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語文科目的教學與復習中,知識性的技巧浩如煙海,但無論這些知識性對策如何不勝枚舉,考生的高考成績最終需要落實在閱卷環(huán)節(jié)。 如果考生事先能夠?qū)Ω呖奸喚頎顩r有所把握,有的放矢地進行作答,可以有效提高考生分數(shù),以緣年輕的夢想。 考生與閱卷教師之間構(gòu)成一對人際傳播場域,這是一個不對等的傳播場域,在人際傳播“傳者與信息→傳播渠道與‘噪音’影響→受者→反饋”的全程環(huán)節(jié)中,考生幾乎是沒有反饋與申辯權(quán)力的。根據(jù)傳播學方略,在這種強弱非常分明的傳播情境中,弱勢一方需要讓強勢一方“舒適與滿足”,是達成共贏的重要選擇。 如何讓閱卷老師在嚴肅而緊張的閱卷過程中,感到“舒適”,決定著考生的命運。這種“舒適”感,來自考生良好的知識性作答,也來自考生優(yōu)秀的非知識性表現(xiàn)。需要注意的是,隨著10天左右的閱卷任務,進入到中期以后,試卷非知識性表現(xiàn)的重要性越發(fā)提升。 筆者將多年批閱高考語文科試卷的體悟,獻于考生朋友們,重點提醒考生朋友們在高考作答時注意五點非知識性技巧。 一、前置策略:重要的內(nèi)容一定往前寫 高考閱卷時,每位閱卷老師負責一整道大題,如閱讀題、古文古詩詞題、現(xiàn)代漢語應用題等,每道大題包含數(shù)量不等的小題。所以本文所講的“前置原則”首先指在作答每一道大題時,特別注意答好前兩個小題,甚至可以不惜在前幾個小題上花費多一些的時間,縱然前幾問的分值大多不如最后的小題。 這是因為:隨著浩如煙海的、形態(tài)與內(nèi)容類似的考生試卷,不斷涌來,閱卷老師的閱卷新鮮感會逐漸降低,這是正常的心理與生理反應。此時,考生前兩三道小題的作答情況,便會影響到閱卷老師對考生整體水平的判斷,形成對考生的瞬間第一印象,這也自然容易影響閱卷者對該卷隨后題目的判斷。 這種現(xiàn)象絕對不容小視,它符合心理學的“暈輪效應”(The Halo Effect),人們在交往時往往通過“第一印象”對陌生人進行判斷,也往往通過局部感知推斷他人的整體。高考閱卷,符合這樣一種閱卷老師與考生的人際傳播心理。 也因此,本文所講的“前置策略”還包括考生作答時,一定要將自認為最重要的得分點前置,且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鋪墊與話語浪費。考生作答的前中部永遠是閱卷老師的興奮點,考生的得分點也就此容易被閱卷老師捕捉到,所以一定不能浪費題目答題區(qū)域的前中部位置。 如果題目問的是劃線部分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那么考生只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名稱即可。如果考生答“劃線部分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擬人……”,那么,“劃線部分運用的修辭手法是”這些字都是無效信息,浪費了寶貴的答題區(qū)域中前部位置。 考生也要注意避免意義相近詞語的堆積,如“純樸、樸素、樸實無華、純潔質(zhì)樸、不修飾自己”等詞語都表達了一個得分點的意思,重復堆積顯然是浪費了寶貴的閱卷老師注意力資源。 二、避免低級失誤:能力與態(tài)度同為高分關(guān)鍵 低級失誤多是由兩點原因造成的:一是考生水平有限,這是能力問題;另一個是考生作答隨意,這是態(tài)度問題。這兩點都是讓閱卷老師對一張試卷產(chǎn)生不悅的重要原因,這必然使考生的印象分大大降低。 先說由于能力問題而產(chǎn)生的低級失誤。例如近年高考語文科的古文翻譯題,要求考生將“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正確答案是:“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飯,那朋友說:‘好的。’” 這本是一道難度并不大的題目,但許多考生犯了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低級失誤,考生的低級失誤如下。 【錯誤翻譯示例】 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停止了吃飯,老朋友說:“呸!” 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不讓老朋友吃飯,老朋友說:“笑話!” 吳起早晨上廁所,遇到老朋友就停止了上廁所,和老朋友一起開始吃飯了。 吳起出門上廁所,老朋友便都停止了吃飯,他們說:“誠信??!” 