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名學生,國人通常習慣以學習成績來將他們劃分為“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這種劃分方式也被很多家長所接受和認同,大家為此想盡辦法,想使自己的孩子跨入優(yōu)等生的行列。不過,本文中的父親、社會學博士、應用心理學副教授方剛在有了兒子方一后,卻下定決心,要讓他成為一個中等生。在兒子12歲這年,方剛還專門寫了本名為《我的孩子是“中等生”》的書,來為“中等生”正名。方剛想對那些為人父母與為人師者說,那些中等生都是杰出的好孩子,珍惜他們,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中等生兒子! 另類育兒, 把菜刀當玩具 對于兒子,方剛實行的是“寵愛教育”,他的一個口頭禪就是:“使勁地嬌寵他吧!” 精神分析學大師阿德勒就曾說過:小孩子在3歲之前無論如何是寵不壞的。方剛想說:如果真的“寵愛有道”,便可以永遠寵愛你的孩子而不必擔心他被“寵壞”。小孩子是可畫可改的白紙,只要對他認真講道理,他就會聽你的。如果是一個一直寵愛他也因此被他所愛的人對他細心地講道理,他更會言聽計從。寵愛教育并不是一種過于感性的溺愛,而是一種基于理解的理性選擇。 而妻子也很快接受了方剛的觀點,于是兩人便使著勁地嬌寵兒子,常常讓親友們看得目瞪口呆。有段時間方一對手紙發(fā)生了興趣,一卷剛拿出來的手紙會被他迅速抖開,拉著滿屋跑,鋪得滿地都是。爸爸媽媽從來不阻止他。有一次奶奶看到了,大吃一驚,連忙搶下手紙不讓他浪費。但方剛卻說:“別管他,他玩完我們再卷起來,先讓他高興高興吧?!?/p> 方一喜歡玩尿桶的時候,方剛就專門給他買回一個當玩具的干凈尿桶;玩家里水桶時,他又去買了水桶回來。他相信,任何能夠帶給兒童快樂的“玩具”都將促進他智力的發(fā)展和對生命的熱愛。 可有時,方剛夫婦給兒子的“玩具”卻另類得讓所有看到的人都直咂舌。 方一兩歲時看媽媽切西瓜,便迷上了鋒利的西瓜刀,哭鬧著要自己切。方剛夫婦的觀點是:不要因為一些非原則的問題阻止孩子意愿的滿足,經常不能滿足會使孩子產生受挫折感,影響他對于社會與人生的看法。所以,方剛將西瓜刀交到了兒子手上,同時教他如何切。 但西瓜刀對于兩歲的孩子確實很難把握。看著他揮舞著閃光的刀一下下向西瓜狂砍,方剛夫婦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 刀很快成了方一的玩具,他不僅用它切西瓜,還將一切能夠拿到的東西都切上幾下。只是,再多的小心也沒有用,一次方一還是不小心切到了手指,鮮血直流,哇哇大哭。這事教育了他,從那以后,他還堅持玩刀,但總是自覺地把左手放得遠遠的。方剛總結說:不要怕讓孩子吃虧,受點苦頭,他會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如何去做。 因為小區(qū)的熱水供應總是不好,所以家里每天還要插電熱水器洗澡。方一又對插拔插頭發(fā)生了興趣。一開始方剛本能地阻止,但沒有用,越禁止他便越要做。于是他們轉變了戰(zhàn)略,教兒子如何插拔插頭。那以后,家里燒熱水器成了方一的工作。他從兩歲起就每天做這件事,從來沒有被電著過。而他愛勞動的熱情也受到了保護和培養(yǎng)。 在很多人眼里,方剛寵孩子寵得沒有原則,但在另外一些方面,方剛夫婦又比許多家庭更不嬌寵兒子。比如,很小的時候起,方一便同父母吃同樣的飯菜,家里從不會單獨為他做菜。方剛認為,看到爸爸媽媽也吃一樣的飯菜,孩子才會有興趣,才不會拗著不吃飯。越是特意給他做,效果越不好。 有朋友勸方剛,太嬌寵將來會把孩子寵壞的。但方剛不以為然,他堅持認為,一個缺點太多的孩子不是被寵壞的,而是父母自身有很多缺陷,上行下效的結果。他不相信愛心可以使人變壞。他告訴朋友,時間會證明他是對的。 孩子沒犯錯, 犯錯的是父母 方剛有個理論:孩子其實從來不會犯錯誤,犯錯誤的總是成人;如果孩子不接受一種規(guī)則,一定是規(guī)則本身有問題;孩子從來不會說謊,而是成人誤讀了他們…… 方剛與妻子正在吃早飯,已先吃完飯的方一突然跑進屋把爸爸的枕巾一把抓起來扔到了地上。