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心”孩子? 這個概念是一位叫徐凱文的精神科專家在2016年12月提出的。 這位徐教授研究了大量有心理問題的中小學生后,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空心。 特征表現(xiàn)大概為: 冷漠孤僻,喪失同理心,自我價值感低,沒有情緒覺察力,缺乏主見和目標等等。 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和很多因素有關(guān),可能是外界的環(huán)境,也可能是父母的影響。 “空心的孩子都丟失了什么?” (1)感情冷漠,缺乏同理心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一個小男孩在地鐵上用拳頭狠狠地毆打自己的媽媽,并且惡語相向,只因為他找媽媽要手機玩時,母親猶豫了。 這是冷漠,自私的表現(xiàn),因為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便對至親之人拳打腳踢。 (2)缺乏情緒感知力 這樣的孩子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處境,絲毫沒有情緒上的波動; 他們也少言少語,經(jīng)常獨自為陣。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悶在房間里。 他們的心仿佛裹上了一層膜,隔絕了外界的快樂和痛苦。 (3)失去主見和目標 “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機器人。爸爸媽媽說什么就是什么,他們讓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 每天按部就班地生活,循規(guī)蹈矩地學習,看似充實,但卻非常麻木和空洞?!?/p> 這是一位孩子面對鏡頭的控訴。 很多被父母指揮著前進的孩子便是如此,他們只知道低頭趕路,卻對前途感到一片茫然。 (4)自我價值感低 內(nèi)心不自信,經(jīng)常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重要,是自我價值感缺乏的明顯特征。 這可能是因為不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對自我產(chǎn)生了懷疑,而這樣的情況,大多數(shù)都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調(diào)節(jié); 可能還因為長期生活在父母經(jīng)常性地打擊、抱怨、指責等負面環(huán)境里。 而這樣的情況,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除非父母及時醒悟。 “如何找回'丟失’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表現(xiàn),無論是什么原因,作為父母都應(yīng)該及時采取措施。 可能,孩子的心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找回來的。但父母的關(guān)懷和疏導,勝過千萬種方法。 或許,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嘗試一下。 (1)“別逼孩子太緊,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的成績不是一天就可以提上去的,孩子的壞習慣也不是一周就可以改掉的。 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作為父母應(yīng)該意識到。而且,生活中成為人中龍鳳的人只是極少數(shù)。 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普通人,同樣,也應(yīng)該接受孩子的普通和平凡。 父母要明白,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就已經(jīng)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2)“肯定孩子的能力,多和孩子談心” 每個人都需要被肯定,孩子也不例外。 肯定孩子,是該夸獎的時候不要吝嗇贊揚的語言。 有的父母會認為夸了孩子會讓孩子驕傲。 殊不知,父母對孩子適時地夸獎,是孩子樹立自信心的關(guān)鍵。 每個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都站著一對懂得如何給他“捧場”的高明父母! 多和孩子談心,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對話的時間。 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是父母與孩子成為知心朋友的前提。 因為孩子需要“父母”這個朋友。他需要從和“朋友”的對話中感知愛與信任,從而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3)“尊重孩子的想法,釋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對事物,對世界的感受的一種表達方式。 如果父母總是強制性地管控、扼殺孩子的天性,很容易讓孩子失去童真和活力,變得郁郁寡歡或者叛逆暴躁! 當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天性,不是說放任他的任性,而是松弛有度地管控。 就像,孩子該學習的時候,陪伴他一起學習;孩子該娛樂的時候,和他一起互動。 凡事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有商有量,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最好的教育,是先放糖,后放鹽,再補鈣?!?/p> 糖,是給予孩子鼓勵和關(guān)懷,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鈣,是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 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輕松簡單的父母,養(yǎng)一個感受世間奇妙和美好的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