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小鐘”:父鐘繇、子鐘會 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他在楷書上的造詣極高。被后世稱為“楷書鼻祖”。與王羲之并稱“鐘王”。對于漢字書法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流變都有著重要作用。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yán)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 對于兒子鐘會,鐘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勸誡,鐘會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唐張懷瓘在《書斷》中稱其為:“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書。遂逸致飄然,有凌云之志?!彼透赣H被人們稱為“大小鐘”。 東晉“二王”:父王羲之、子王獻之 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都是影響深遠的大書法家,合稱“二王”。 兒子王獻之為書圣王羲之第七子,自幼聰明好學(xué),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 “大小歐陽”:父歐陽詢、子歐陽通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書法家,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歐陽詢書法完美參合了六朝碑書,嚴(yán)謹工整,四面俱備,氣韻生動,恰到好處,被稱“唐人楷書第一”。 兒子歐陽通(公元625-公元691)唐代大臣、書法家,工楷書,書得父法而險峻過之,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等。 盛唐二主:父唐太宗、子唐高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高祖要淵次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身體力行倡導(dǎo)書法,書法初師承于隋之書家史陵,又經(jīng)常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切磋書藝,后鐘意于王羲之。善行草,傳世作品有《晉祠銘》、《溫泉銘》。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fēng)的永徽之治,善書法。 北宋“大小米”:父米芾、子米友仁 米芾(1051-1107),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書法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他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作品酣暢淋漓。代表作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等。 米友仁,北宋書法家米芾的長子,深得宋高宗的賞識。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稱。早年以書畫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應(yīng)選入掌書學(xué)。工書法,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fēng)格。 北宋“三蘇”:父蘇洵,子蘇軾、蘇轍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四川人。北宋文學(xué)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xué)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quán),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yǎng),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努力革新,重在寫“意”,寄情于“信手”所書之點畫。 蘇轍(1039年—1112年),“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不僅在詩文創(chuàng)作方面才華橫溢,而且其書法也頗有造詣。其書法運筆結(jié)字與其兄蘇軾頗為接近,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傳世墨跡有《雪甚帖》、《雪詩帖》、《車馬帖》、《晴寒帖》等。 趙氏父子:父趙孟頫、子趙雍 趙孟頫,字子昴,號松雪道人,元代書畫家。自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精通音樂,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真草書俱佳,以真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趙雍,字仲穆,趙孟頫之子。繪畫有父風(fēng),兼工書法,真、行、草書承家學(xué),其書有“精妙”之稱。 文家父子:父文征明、子文彭 文征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文彭精書法,少承家學(xué),初學(xué)鐘繇、王羲之,后效懷素,自成一家。晚年全力傾于孫過庭,篆、隸最見精粹,尤精篆刻,風(fēng)格工穩(wěn)。善寫墨竹,老筆縱橫,直入文同之室。亦工山水,所作類父風(fēng)。 傅山父子:父傅山、子傅眉 傅山本是一個忠厚老實的學(xué)問人,淡于名利,勤于讀書。他的書法初學(xué)趙孟頫、董其昌,幾乎可以亂真。他所提出的“四寧四毋”理論極其精辟,對整個藝術(shù)范疇有著普遍意義和深遠影響。 兒子傅眉工詩,擅書畫,亦能篆刻,篆刻師秦漢,尤精銅者。山水學(xué)父法,古樸而有真趣。 |
|
來自: 書法修養(yǎng) > 《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