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建國后影響最大的散文家,恐怕非余秋雨莫屬?!段幕嗦谩返谝话娉鰜硪院?,每年平均刊行幾十萬冊,足夠養(yǎng)活一個出版社。 雖然是暢銷書作家,但余秋雨的散文完全經(jīng)得住文化大家的火眼金睛。臺灣散文圣手余光中先生,他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后,出了余秋雨。” 金庸老先生:“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diào)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里還有魯迅和余秋雨?!?/strong> 毫不夸張地說,很多人的文字啟蒙,來自余秋雨。 90后看余秋雨,看到是文筆和才思; 80后看余秋雨,看的是見識和思想; 60后看余秋雨,看的是沉淀和修養(yǎng)。 依稀記得寫作文只要用上幾句余秋雨的名言,肯定會加分不少。 《文化苦旅》道士塔 國館君一直在想:為什么余秋雨散文有如此大的魔力? 第一個原因,余秋雨散文就像我們的眼,帶我們走了幾萬里,去看看我們現(xiàn)在沒時間、沒金錢看到的世界。 前段時間有句很火的話,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撩撥了無數(shù)都市人的神經(jīng)。其實早在80年代末期,余秋雨就已經(jīng)身體力行去做了。 他孤身一人,走向三峽、敦煌、都江堰等著名文化地域,考察中華大地的文明歷程,寫成了《文化苦旅》; 20世紀結(jié)束的那幾年,他跟隨鳳凰衛(wèi)視走過中東地區(qū)四萬公里的歷程,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帶。在每日生死時速之中,他寫下日記,記錄下一路歷險、命懸一線的原生狀態(tài)和粗糙狀態(tài),成了《千年一嘆》; 整整半年,他走過了全歐26個國家、96個城市,甚至進入了北極圈,一共寫下散文80篇,成就了《行者無疆》…… 看了他的書,我們對遠方的渴望會被點燃,我們久未行動的腳也在蠢蠢欲動。沒時間親自動身的,看他的書,也算看過了世界。 余秋雨散文的第二種魔力,是他的游記并不在游山玩水,而是包含著他對歷史文化的深層次思考。 有人說,沒有文化的人走到哪里,都不過是個移動的郵差。 沒有文化底蘊,去到莫高窟,只會說: “就幾個破洞,沒意思?!?/span> 余秋雨的眼光卻不同: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文化苦旅·莫高窟》) 莫高窟臥佛圖 沒有文化底蘊,去看都江堰,只會說: “啊,好大的水?。 ?/span> 余秋雨看到的卻是: “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無處不在,卻在都江堰作了一次集中呈現(xiàn)?!?/span>(《文化苦旅·都江堰》) 都江堰景區(qū)圖 余秋雨散文中,古今數(shù)千年、東西數(shù)萬里的知識順手拈來,講歷史非常通俗,往往幾句話就能夠抓住幾千年文明的脈絡(luò)和精華,不得不讓人嘆服他的才華。 其實,這正是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一種眼光。 雖然工作忙碌、生活繁忙,但我們不應(yīng)該放棄用歷史知識、文化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可能。 當我們沒有機會大規(guī)模、親身地去研讀歷史時,如果有一個作家可以為我們做提綱挈領(lǐng)的引領(lǐng),那個人就只能是余秋雨了。
這次推薦的余秋雨精選合輯,共七冊,不僅收羅了新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嘆》這樣的名篇,還囊括了《極端之美》、《何謂文化》等新作。 將歷史的滄桑、人性的思考、人生的真諦、文化的靈魂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字字真言,處處精心,充滿了文化的韻味,值得細細品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