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視劇其實是挺難拍的,沒有大眾喜聞樂見的一團和氣基調(diào),沒有好了傷疤忘了痛的阿Q精神麻醉劑,沒有無病呻吟的搔首弄姿,沒有把荒誕當(dāng)奇跡的雷例瘋行。有的卻是探尋精神家園過程中躑躅獨行的孤苦、自我認知過程中掙脫傳統(tǒng)文化桎梏的撥鱗之痛,測試自己與世俗觀念中非理性的疏離,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兔死狐悲之困,獨立高處的寒冷、痛徹心扉的理性堅守……我認為電視劇已經(jīng)拍出了小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精髓。在當(dāng)下喧囂和浮躁的影視市場,這樣一個小眾的、特立獨行的電視劇能拍出來已經(jīng)很不錯了,不知道主創(chuàng)要面臨怎樣的成本和口水壓力,僅憑這份勇氣和責(zé)任就應(yīng)該贊一個。 顯示全文 但相對電視劇,我還是更喜歡小說。個人認為,不管看沒看過電視劇,都應(yīng)該靜下來通讀一遍小說。不是說電視劇拍的不好,只是電視本身固有的畫面感特質(zhì)沖淡了小說原有的想象空間。其實我也是先看的電視劇,后看的小說,呵呵。 感謝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感謝小說作者。以下是電視劇《天道》經(jīng)典臺詞+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妙句摘抄。我把電視劇和小說都放在一起列出來了,所以小說里的可能... 這部電視劇其實是挺難拍的,沒有大眾喜聞樂見的一團和氣基調(diào),沒有好了傷疤忘了痛的阿Q精神麻醉劑,沒有無病呻吟的搔首弄姿,沒有把荒誕當(dāng)奇跡的雷例瘋行。有的卻是探尋精神家園過程中躑躅獨行的孤苦、自我認知過程中掙脫傳統(tǒng)文化桎梏的撥鱗之痛,測試自己與世俗觀念中非理性的疏離,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兔死狐悲之困,獨立高處的寒冷、痛徹心扉的理性堅守……我認為電視劇已經(jīng)拍出了小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精髓。在當(dāng)下喧囂和浮躁的影視市場,這樣一個小眾的、特立獨行的電視劇能拍出來已經(jīng)很不錯了,不知道主創(chuàng)要面臨怎樣的成本和口水壓力,僅憑這份勇氣和責(zé)任就應(yīng)該贊一個。
但相對電視劇,我還是更喜歡小說。個人認為,不管看沒看過電視劇,都應(yīng)該靜下來通讀一遍小說。不是說電視劇拍的不好,只是電視本身固有的畫面感特質(zhì)沖淡了小說原有的想象空間。其實我也是先看的電視劇,后看的小說,呵呵。 感謝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感謝小說作者。以下是電視劇《天道》經(jīng)典臺詞+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妙句摘抄。我把電視劇和小說都放在一起列出來了,所以小說里的可能在電視劇找不到。 如果照顧父母,是以接受遺產(chǎn)為前提的話,那沒遺產(chǎn)的父母就該扔墻頭上了?講責(zé)任本身就已經(jīng)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yīng)該是血緣關(guān)系的本來,本該如此。(第3集) 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yán)為條件的話,那這樣的口碑我情愿不要。(第3集) 如果說養(yǎng)兒,就是為了防老,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yǎng)來養(yǎng)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易。(第3集) 養(yǎng)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quán)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yǎng)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里就越苦。 (第3集) 對傳統(tǒng)文化的成見,已滲到骨子里去的人,自然會做出讓常人看來離經(jīng)叛道之事。(第3集)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分析,越是頭腦簡單的人越是需要點綴和填充,而頭腦復(fù)雜的人則對簡潔有著特殊的心理需求。(第3集) 他的每個毛孔里,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居高臨下的包容。(第5集) 是女人就有貪、嗔、癡。沒有貪、嗔、癡的女人是天國的女人。(第5集) 這個年代,執(zhí)著于出人頭地并不難,難的是不執(zhí)著于出人頭地。(第5集)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shù)、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chǎn)物。支配人的價值取舍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文化屬性。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第7集)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guī)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第7集) 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fēng)險。 文明,對于不能以人字來界定的人無能為力.(第7集) 《圣經(jīng)》的理由是:因信著得救了,上天堂;因不信有罪了,下地獄。用這種哄孩子、嚇孩子的方法讓人去信,雖有利于基督教的實踐,卻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貪婪的一面。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已經(jīng)不給人以自覺、自醒的機會,人連追求高尚的機會都沒有,又何以高尚呢?