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見海昏侯劉賀西漢大墓挖掘過程的人,想來都不會忘記文物提取的艱難。層層的疊壓和千年的侵蝕,使得其玉器、青銅器、漆器大部分都有損傷斷裂,這同上世紀(jì)早期西方收藏的古玉表現(xiàn)是一致的,常言道:十老九殘嘛。因此,這就不得不提示人們,在高古玉器的收藏過程中,過手過于完美的器物就要十分警覺了。
戰(zhàn)國至西漢 玉螭龍紋珌
6.4cm
93,750
HKD
青玉,玉質(zhì)滋潤,局部褐沁。圓柱體,頂端為鷹首,淺浮雕頭型五官,羽翅以簡潔的陽起線表現(xiàn),腹部單面鑽孔,笄尾收細(xì)。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的鷹形玉笄,多為長10公分以上的細(xì)長體,前端爪足隱現(xiàn),見《肖家屋脊》。然而,這種鷹形玉笄延續(xù)至商漢時期,尺寸較短,裝飾有異,與本拍品造型相仿的玉笄出土於河南淮陽馮唐村商墓,見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以及安徽廬江葉屯漢墓
東漢 玉螭龍紋璏
6.6cm
75,000 HKD
西漢 玉蠶紋環(huán)
7.8cm
400,000
HKD
明或更早 玉勾連谷紋璏
9.4cm
37,500 HKD
或戰(zhàn)國 玉龍形佩及玉夔龍紋玦
4.3cm、10.5cm
30,000
HKD
西漢 玉蟬
6cm
50,000-70,000 HKD
青玉,色純潤澤,拋光細(xì)膩,大面積鈣化呈雞骨白。玉蟬雙面工,簡潔爽利的陰線刻,淋漓生動地表現(xiàn)五官、羽翅和腹部,俗稱「漢八刀」工藝。
漢代「視死如生」,盛行葬玉,即專門為保存屍體而製造的隨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塞、玉琀(多作蟬形)和玉握(作璜形或豚形)四類。在古人心中,蟬棲於高枝,飲甘露而生,寓意高潔;蟬亦能蛻化不死,往而復(fù)生,因而成為漢代葬玉的重要種類。作為口琀的玉蟬沒有穿孔,這在考古已有證實(shí)。
西漢 玉谷紋環(huán)
3.8cm
125,000 HKD
青玉,鈣化嚴(yán)重。雙面飾穀紋,顆粒飽滿,拋光圓潤。內(nèi)外緣起廓有刃部。尺寸較小,又稱「系璧」,用以雜佩中的組成部分,或懸掛在腰帶上作為隨身裝飾物。
戰(zhàn)國末至西漢初 玉獸面紋璏
4.1cm
62,500
HKD
青白玉,通體鐵紅沁,拋光細(xì)膩。據(jù)孫機(jī)先生對劍璏的分型分式,此造型屬較為早期的「無簷璏」型,扁管中空,以穿劍帶,璏面淺浮雕獸面蟠虺紋,間有細(xì)密陰線刻,紋飾精美。獸首延伸的側(cè)面淺浮雕一口猙獰獸牙,另一側(cè)簡意琢出獸尾部分,紋飾設(shè)計(jì)意趣橫生。
或戰(zhàn)國 玉夔龍紋管
10.4cm
350,000 HKD
白玉,通體褐紅沁。管狀中空,兩面對鑽,中間會合,孔徑一大一小。玉質(zhì)瑩潤,拋光油亮。紋飾分四節(jié),每節(jié)四組方框,內(nèi)淺浮雕夔龍勾連紋,均有陰線刻龍眼。
漢 玉獸面紋璏
10.3cm
162,500
HKD
春秋末年 玉渦紋環(huán) 及玉夔龍紋玦兩件、玉環(huán)形佩及玉勾連紋劍格等另外四件古玉
5.8cm、3.9cm、5.2cm、11.5cm
106,250
HKD
公元前2000至1500年或內(nèi)蒙古夏家店文化 玉勾云紋佩
8cm 150,000 HKD
青玉,含黑色雜點(diǎn),部分雞骨白沁。透雕,器表為瓦溝紋,四周有刃緣。勾雲(yún)形造型,下端飾三對尖牙,兩旁各飾一對,兼具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勾雲(yún)形佩和獸面形佩的造型紋飾。
清或更早 青白玉勾紋牌
8.4cm 37,500 HKD
清十八至十九世紀(jì) 褐青玉雙龍紋牌
9.5cm
56,250 HKD
或明 青玉螭龍紋璏
7.6cm
106,250 HKD
新石器時代 或良渚文化 玉琮
6.4cm
137,500 HKD
新石器時代或齊家文化 玉琮
12.7cm
350,000
HKD
新石器時代 玉璧
16cm
250,000 HKD
戰(zhàn)國 玉蠶紋長方??