吳起早晨起床,看到老鄉(xiāng)便請他們吃飯,他們說:“家鄉(xiāng)人都吃不上飯??!” 吳起早晨吃飯,看到老友來了就不吃飯了,老友說:“那沒必要了,我走了?!?/span> 吳起起義,遇到老朋友就不吃飯,老朋友說:“這是規(guī)定!” 吳起起義,士兵們?nèi)奔Z草了,吳起說:“給!” 吳起出門,看到一群老年人在吃飯,他們說:“餓!” 吳起出兵,遇到敵人就停了下來,他的老朋友說:“上當了!” 吳起早晨出門,遇到老朋友叫住他,老朋友說:“您該吃飯了!” 吳起早晨起床出門,遇到了孔子阻止他吃飯,孔子說:“我相信他會回來的。” 吳起起床出門,不讓老朋友吃飯,老朋友說:“你!” 吳起剛出道時,見了老朋友們就絕食,老朋友說:“行!” 吳起早晨出門,遇到老朋友便留他吃飯,老朋友說:“還吃啊?” 吳起外出,遇到以前的好友,便馬上停止吃東西,老朋友贊揚他說:“你好!” 吳起出門,看不到故人就不吃飯,故人說:“你沒事兒吧?” 吳起出門,看到故人就把自己吃過的東西給故人吃,故人說:“不吃。” 吳起吃飯,看到一個朋友就噎著了,朋友說:“好!” 面對這樣的作答,閱卷老師的笑容背后,是對考生能力深深地質(zhì)疑,后面題目的給分情況自然不會樂觀。 再說考生由于態(tài)度問題而產(chǎn)生的低級失誤。近年高考語文科的古文背誦與默寫題目中,一些考生做出了如下的回答。 【錯誤背誦示例】 三杯兩盞淡酒,喝多容易上頭。 三杯兩盞淡酒,三杯五杯扎啤。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你我風情。 文章千古事,風流一夜情。 朝不可以死,夕死可矣。 鐘期既遇,奏流水以自殘。 這樣的作答讓閱卷教師感到考生對待高考的戲謔心態(tài)??忌绻@樣作答,不如不答,以減少閱卷教師對該考生成見極深的負面印象。 至于錯別字的低級失誤則同時體現(xiàn)了態(tài)度與能力問題,特別是非?;腻e別字現(xiàn)象,如將“唯一”寫成“為一”,將“知道”寫成“只到”,將“興趣”寫成“性趣”,將“比喻”寫成“比欲”,將“文章”寫成“問章”,將“表達”寫成“表大”,將“承上啟下”寫成“乘上起下”……僅“鋪墊”二字中的“墊”寫法就有:鋪店,鋪奠,鋪掂,鋪電,鋪塹…… 當然,就低級失誤而言,有時也是由于考生過于緊張或毛躁而審題不清所致,如考題問到“如何理解余光中先生所說的‘鄉(xiāng)愁’”,有的考生通篇回答的都是“余秋雨先生的《鄉(xiāng)愁》,表達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考題要求簡要概括祥子的性格特征,有的考生通篇都在作答劉四爺?shù)男愿?;考題要求考生回答文中為什么重點介紹金星,有的考生提筆就寫“文章重點介紹火星的原因是”。 由于審題不清,考生的這些作答縱然體現(xiàn)了上佳的能力,端正的態(tài)度,字數(shù)也不少,但終得不到多少分??忌趯氋F的高考機會中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心智,還影響閱卷教師對其后面作答的印象分,十分可惜。
三、字跡問題:閱卷也是“閱人”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之所以此話題經(jīng)久不衰,最重要的原因是字跡確實對考生的成績影響不小,讓我們不得不深思應對之策。 字跡問題取其上者,要求考生字體漂亮清晰、間架勻稱,賞心悅目;取其中者,要求考生字體中規(guī)中矩,間距、大小合適;取其下者,要求考生字體雖然難看,間距大小也不會控制,但不能潦草,字體是能力問題,工整是態(tài)度問題。這些要求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第一,閱卷老師多是高校文學院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以及中學語文教師,接受過嚴格的傳統(tǒng)文化訓練,心中多存文人情懷,一手好字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基本要求。 他們多會對自己的寫字方面比較在意,即便不能寫一手好字,也必對能寫好字的人敏感與贊許。在中國文人的情結(jié)里,字跡與修養(yǎng)往往對等。 第二,當下高考考生來源多是“90后”,這一代考生多成長于電腦與網(wǎng)絡時代,諸多主客觀因素使他們提筆寫字的機會不可避免、不可逆轉(zhuǎn)地減少。 就筆者幾年的閱卷經(jīng)驗來講,能將漢字中規(guī)中矩地寫出對考生來說已是不易,而能寫賞心悅目漢字的考生就更少,約占不到5%,比例低得驚人。