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的人胃部都存在一定的疾病,因為吃飯不規(guī)律,飲食方面不講究。工作壓力大等原因造成的,本文五種中藥方分別為大家解決不同類型的胃部癥狀。 1.升陽益胃湯--《內(nèi)外傷辨》卷中 【別名】益胃湯(《醫(yī)級》卷八)。 【處方】黃耆60克,半夏(湯洗,脈澀者用)、人參(去蘆)、甘草(炙)各30克,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澤瀉(不淋勿用)、白術各9克,黃連3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濕熱滯留中焦,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jié)腫,口苦舌干,飲食無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調,小便頰數(shù);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棗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飯、午飯之間溫服。 【備注】方中人參、黃耆、白術、甘草補益脾胃之氣;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舉清陽,祛風除溫;半夏、陳皮、茯苓、澤瀉、黃連除濕清熱。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升陽,清熱除濕之功。 【摘錄】《內(nèi)外傷辨》卷中 2.疏肝和胃湯--王兆松方 【處方】柴胡10克,瓜蔞仁15克,川連10克,枳殼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萊菔子10克,黃芩10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和胃散寒。主治肝郁胃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王兆松方 3.芩連平胃湯--《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三 【處方】黃芩4.5克,黃連3克,厚樸3克(姜炒),蒼術6克(炒),甘草1.5克(生),陳皮3克。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治脾胃濕熱上攻,下頦生瘡,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紅,熱癢微痛,破流黃水,浸淫成片,名燕窩瘡、羊胡瘡。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三 4.二陳平胃湯--《觀聚方要補》卷一引《簡明醫(yī)要》 【處方】二陳湯合平胃散加枳實、神曲、山楂。 【功能主治】胸膈痞塞,吞酸噯氣,惡心嘔逆。 【摘錄】《觀聚方要補》卷一引《簡明醫(yī)要》 5.暖胃湯--《御藥院方》卷五 【處方】生姜500克(去皮,凈洗,順橫紋切作片子。用白鹽600克,摻入生姜中令白,淹一宿,取出,入銀石器內(nèi),慢火炒,續(xù)入上好神曲細末30克,與姜同炒,令干),丁香15克,齊州大半夏30克(湯洗七次,去滑,焙干,搗羅為細末,生姜自然汁和作餅子,焙干),大草豆蔻3個(去皮),甘草30克(炙),陳皮30克(湯浸,微去白、瓤,焙)。 【制法】上藥同搗為細末。 【功能主治】溫胃祛痰。治痰嗽,胸膈不快,多吐寒痰,兼治飲酒過多。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時以沸湯點服。 【摘錄】《御藥院方》卷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