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時的幼兒已能從身體或物品的不和諧中發(fā)現(xiàn)幽默。如你可以把襪子試著“戴”在自己的手上,臉上則露出難受的表情。要是他也學著把手套“穿”在腳上,你也完全沒有必要對孩子橫加指責,相反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哈哈大笑。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故意“創(chuàng)造”的不和諧不能過多、過濫,只能偶爾為之,以免誘使部分缺乏幽默感的孩子弄假成真或本末倒置。
3歲幼兒的智力已發(fā)展到能認識概念不和諧中潛藏的幽默感。當爸爸故意手拎媽媽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媽媽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時,孩子見了即會一邊搖頭一邊大笑不止。你還可默許孩子裝模作樣地戴上爺爺?shù)拇蠖Y帽,手持拐杖,行步蹣跚。他會邊模仿邊大笑。
4歲左右的幼兒特別喜歡“做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時,你不僅不要阻攔,而且自己可客串進來扮演壞蛋之類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讓氣氛更為生動、活潑、好玩。
待孩子長到5-6歲時,可能開始對語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異義詞和雙關語的巧用、繞口令的學習,都能使他們感到趣味盎然。你可故意對畫中的一匹“馬”喊聲“媽”。在孩子大笑之余,乘機向孩子解釋“馬”和“媽”兩個詞發(fā)音上的異同。你也應鼓勵孩子學習猜謎,甚至由孩子自己編一些簡單的文字謎語。
7歲的孩子大多已上學。他們往往喜歡講笑話、聽笑話。有些笑話顯然不夠高雅,大人粗暴地予以批評乃至責備實際上也大可不必。要知道,此時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氣的男孩,往往會通過笑話或惡作劇來“平衡”或“調諧”自己的心態(tài)。盡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讓大人們(其中包括教師)不快甚至難堪,但大人們理應予以包容。原因很簡單:這可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呀!如果此時大人們能作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當然是明智之舉。
8歲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長應注意傾聽孩子回家后講述的有關學校生活的小笑話,并發(fā)出會心的歡笑。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如果孩子有足夠的幽默感,大人還可引導他們編幽默故事,或改編電影或電視劇,甚至加添一個令人捧腹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