及 明或更早 玉蠶紋環(huán)環(huán):「玉廿九」字
6cm、4.3cm
125,000 HKD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玉龍首環(huán)飾 4.6cm
1,062,500 HKD
青玉,有白色果凍式包裹物,部分石英晶質(zhì),褐黃沁。整器為圓環(huán)形,厚薄不均。外側(cè)面淺浮雕龍首,耳、眼、嘴隱約突出,與圓環(huán)構(gòu)成首尾相銜的龍形態(tài)。這種龍首紋出現(xiàn)於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玉器的早期雕刻,主要琢製於圓形環(huán)、玉鐲外緣,相類考古出土品可見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遺址。
或商 玉鏟形佩
6.7cm 250,000 HKD
或漢 玉蠶紋璧 及 清 玉琮
11.5cm、5.3cm
350,000
HKD
戰(zhàn)國或西漢 玉勾連谷紋璏及玉蠶紋環(huán)
6.9cm、4.2cm
175,000 HKD
明末至清初 玉獸面紋璏
10.3cm
30,000
HKD
新石器時代或齊家文化 玉三璜聯(lián)環(huán)
13cm
93,750 HKD
玉劍格、玉珩及玉鉞
4.7cm、12.3cm、10.4cm
30,000 HKD
西周 玉璜 及西周以后玉蟬、玉椎形飾
6.3cm、7.3cm、6.6cm
37,500 HKD
或漢 玉蟬
6.7cm 52,500 HKD
或新石器時代 玉璧 及 新石器時代以后 玉鉞
16.5cm、21.8cm
37,500 HKD
漢 玉獸面紋璏
7cm 125,000 HKD
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 玉璜 及 或西周 玉琮
12cm、6.1cm
250,000
HKD
春秋 玉夔龍紋環(huán) 及 漢 玉蠶紋
3.8cm、4.2cm
350,000 HKD
戰(zhàn)國 玉谷紋系璧
3.5cm 250,000 HKD
白玉,玉質(zhì)瑩潤,內(nèi)含白色絮狀包裹物。邊緣起廓,內(nèi)雕細(xì)密穀紋,琢磨精細(xì),雙面工。尺寸較小,應(yīng)為系璧。周緣有褐黑色沁。
戰(zhàn)國末至西漢初 玉韘
5.5cm 50,000 HKD
古代騎射工具,開弓扣弦時護(hù)指之用??脊潘娮钤缬耥s,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中空筒形,套於拇指使用。東周時演變?yōu)槭持赣庙s,造型立體,中孔納指,指肚勾緊舌形斜坡,一側(cè)有扳突,錄於徐汝聰,《楚韘》,《江漢考古》
2014年第5期,頁46-62。從西漢開始,玉韘逐漸向韘形佩演變,造型扁平,中孔縮小變形,周圍多透雕,逐漸從實(shí)用器轉(zhuǎn)變?yōu)檠b飾佩戴。
或西周 玉琮 及 明或更早 玉龍首珩
4cm、9.3cm
175,000 HKD
明末至清初 漢式玉螭龍紋帶扣
5cm
325,000 HK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