(第8集)” 如果神計劃管理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那么饑餓、災(zāi)難、罪惡也該是神計劃之中的事,所以人就有理由懷疑神是要拯救人還是要折騰人。如果神也是左手施舍的時候不讓右手知道,那么全能的主就不需要這個永遠的計劃了,只需要以他的全能改變?nèi)诵缘淖镄?,注入人性的善性,人類就得以拯救了。但神沒有這樣做,神不想做無名救主,神需要報恩。(第8集) 《圣經(jīng)》的教義如果不能經(jīng)受邏輯學(xué)的檢驗,可能在實踐上就會存在障礙。如果經(jīng)受了邏輯學(xué)的檢驗,那表明神的思維即是人的思維,就會否定神性。換一種說法,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了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么人還需要神嗎?(第8集) 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guān)系而具有的極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門。(我本人比較喜歡的一句話)(第8集) 你實在,除了錢,看什么都沒價值。 這就是圓融世故,不顯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這東西,今天缺個角、明天裂道縫,也就離塌陷不遠了。(第9集) 感情這事不能證明,證明本身就是對感情的一種褻瀆。 咱們翻開歷史看看,你從哪一行哪一頁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記錄?沒有,從來就沒有,從來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講救世主的話,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觀規(guī)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這個,就是你們的救世主。如果你根本就沒打算自己站起來,老天爺來了都沒用。(第10集) 所謂真經(jīng),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欲無不欲,無戒無不戒,如是涅槃(第11集) 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于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覺行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即非無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 》鸾桃源蔚诙?,從精深處說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來不可思議,即非文化。從淺義處說是導(dǎo)人向善的教義,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即是文化。從眾生處說是以貪制貪、以幻制幻的善巧,雖不滅敗壞下流,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第11集) 傳統(tǒng)觀念的死結(jié)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別靠自己,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著。(第11集) 傳統(tǒng)文化畢竟是以皇恩浩蕩為先決條件的文化,講的都是皆空、無為、中庸的理,以抑制個性而求生求解。(第11集) 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辯證思維,如是不可思議。但是,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別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證一,進而證究竟,最終是為給心找個不苦的理由,成佛,無量壽,極樂。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門住福相、住壽相、住果相,是以無執(zhí)無我為名相的太極我執(zhí),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貪執(zhí)的弱勢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輩以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個人解脫,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議究竟生產(chǎn)力與文明的真理真相,則佛法的佛教即出離宗教的佛教,成為覺悟眾生的大乘法度。(第11集) 傳統(tǒng)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等救世主、等著施恩的文化。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從骨子里就是弱勢文化屬性,怎么可能去承載強勢文化的政治、經(jīng)濟?衡量一種文化屬性不是看它積淀的時間長短,而是看它與客觀規(guī)律的距離遠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輝、是燦爛,這個沒有問題。但是,傳統(tǒng)和習(xí)俗得過過客觀規(guī)律的篩子。(第11集) 人家男人憑什么要養(yǎng)活女人?就是因為女人能讓男人那個。我看過那種片子,男的使勁,女的叫喚,女人跟男人討點吃穿還真不容易。女人為什么害怕第三者插足?就是因為她的那東西無效了,人家的那東西有效了,那東西得有效才能當(dāng)吃當(dāng)喝?!隳沁€是嫁吃飯的觀念,你認為男人靠不住,也不想為孤獨去冒生存風(fēng)險,吃飯畢竟比上床重要。當(dāng)女人不需要通過支付性去換取生活資料的時候,當(dāng)男人不需要支付生活資料而征服女人的時候,那時候你就愿意上床了。(第12集) 天是什么?天是神,是上帝,是創(chuàng)造萬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見者……一句話,天是道,是事物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參禪悟道至天人合一的那種境界,就是天國。道法自然,不具美丑善惡的屬性,有美丑善惡分別的是人,不是天。