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幾種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 我們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幾個洞,我示范給諸位看。拿一些艾絨捏成金字塔狀,再將它放在生姜上面,這樣一個單位叫“一壯”。在灸的時候,這個生姜片不用換。不要灸五壯,就換五片生姜,燒到溫熱,不用燒到很燙。感覺溫熱,不用很燙時就換一壯,在旁邊放一個水盆,未燒完的艾就丟到水里熄滅掉。若不放水在里面,碗就會燒破。 灸的時候,灸單數(shù)不灸雙數(shù),艾為純陽,取陽數(shù)。若灸后起了水泡,就從皮膚旁邊用消毒過的針刺一個小洞,把水慢按排出來。不要把皮膚撕掉免得造成疤痕,灑上一些硫磺粉及大黃粉就可以了。 譬如說,不論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壯,無所不療。灸到口干舌燥都沒有關系,小便都會有艾草味。 以上是倪老師在人紀針灸第一節(jié)中講到的內容,小志對這段視頻中所講到的內容總結如下: 1.針之不及則灸,艾,純陽,性向下,以壯為單位,灸單不灸雙,即,灸5壯,7壯,9壯,不要灸6壯,8壯…… 2.視頻中老師所用的艾絨是比較粗的,目測在9:1左右,周楣聲老師當年所用的艾絨也是比較粗,包括一些古書上對艾的要求,也多是三年陳,五年陳等存放時間要求,對絨的細膩程度并沒有特別強調; 3.老師講到了膏肓穴,倪老師認為,對這個穴位灸百壯,無所不療; 4.灸出水泡時,要從水泡的根部用針刺破,不可以從水泡頂部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