當然,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比例,才使得字跡好的考生所占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字跡讓老師眼前一亮的考生,其內(nèi)容呈現(xiàn)也往往清晰,多拿走一些分數(shù)是有可能的。 積少成多,這些考生最終的高考成績自然有了優(yōu)勢。特別是當閱卷教師在出現(xiàn)正常的心理與生理重復狀態(tài)之后,考生字跡的優(yōu)劣,便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閱卷教師第一印象的形成。 第三,由于現(xiàn)在高考閱卷實行電腦化批閱,所有考生的答題紙都會被掃描,閱卷老師在電腦屏幕上看考生試卷并用鍵盤打分。因此特別提醒考生注意寫字不要太淺、太密,尤其是女生寫字往往較淺,這樣的字跡掃描之后在電腦屏幕上會極難辨認。 教師連考生答得什么都看不清楚,考生就更不能奢望可以拿高分。另外,據(jù)心理學實驗,顏色相對較深的文字會給人以更深的印象。所以在高考閱卷中,字跡在合適的程度內(nèi)相對深一些,更有利于閱卷教師重視考生作答中的關(guān)鍵詞、得分點。 總之,在作為人際傳播的高考閱卷中,考生的字跡好會給閱卷老師一種信賴感,這是一種考生對中國語言文字的真誠、好學、重視態(tài)度。高考閱卷其實也是在閱人、閱態(tài)度。在高考試題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題目對考生的區(qū)分度并不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筆好字,一個好的態(tài)度就成為“搶分”的關(guān)鍵。
四、答題時是多寫還是少寫? 在復習、備戰(zhàn)高考過程中,許多老師會提醒學生在高考作答時要盡量多寫一些,以便使得分點完備,兼給閱卷老師一種該考生作答認真、思維廣博的好印象。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呢? 就筆者的閱卷經(jīng)驗而言,一些考生的作答并不多,但是答得都是自認為有把握的內(nèi)容,這些考生往往得分不低;也有許多考生,通篇密密麻麻地全是字,卻得分并不高,這是什么原因呢? 考生卷面作答得越多,往往容易將關(guān)鍵得分點淹沒其中,使之得不到突出,閱卷教師很容易將得分點錯過。再者,答得過多,很可能是由于考生不會精簡、概括文字所致:能用一個詞可以表達的內(nèi)容非要寫成一句話。如前所述,如果題目問的是劃線部分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那么考生只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名稱即可,“劃線部分運用的修辭手法是”這些字都是無效信息。 另外,對于字跡較差、間距又密的考生,建議不要密密麻麻地作答過多,以免造成閱卷教師的多重反感,反而影響了得分點的突出與命中。反之,對于字跡好的考生,可以適當多答一些,以利用閱卷教師對其的好印象實現(xiàn)“下坡點火”。 當然,盡管有上述思維的指導,考生對于分值較高的題目還是需要多費一些筆墨。另外,只要考生在答題位置上已寫出的內(nèi)容不離譜,就別再劃掉。在這種已經(jīng)寫出的情況下,劃去影響美觀,多留點內(nèi)容,也多點希望。
五、張揚個性?還是把自己隱藏在考生的共性里? 在語文高考閱卷中,作文需要適度體現(xiàn)考生的個性,但就知識類的題目而言,作答時盡量用常見的說法。 如問及“詩詞的語言特色”,其常用說法有:生動形象、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委婉含蓄,豪放、婉約、簡練、幽默、口語化等;在問及文章開頭的作用時,其常用說法有:渲染氣氛,奠定基調(diào),為下文做鋪墊,設置懸念,引起讀者興趣/思考,揭示主題等。考生切勿私自創(chuàng)造詞匯、創(chuàng)造說法,或者使用不常見的說法。 這是由于無論在專家小組對閱卷老師的事先培訓中,還是閱卷老師們拿到的參考答案與評分細則里,給出的關(guān)鍵詞得分點都是常見說法。閱卷過程中通過看考生的試卷,老師們也在不斷重復這些常見說法,自然就對常見說法敏感,有些考生的奇異說法常常需要復議,而且奇異說法的不定語義對閱卷老師來講也是不小的干擾。此外,盡量避免出現(xiàn)“雙重否定式”的作答,這對閱卷者來講也是一種意義判斷的干擾。 當然,在保證得分點使用常見說法的基礎上,知識題中可以加入一些能表現(xiàn)自己思考深度與涉獵廣度的語言,如某年閱卷中看到過有考生適度論及“心理臍帶”“心理斷乳”。