天國之女是覺悟到天國境界的女人,是沒有人的貪嗔癡的女人。天國之戀,是唯有覺悟到天國境界的人才可能演繹出的愛情。(第13集) 不管是文化藝術(shù)還是生存藝術(shù),有道無術(shù),術(shù)尚可求也。有術(shù)無道,止于術(shù)。(第18集) 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葉曉明他們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第18集) 原來能做到實事求是就是神話!原來能說老實話、能辦老實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見,讓人做到實事求是有多難,讓人做到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有多難,而做到的人卻成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這個世界怎么了?(第19集) 這世界要不是黑白顛倒,那還叫眾生嗎?那該叫天國了。(第19集) 當(dāng)人一旦從危險里跳出來,他就不再去關(guān)注這個事物的危險了,他的目光就會全部落在這個事物的利益上,這就是人。(第20集) 她當(dāng)然可以打電話向丁元英請教,但必須得是經(jīng)過她思考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她覺得,她能爭取到一個可以通過請教和詢問幫助她判斷事物的朋友就已經(jīng)很幸運了,而越是這樣,她就越需要讓朋友對她有信心。(第20集) “小姐,我能請您喝杯咖啡嗎?”“喝杯咖啡倒也沒什么,然后呢?”“然后就閑聊聊。”“然后就上床了,不然您大可以秀色可餐。您看,一杯咖啡承載著這么偉大的使命,您還是留著有的放矢吧?!保ǖ?0集) 她靜靜地坐了3個小時,3個小時之后她得出了一個判斷:格律詩的生產(chǎn)成本對伯爵公司可能有潛在威脅,伯爵公司此舉只是虛晃一槍而已,意圖不在于收購,而在于接近、了解。她覺得伯爵公司給她上了一課,題目叫:居安思危。(第20集) 當(dāng)生則生,當(dāng)死則死,來去自如。丫頭,不簡單哪。(第22集) 您根本不了解小丹,而您憑借的也僅僅是血緣的權(quán)利。(第23集) 元英是明白人,應(yīng)該知道你早晚要去找他說道說道。我要通知他,無非是讓他有個應(yīng)對,這對你對他都不尊重,還是讓這事保持它本來的面目比較好。(第23集) 生老病死,有誰因為怕就躲過去了?(第24集) 你不缺殺我的心,缺一個殺了我還不影響你自我評價的理由。如果我說料到了,你就用開槍證明我判斷的錯;如果我說沒料到,你就用開槍證明我撒謊的錯。(第24集) 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說,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覺悟。(第24集) 法律是社會道德的底線,是解決最基本、最表面的問題,不解決文化的根本問題,文化的問題只能由文化的覺悟解決。一個民族的文化屬性就是這個民族的主,主宰著這個民族的文明、榮辱、興衰。一個民族最強調(diào)道德的時候,正是這個民族道德最淪喪的時候。(第24集) 法律治標(biāo),文化治本。法律對于滋生法律的文化土壤無能為力,對于越過法律潛入文化土壤地帶從事更大損害、更大掠奪的行為無能為力,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最軟弱、最無奈的強大。法律的神圣是緣于道德文明的崩潰,關(guān)注弱勢,激勵強者構(gòu)筑更高的道德平臺和獲得更大的綜合效應(yīng),需要相應(yīng)的社會文化。(第24集) 我們觀想一個由人民政府制定了一個允許人民富起來的政策,如果這個允許人民致富的政策是這個政府對人民的恩賜,那么所有因為這個政策掙了錢的納稅人無疑應(yīng)該對這個政府感恩戴德。如果這個允許人民致富的政策是這個政府本該如此作為的天職,那么所有因為這個政策掙了錢的納稅人就無須對這個政府感恩戴德,而是滿意。如果用納稅人的錢幫助弱勢群體,納稅人的榮譽、價值怎么體現(xiàn)?弱勢群體應(yīng)該對誰表示感謝?這個恩德應(yīng)該記在誰的賬上?納稅人是應(yīng)該感恩戴德,還是應(yīng)該享有榮譽?納稅人有沒有可能在解決了自身的生存之后再去追求更高的生命價值?(第24集) 構(gòu)筑強者的道德平臺是一個復(fù)雜的社會工程,道德平臺太低,勢必擠壓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而過高的道德平臺又必然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很少有人能攀援上去,沒有可操作性。其次是過多的幫助不利于社會進步,弱勢群體得到的輸血越多,則自身的造血功能就越差,就越接近死亡。道德平臺理想的高度,是優(yōu)勝劣汰的法則與人人平等的道德兩者之間的平衡。主流的文化,是優(yōu)勝劣汰的文化,是不給落后觀念生存空間的文化。然而,如果不關(guān)愛弱勢,道德還有價值嗎?等級是客觀存在,如果我們連等級的存在都不敢承認,社會又怎么可能去建立一種更高級的道德文化?如果沒有個體的文化價值的量變,又怎么可能會產(chǎn)生民族的文化價值的質(zhì)變?(第24集) 計劃經(jīng)濟的弊端在于社會為弱勢文化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溫床,解決這個問題主要依靠政治理想的教育。市場經(jīng)濟的弊端在于產(chǎn)生貧富兩極分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社會矛盾,解決這個問題主要依靠社會利益調(diào)節(jié)機制。計劃經(jīng)濟制度,政治是人的最高價值,獲取社會財富和社會地位的惟一通道是首先得到權(quán)力。市場經(jīng)濟制度,經(jīng)濟是人的最高價值,獲取社會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通道多種多樣。獲取平等的社會值,就必須付出惰性的代價;獲取活力的社會值,就必須付出等級的代價。這是由人的自然屬性決定的,這就是天道,就是客觀規(guī)律,而社會利益調(diào)節(jié)機制的制定則有賴于強勢群體的道德價值指標(biāo)和對社會穩(wěn)定的天然需要。(第24集) 本文是作者辛苦的勞動果實,請支持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摘抄或引用請注明作者和出處。作者QQ:543127139 11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