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農(nóng)村有個傳統(tǒng)民俗,每年正月十五,當舅舅的要給外甥送一個燈籠,從出生后一直送到外甥的第一個本命年結束,也就是十二生肖完成一個循環(huán),以此表達長輩的美好祝福。所以就有了一句歇后語: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在講課和咨詢的時候,遇到很多有共同的規(guī)律案例,它們的特點用這句歇后語來概括,很是傳神。 一般情況下,是媽媽來求助,想解決青春期兒子的問題。這些媽媽有些共同的特征:外表整潔嚴謹,說話干脆利索,事業(yè)有成,經(jīng)濟獨立。這些兒子也有些共同的特點:衣著整潔,低眉順眼,輕聲輕語,很有禮貌,但是用媽媽的話來描述就是沒有責任心,沒有上進心,沒有學習動力,懶散拖沓,游戲成癮等。 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有很多流派,其中很大的一派叫家庭治療,家庭治療中又有一個主要的分支叫系統(tǒng)式家庭治療。 從系統(tǒng)式家庭治療的角度來看,個人問題是家庭問題的呈現(xiàn),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家庭生活方式的重復,家庭是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產(chǎn)生問題的決定性因素是家庭的互動方式。 所以上面這些案例中,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這個家庭的系統(tǒng)出了問題。探究這個孩子背后的家庭模式,結果發(fā)現(xiàn)在這些被社會主流觀點認為“沒出息”的男孩子背后,常常隱藏著一個“窩囊廢”的舅舅。 請原諒我用了“沒出息”和“窩囊廢”這兩個有點刺激的詞,這是從媽媽的角度來描述自己的兒子和兄弟,特別是弟弟。 這些媽媽的成長經(jīng)歷有很多相似之處,她們從小聰明伶俐,學業(yè)出眾,長大后敢闖敢拼,吃苦耐勞,很有商業(yè)頭腦,善于把握機遇。 她們的成長環(huán)境也是大同小異,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男輕女。 有的是自己家庭中的父母重男輕女,在弟弟出生后,父母把幾乎所有注意力、關愛和家庭資源都放在弟弟身上,對女兒比較忽視。 有的是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或整個家族重男輕女。 有一位女同事告訴我,她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大家族中,平時外公給孫輩的孩子發(fā)糖的時候,只給孫子和外孫,不給孫女和外孫女。這位同事現(xiàn)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還會感到非常寒心。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無法想象,一個老人是得有怎么樣的一副鐵石心腸,才能夠如此決絕地回避一群孩子渴望的眼神,更何況她們和自己還有直系血緣關系。 還有的地方整個區(qū)域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重男輕女,我了解到在廣東一些地方,每逢春節(jié)、清明、中秋、冬至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會在家族的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家族的所有成員都要參加。但是女性是不允許進入祠堂參與儀式的,不管她有多高的學歷、多炫的頭銜、多富的資產(chǎn);男性則可以理直氣壯地參與,哪怕他游手好閑不做事,酗酒賭博打老婆。 在這樣的家庭、家族、區(qū)域文化中長大的女孩子,如果她資質(zhì)平平,一直生活在原來的文化氛圍中,這輩子可能也就認命了;如果她天資聰穎,或者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就會不甘心接受命運的不公。 社會文化環(huán)境堅如磐石,父母也許可以松動一些,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后一種女性一方面對父母的偏心感到不滿,另一方面認為弟弟得到父母的額外關愛只是因為他是個男性,所以她們會用兩種方式企圖奪回父母的關愛,至少和弟弟平分這個愛。 第一種方式是更加發(fā)奮努力地讀書上進,盡量幫父母分擔家務,聽話懂事有眼色,希望能憑借自己的優(yōu)秀讓父母改變觀念;第二種是盡量減少自己的女性特質(zhì),讓自己更像個男孩子,希望父母經(jīng)常會看走眼而喜歡自己。 贗品始終都是贗品,她最終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努力付出是徒勞一場,父母往往會對她的舉動選擇性失明?;糜X破滅之后,剩下的只有無盡的恨意。雖然制造這種不公平的是父母,但是讓一個孩子向父母表達恨意,實在是一件太危險的事情,不但行為大逆不道,就連這種想法都讓人有深深的罪惡感,所以它會被深深地壓抑到潛意識里。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被壓抑的恨意如同地下涌動的巖漿,總要有個宣泄的出口。向父母宣泄太危險,把火力對準弟弟則安全多了。