當然,這些固然能夠讓老師對考生多加贊許,但千萬注意不能喧賓奪主。 與知識題的作答不同,在作文寫作時反而需要考生適度體現(xiàn)個性。本文簡單提示如下。 第一,注意避免模式化,包括形式的模式化和內(nèi)容的模式化。 形式的模式化,如近年來考生愈加喜歡在作文正文前面加“題記”,且多數(shù)是“無病呻吟”式的題記;從閱卷者心理來講,面對大量“無病呻吟”式的“題記”堆積,必然難以打出高分??忌J為的“題記”這一雅致形式,很多時候,不但不能給自己的文章提升檔次,反而減分。 內(nèi)容的模式化多體現(xiàn)在兩點:首先,文章“模板化”現(xiàn)象嚴重。如近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這個世界需要你”,太多的考生整篇文章的模式是:“這個世界需要你 某個名人或某種精神”,后面一段分析;然后再“這個世界需要你 某個名人或某種精神”,后面加一段分析;最后還是“這個世界需要你 某個名人或某種精神”的模式,后面加一段分析。以此類推,構(gòu)成全文的架構(gòu)。聰明的考生應該會有預判:用此類方式串聯(lián)出幾個事例,串聯(lián)出一篇文章定會是常見的、模板化的文章,應極力避免。 其次,文章運用的實例重復度太高,過于常見。如司馬遷、蘇軾、雷鋒、錢學森、鄧亞萍,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在考慮支撐論點的實例時,應當盡量避免使用太切近或者太經(jīng)典的人、事。因為閱卷老師在閱卷過程中看到了太多這些人或事的故事,已經(jīng)形成“免疫”,批閱得越多越難以被這些常見的人、事刺激,何談打動老師的心靈?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聽一遍糧票的故事覺得新鮮,聽100遍糧票的故事你還覺得新鮮嗎?這提示考生,知識積累和知識結(jié)構(gòu)需要不斷豐富與拓展。 而新鮮、有說服力的實例往往引誘閱卷教師讀下去,這樣的文章,如果不是水分太大,一般會得到一個令人相對滿意的分數(shù)。畢竟閱卷老師也需要一種得到滿足的價值感。 高考閱卷中,考生們就像一大把筷子,大家如果都一樣高,都寫差不多的東西,老師如何會注意你?所以考生一定要讓自己這根筷子適度高一截,給老師一個把手,把你拽出來,送向名校。 第二,盡量避免“空有華麗,言之無物”。 考生這個年齡段在寫作方面,非常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便是瘋狂地追求華麗的詞句,而缺少對實際內(nèi)容的表達。 這一點對于作文開頭的寫作來說特別重要:深刻、優(yōu)美、有邏輯、帶懸念的開頭常常奠定一篇作文的最終檔次,相反,如果開頭只是表達小情緒的華麗文字堆砌,或是干枯地表述一些常理、記敘流水賬,抑或是用一些幼稚的語言故作呻吟,必會在起點上給整篇文章減分。 第三,高考作文終究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90后”作文的“后現(xiàn)代”特征明顯,考生應該在高考作文的寫作中避免“后現(xiàn)代”元素:碎片化處理,哪一句和哪一句都不挨著、無邏輯關(guān)系,消解神圣與權(quán)威,擁抱世俗,玩世不恭,意識流水…… 高考作文終究考察考生基本的、常態(tài)的語言感知與運用能力,如此后現(xiàn)代的寫作是非常態(tài)的,著實讓閱卷老師難以把握評判標準。若閱卷老師對其表示肯定,對其他考生來說也并不公平。 總之,對于高考寫作,筆者認為有四個努力維度,這四個維度呈漸難排列,即原創(chuàng)思維、邏輯架構(gòu)、哲理提升、語言魅力。其實,這四個維度不僅是對年少的考生而設定,同樣是成年人,甚至成熟作家努力的方向。我們大家共勉! 最后想說的是,許多考生的知識題作答非常優(yōu)秀,但作文寫得比較落俗套、平庸,可見對于語文,一些年輕人書本匠氣有余,而語言靈氣不足。 這就需要考生平日多加親近語文,其實親近語文并不是一個多么宏大的概念,只需稍稍閑下來的時候,隨手拿起一份報紙、一個雜志、一種讀物,隨手拿起手機或者iPad讀點東西,走在路上抬眼看看建筑、門匾等公共藝術(shù)景觀上的文字表達,有了一些感動、感懷、感念便隨手寫在手機軟件、微博、社交網(wǎng)站里,這些隨便翻翻、隨便看看的姿態(tài),便能成就一個不小學問。 語文不是套子,而是一種能力;語文完全沒有多么宏大,只是一種融入人生生態(tài)的元素。燈光搖曳或是午后陽光,一杯咖啡,幾頁文字,哪怕讀著讀著打個盹,讓一天變成兩天。
作者簡介:劉俊,中國傳媒大學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