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場景,大家應該都經歷過。 男女情侶(夫妻)吵架模式:男人的某種言行,女人很生氣→男人開始解釋,心想:用得著上綱上線嗎?→女人不斷強調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男人的態(tài)度問題→男人想:又開始翻舊賬,有完沒完?女人想:他怎么這么不在乎我的感受?→兩人忙著吵架,甚至忘記了為什么吵架……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吵架往往都始于講道理,而止于講效果。你回顧一下,這么多年你和誰講道理講通了?事情沒有對與錯,對錯都是你人為的,所謂的對錯就是是否符合你的軟件系統(tǒng)。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件系統(tǒng),因此也都有自己的道理,每個人都是自己那片領地的國王。 當?shù)览矶贾v不通,沒智慧的兩個人都頂牛了,而智慧的人就會跳出框架,迅速換框,比如兩人出去看場電影,回來問題就可能煙消云散了。 創(chuàng)造效果比講道理更重要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家庭不是講道理的地方,道理多“對”沒有用,主要看你想要什么結果,只要能拿到結果就行,道理只是你想拿到結果的工具之一,但不是全部。 經營企業(yè)就跟經營家庭一樣,凡事以結果為導向,法、情、理都只是達到效果的工具。 比如說,一家企業(yè)經常有員工遲到,于是領導開會討論制定了一項遲到早退的獎懲制度,大家都覺得這個制度是最佳方案:一個月遲到10次就辭退,遲到5分鐘以上要扣錢。 我們假設,如果按照每月遲到十次就要辭退,但是一個每個月能夠為企業(yè)貢獻10萬利潤的員工遲到十次是否要辭退?很多管理者可能會固執(zhí)的覺得,整個企業(yè)制度的尊嚴比這點利潤更重要,還是會辭退這個員工。那好,如果這名員工的每月利潤貢獻是100萬呢?是1000萬呢?是一個億呢?加上這個員工住的比較遠,遲到是在所難免的事呢?你是講道理還是講效益? 事實上總有一個數(shù)字會讓即使最固執(zhí)的管理者也妥協(xié),因為我們辦企業(yè)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準時來上班,而是掙錢。企業(yè)最終還是會為這個員工開綠燈,允許他享有特殊待遇。 所以,最好的管理不一定是最適合的管理,最適合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也許有的老板沒有專門看過什么管理書籍,也不懂什么管理秘籍、管理方法,但他懂得一個老板只要會做人的工作,只要懂得尊重、關心員工,就會有人死心塌地幫著他干活。這就是講效果比講道理更重要。 其實天天學管理,還不如學做人,因為企業(yè)管理不是目的,創(chuàng)造效益才是關鍵。所以中國的管理要以結果為導向,有效益才是真的好。 學做人比學管理更重要有不少企業(yè)都有一大堆的企業(yè)制度,有些企業(yè)管理制度,還出自那些工商管理系畢業(yè)的高材生之手,甚至是出自這些領域的專家教授級別的人物。最后執(zhí)行起來,效果卻不太好。 我們每一個人,也許不是企業(yè)領導人,不是人事管理專業(yè)人才,甚至可能都不是一個企業(yè)的管理層。但是即便是一個企業(yè)最底層的員工,應該也能隨隨便便就說出一兩個企業(yè)內部執(zhí)行不下去的管理條例。 因為所謂的專家、學者、管理大師都沒有上一線了解企業(yè)全貌,只能從廣泛角度來提建議、定制度。這也就是為什么專家、學者、管理大師成就不了大企業(yè)。其實研究學問容易,研究人更難。因為做專家,學者,更多是靠書本知識,而書本知識是死的。 而做企業(yè)老板更多是要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活的。相同的道理講給不同的人聽,效果絕然不同。所以企業(yè)老板為了達到目的,就必須選擇手段。有人需要贊美,有人需要批評。有人需要面子,有人需要位了,有人需要票子。老板要設法滿足他們。 然而,企業(yè)內很多的管理方法,在我們的書本上是找不到的,也不可能寫進書本的,但是在操作中卻必須要做的。這就是所謂的潛規(guī)則。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把事情辦好就行。有的老板為了做大款,做大爺,必須先學會做孫子。我們的專家、學者,做得到嗎?愿意這樣去做嗎?不能,所以人家成功了。不是因為他懂得道理多,而是他們敢于行動。 “效益”是衡量一個企業(yè)制度好壞的標準說到這里,很多人都會疑問,難道企業(yè)制度就真的沒用么?管理者只需要學做人,不需要執(zhí)行制度了嗎? 當然不是,制度也分好壞。而這取決于企業(yè)的管理者更看重什么,是效果,還是道理。 好的企業(yè)制度是以結果為導向,企業(yè)只向員工要結果。而那些不好的企業(yè)制度,是以過程為導向,企業(yè)更看重的是過程。 比如一個管理者要一個計劃書,只需要給員工一個截止日期就行,至于員工如何完成,那是員工自己的事情,管理者無需操心。真正的高手一定會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至于完成后他要休息或是娛樂,那是他高效率工作應得的獎勵。有的時候,獎勵不僅僅是金錢上的,也可以是管理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