弟弟雖然比姐姐占了便宜,但也屬于無辜躺槍,因為周圍的環(huán)境都是重男輕女,這也不是弟弟的錯???所以姐姐恨的不是弟弟這個人,而是他代表的男性角色。 憑著從小討好父母練就的童子功,在改變不公命運的強烈動機驅(qū)使下,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再加上社會變化帶來的機遇,這一類女孩子在事業(yè)上和經(jīng)濟收入上獲得成功的概率很高。反而是那個在父母“精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弟弟往往會全方位地不如姐姐。(這里說的姐姐只是一個代表,也有很多妹妹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當她們擁有一定的資源(比如機會、金錢、權力等)后,會用輸血式的、包干式的、淹沒式的方式來幫助弟弟,比如主動承擔弟弟讀書的費用,幫弟弟找工作,自己當老板會讓弟弟在自己手下工作,自己開店會幫弟弟開一間分店,幫弟弟找對象,為弟弟買婚房、辦婚禮,資助弟弟的子女讀書。如果弟弟如她所愿的特別“沒出息”,她還會幫他調(diào)解夫妻矛盾、打離婚官司、還賭債、還透支的信用卡、撫養(yǎng)未成年的子女。為了這個不省心的弟弟,不計代價地付出時間、精力、金錢,聽不進丈夫的任何規(guī)勸,甚至犧牲自己的家庭幸福。弟弟也會覺得不管我如何努力,我都超不過姐姐;不管我混成什么樣子,都會有姐姐兜底擦屁股。 在外人羨慕的眼光中,她的父母有一個特別能干孝順的好女兒,她的弟弟有一個天下難找的好姐姐。在這光鮮的形象背后,隱藏著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愿望。 其實她是想用鐵板釘釘?shù)氖聦嵏嬖V父母:你們當年因為我是個女孩而對我的忽視,是你們犯下的最大的錯誤;你們寄予厚望的這個兒子,是最沒出息的人。 同時也傳遞給弟弟一個信號:即使你是男的,占盡了父母的愛,你也永遠不可能比我出色! 這類女性在建立婚姻時,往往會選擇和她相比不太出色的男性,因為在她的潛意識里,男性是不應該很能干的,至少不應該比她能干。在婚姻中,她也要掌控決策權和話語權,在這個越來越陰盛陽衰的大趨勢中,這樣的男性不難找,所以她們的婚姻看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事業(yè)順利、收入不錯、婚姻穩(wěn)定,看起來好像當年在爹媽那里吃的虧都得到了補償,人生進入了順風順水的航程,其實暗流一直都在涌動,最麻煩的問題會出現(xiàn)在她們的孩子身上。 如果運氣好,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看起來會很出色。因為媽媽會用自己的成功模板塑造女兒,會把所有的資源毫不吝惜地投入在女兒身上,也會對女兒有很高的要求,希望女兒能超過自己。這是通過對女兒的重視,來彌補自己當年被父母忽視的遺憾。 如果運氣不好,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慘了。在意識層面,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出類拔萃?但是在潛意識的層面,兒子是男性,兒子的出色會勾起媽媽對男性的憤怒,她一直認為男性是不配出色的。她這么多年苦心孤詣,就是為了證明男性絕對沒有女性出色,男性得到額外的關愛,只是因為他們身上比她多了那么一點東西,其他方面根本不能和她相提并論。 媽媽潛意識里對男性的憤怒,會通過比較、抱怨、指責、限制、預測等各種方式施加在兒子身上,特別是當兒子表現(xiàn)出男性特質(zhì)的時候,比如勇敢、獨立、幽默、負責任、有擔當?shù)?,媽媽的打擊力度就會相應加大。兒子從小在媽媽身邊長大,日復一日地熏陶,怎么可能讀不懂媽媽的潛意識?所以他一定會積極配合媽媽,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成,努力調(diào)整自己,成長為符合媽媽心中標準的、“沒出息”的男人。 精神分析的祖師爺弗洛伊德比較損,把媽媽加工改造兒子的這個行為稱為“閹割”,聽著讓人心驚肉跳,但是非常形象。這不是生理上的切除,而是心理上的去勢,人格上的矮化。 曾奇峰老師曾經(jīng)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重男輕女的文化是對女性的保護,因為在這種文化中,一旦你被重視,你就完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人如果被重視,他就得從小志存高遠,胸懷家國,循規(guī)蹈矩,奮發(fā)向上,遠離低級趣味,克制七情六欲,努力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不像正常人的人,一個按照別人的標準加工出來的人。不被重視的人反而是按照人的天性成長起來的人,是相對正常的人,是按照自己的標準活著的人。 老話說:慈母多敗兒。老伍說:強母多庸子。 慈母制造出敗兒,是因為慈母用溺愛兒子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強母加工出庸子,是因為強母用“閹割”兒子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憤怒。 每當兒子不能準確領會媽媽的意圖,不能精確把握媽媽的標準的時候,只需舉起燈籠照一照,不遠處一定站著自己的舅舅,那就是最好的參照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