、飴糖)、淀粉糖(結晶葡萄糖、全糖、淀粉糖漿、果葡糖漿)、高倍甜味劑、蜂蜜和功能性低聚糖。
◆ 考慮食品的含水量,原則是含水量高或硬度低的食品甜味就不能太甜;
◆ 選擇合適的甜酸比,甜酸比不僅關系到口感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它是許多產(chǎn)品的主位,是區(qū)別風味類別的標志之一;
◆ 掌握各種甜味劑的性質和功能;
◆ 注重各種味的協(xié)調和相互影響;
◆ 根據(jù)食品的風味和色澤特點及加工工藝選擇甜味劑是關鍵之一,不同的食品風味和色澤的產(chǎn)生機理不同,與甜味劑關系很大。美拉德反應是根本,有效地控制該反應的進行就可獲得滿意的結果。
鮮味的調配技術 人們習慣上將鮮味列為基礎味之一,但是鮮味通常是對其他基礎味的輔助,在肉味類風味的調配上有重要作用,但從未作為主導味。
人們平時喜歡用煮肉或熬骨頭的湯烹制菜肴,因其可以使菜、湯味道鮮美。日本人早期使用煮海帶的湯,現(xiàn)在更喜歡用魚汁、香菇來增加鮮味。
產(chǎn)生鮮味原因:肉湯和肉汁里有肌苷酸,海帶湯里有谷氨酸,香菇含有鳥苷酸。
鮮味是一種復雜的綜合味感。當鮮味劑的用量達到閾值時,會使食品鮮味增加,但用量少于閾值時,僅是增強風味,所以歐美將鮮味劑作為風味增強劑。
◆ 鮮味是食品的一種復雜而醇美的感覺,是體現(xiàn)菜肴滋味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味。
◆ 鮮味通常不能獨立作為菜肴的滋味。在應用過程中,鮮味一般在有咸味的基礎上,方可呈現(xiàn)最佳效果。
◆ 咸可增鮮,酸可減鮮,甜鮮混合,而形成復合的美味,可使鮮味較弱或基本無鮮味的原料經(jīng)過烹調后增加菜肴的鮮美滋味。 苦味的調配技術 苦味是中國傳統(tǒng)五味(酸、甜、咸、苦、辣)之一,屬于基本味。人們一般不喜歡苦味,不單獨使用,必須與其他味料配合,制成復合調味品,且摻入的比例極少。 苦味原料主要來自中草藥和香料,如陳皮、檳榔、杏仁等。
苦味本身并不是好味道,但苦味在調味和生理上都有重要意義:當它與甜、酸或其他味感調配得當時,能起到某種豐富和改進食品風味的特殊作用。
辣味的調配技術 ◆ 辣味、澀味、麻味和甜、酸、咸、苦、鮮味一樣,都是人們日常烹調經(jīng)常遇到的口味,也是特征風味的基礎,是構成各種特殊風味所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辣味、麻辣味是主要調味劑,而澀味卻很少用。
◆ 味覺分類上辣并不是一種味覺:辣這種感覺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辣椒產(chǎn)生辣味的活性成分→辣椒素(反式 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它對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有刺激性,并在口腔中產(chǎn)生灼燒感。當然還有其他物質也能產(chǎn)生類似的效果,比如生姜中含有的姜酮,姜醇等。
辣的感覺就是通過辣椒素(capsaicin)等作用于舌頭痛覺纖維上的受體而產(chǎn)生的,這條通路其實是痛覺傳導通路,而非味覺傳導通路。因此從神經(jīng)科學的角度來說辣其實是一種痛覺。用更通俗的話來解釋,辣椒素通過刺激味蕾的痛覺神經(jīng)讓我們感受到一陣陣灼燒般的疼痛感,這就是辣的感覺來源。
適度的辣味可以給予食品風味以緊張感,促進食欲。調辣味:用些干辣味植物增加食品的特殊香味;辣味成分種類繁多,辣椒的火辣感到胡椒的尖辣感,辣味順序逐級改變。辣味與其它呈味物的復合,才是辣味調味的關鍵所在。
綜合來講,味道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讓我們的飲食生活變得美好的同時,也讓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有趣。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國民間素有“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之說,那么,味道在食物中占據(jù)著什么樣的地位呢?我們且舉一些例子來看看:
· “你別說了,都酸到我的牙了”話語竟然有味道在其中。 · “甜甜蜜蜜”似乎沒有人用這個詞語形容食物的味道而指對生活的感受。 · 外國人將胡椒與食鹽作為牛排的原味,可謂百年傳承,初衷不改。 如今,調味技術已經(jīng)深入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堅信,隨著多元化、快捷化和個性化飲食文化的發(fā)展,調味技術將必將讓我們的味道生活更佳豐富多彩。 了解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