媽媽沒有訓斥他,只是平靜地對他說:“這樣做不對,你應該撿起來給爸爸放回去。這道理你明白,好孩子不應該這樣做,我們愛你。”方一想了想,便一聲不吭地照做了,然后跑過來說:“方一不淘氣,媽媽愛方一?!?/p> 這就是方剛夫婦平時對兒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訓斥并不是好的教育方法,訓斥只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產生自卑感,孩子的心是絕對善的,他們如果做了什么錯事,那一定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那是錯的,所以,家長只要告訴他什么是對的便可以了,同時還要告訴他,做了對的事情,便是好孩子,爸爸媽媽會愛他。如果孩子堅持做錯事,他就會說:“再這樣,我們就不愛你了?!碑敳粩嘀貜汀皭邸钡臅r候,“愛”的力量自然會提升,然后,作為家長就可以用愛的名義要求孩子遵守他不得不遵守的某些規(guī)則。 “討厭鬼”是方剛和妻子在10年婚姻中習慣形成的生氣時使用的共同語言。被淘氣的兒子苦惱時,他們也會斥一句“討厭鬼!” 一天,方剛也惹惱了兒子,3歲多的方一瞪著眼睛氣哼哼地對爸爸吼道:“討厭鬼!” 這三個字從他嘴里出來別有一番情趣,方剛和妻子當時忍不住都笑了。沒想到這一笑竟使兒子養(yǎng)成不斷說“討厭鬼”的習慣,這個詞成了他的口頭禪。當時正趕上春節(jié),方一的“討厭鬼”于是遍地開花。方剛與妻子軟硬兼施卻毫無效果。 對許多長輩不斷地說討厭鬼,方剛再怎樣寵孩子此時也按捺不住打了兒子一頓。方一被打后一邊哽咽著,一邊惡狠狠不斷重復著:“討厭鬼!討厭鬼!討厭鬼!” 幸好春節(jié)沒幾天過去了,方剛夫婦帶著兒子回到北京。他們心里清楚,方一第一次喊出“討厭鬼”時,父母被逗笑了,對他構成了一種夸獎和鼓勵??僧敵扇藦淖畛醯男迈r勁中走出來之后,孩子卻不可能自然地完成這種轉變,所以此時家長的阻止反而會使他產生一種逆反心理,越不讓喊越想喊。再進一步,兒子則將喊討厭鬼當成了一種引起父母和他人關注的方式,大家反對表現越強烈,他所受到的關注值也越多。認清問題的實質,方剛決定對癥下藥,與妻子約定:第一,從自身改起,自己再也不說討厭鬼;第二,兒子說討厭鬼時,不理睬他,但在適當情景下,要明確告訴他,討厭鬼是罵人話,爸爸媽媽以前罵兒子是討厭鬼不對,我們錯了,向兒子道歉。爸爸媽媽也知道方一說討厭鬼沒有惡意,但別人不一定都知道,以為方一不喜歡他們呢,所以方一最好不要再對別人說討厭鬼了。 不到半個月,方一便真的告別了“討厭鬼”。 通過這件事,方剛更加堅定,只有真正理解孩子,因人制宜,因勢利導地引導孩子,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起來。 不求成功與第一, 中等生最快樂 方剛為兒子取名為“一”,幾乎所有聽到這個名字的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爭第一,好!”這種理解把方剛嚇了一跳,事實上,他最恨的就是“爭第一”。他認為,這個世界為男性規(guī)定的最重要的一條準則便是:成功。而成功需要爭強好勝,為此男性放棄了許多自然賦予的快樂。 所以,方剛不愿意兒子為了考分,為了名次,而失去人生的天然快樂?!耙弧痹诜絼傂哪恐写碇氁粺o二,方剛希望兒子能保持自己的個性,不被環(huán)境所左右。 只不過方剛的理念說起來簡單,在現實世界中執(zhí)行起來卻有些難。 從上幼兒園起,方剛就時常接到老師的“投訴”,說方一如何淘氣。方剛向老師講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老師卻認為,讓孩子快樂很重要,但孩子以后畢竟要面對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學校都是應試教育,所以規(guī)則的培養(yǎng)對孩子是很重要的。 雖然方剛認為老師講得有一定道理,但仍堅持認為,“淘氣”的人長大了有創(chuàng)造力,而且,兒子還沒淘氣到我行我素,對其他人不管不顧的地步。父母訓斥他的時候,他也懂得害怕,這害怕就注定他長大不會犯法。一方面有創(chuàng)造力,一方面不會犯法,做父母的不需要因為淘氣對他未來太過擔心,現在自己能做的是給兒子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 讓方剛夫婦有些意外的是,上了小學后,那個淘氣的、成績中庸的兒子,在父母沒有任何特別的督促、教育之下,漸漸進入“主流”了。 每一次發(fā)考試卷子,方一會和周圍同學偷偷比,看別人減幾分。有一次,方一數學考了一百,全班只有兩個人考了一百?;氐郊遥揭荒弥嚲碜约嚎戳撕脦妆?,睡前還說:“給我拿來,我要再看看,我不太相信我能得一百?!憋@得非常高興和開心。而兒子的這份快樂,比他得一百分更讓父母高興,因為,從他的快樂中,方剛看到的是他的上進心。 在這之前,父母記憶中沒有為了他是中等生而同他生氣著急過,沒有為了他的考試成績不是最優(yōu)秀而批評過他,甚至從來沒有要求他一定要考前幾名。但是,父母對他人生理想、事業(yè)心、進取心的影響,顯然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進行的。 方一就讀的小學,重視素質教育。幾年下來,孩子們確實輕松快樂,沒有堆積如山的作業(yè),也沒有三天兩頭的考試。但是,當接近要升入初中的時候,問題出現了。沒有哪所示范中學,會以素質教育為考量錄取學生的標準,主要是看學習成績。 五年級的時候,方一被“形勢所迫”也參加了英語班。最開始方剛也有一些擔心,怕壓力太大,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反感。 但讓他意外的是,兒子迅速進入了角色,他仿佛被打開了一扇窗,開啟了一個長期隱藏的“特長區(qū)”,他的英語水平快速成長著。英語也成了他最愛學的內容,而且非常自覺。 一年時間,方一從《新概念》第一冊學到了第三冊,考下了三一口語六級、PET、BETS2級,如果不是自己喜歡學習,是不可能的。 這件事給了方剛一個啟示,其實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很強的,如果不學習,大腦就浪費了。也就是說,關注的焦點不應該是上不上課外班,學習了多少,而是孩子是否因為學習而厭倦,是否是在快樂地學習。 讓方剛欣慰的是,兒子的學習過程總體而言一直是快樂的。他有時也吵鬧著不學了,那時方剛也不會勉強他。方一學習最緊張的時候也不得不放棄了一些樂趣,比如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但他仍然充滿陽光和快樂。放棄玩樂,不等于放棄快樂。方一少了一些玩樂的時光,但可以從學習中得到快樂,還可以在很少的玩樂時間中努力去給他加倍的快樂。 如今12年過去了,方剛終于可以欣慰地說:寵愛孩子,不會把孩子寵壞。寵愛不是溺愛,寵愛不是沒有原則,寵愛強調的是父母對孩子強大的愛。 而如今方一在學校的成績應該算是優(yōu)等偏下、中等偏上的,但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牛孩”太多了。一比,他就是絕對的中等生了。方剛感嘆:不是我們不夠“優(yōu)秀”,而是我們不愿意承受“優(yōu)秀”的代價。 從某種意義上講,方剛很自豪,自己的兒子是一個中等生。但這是一個在父母寵愛而非溺愛下長大的中等生,這是一個生活中充滿著愛的中等生,這是一個快樂自由,思想開放,有創(chuàng)造力潛質的中等生。這,就是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財富。 編輯/李艷芳 |
|
來自: 王浩然 > 《如何教育孩子:有遠見的父母都懂逼孩子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