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九江學院攤上事了。 學院邀請了號稱是“女德文化研究學者”“女德與禮儀資深專家”的丁璇女士進行公益講座,意在“指導在校女大學生端身正己、自尊自愛,找到獲得幸福人生的密碼”。 結果丁璇女士的講座內(nèi)容中包括了“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內(nèi)容,被傳到網(wǎng)上后引發(fā)巨大爭議,面對大眾的普遍質(zhì)疑,學院不得不發(fā)聲明,撇清責任。 其實九江學院算是比較倒霉。丁璇女士的講座視頻和文稿網(wǎng)上一搜一大把,她在全國好多地方都做過演講,內(nèi)容遠比在九江學院更加離譜,之前還一直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播國學的先進典型的正面形象,只不過這次關注面擴大,捅了馬蜂窩。 我們可以欣賞一下丁璇女士的部分言論: 比如: 她的言論還包括:
面對質(zhì)疑,丁璇女士并不承認自己是反對男女平等,號召女性退回到封建時代。她說,我就是這么做的,也是這么教育我的女兒的。 再翻一翻她的履歷,曾被武警總部授予全國好軍嫂榮譽稱號,就不難知道了,這是一位充當男權社會急先鋒的“成功女性”,她自己跪著習慣了,也獲得了一點甜頭,就馬上開始號召大家都來跪。 讓女人依附于男權社會,作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保持貞潔,從一而終,信奉“三從四德”,的確能讓某些女人獲得所謂“幸福人生的密碼”,但這是很多女人在男權社會無奈的妥協(xié),并非真正的心甘情愿。 歐洲著名思想家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一書中寫過,“在不平等及其弊病中生存是一回事,而陶醉于其中又是另一回事。” 就像一個人,被迫成為奴隸,清楚自己的地位只是無力反抗,還值得人同情,而那些做了奴隸卻不自知,還沾沾自喜的贊美,“當奴隸可真好,有人管飯,不用動腦”的人,則令人厭惡。 有個笑話,“知道抗日戰(zhàn)爭為什么會打了8年嗎?”“因為漢奸太多?!?/span> 知道為什么女性獨立這么難,因為女性不夠團結,內(nèi)訌太多。 在很多家庭中,女人結婚了,生了兒子當了婆婆,基本上自動成為了一位“丁璇”式的人物,致力于傳播男尊女卑那一套,看見兒子干點家務就難受,兒媳家務全包卻裝看不見。哪怕她們也曾經(jīng)是深受男權迫害的受害者,但做了婆婆之后,非得繼續(xù)迫害兒媳向男權獻媚不可。
頂著婦女聯(lián)合基金會傳統(tǒng)文化公益講師、河北省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諸多頭銜的丁璇,已經(jīng)受工會、婦聯(lián)、院校、企業(yè)和民辦等組織的邀請,在全國義務巡回演講幾百余場。 類似她這樣的女德班、女德講座最近有死灰復燃的趨勢,一度在全國遍地開花,從北京、山東、河北一直綿延到陜西、廣東和海南。 以東莞蒙正“女德班”為例,宣揚德行好的人才能擁有健康和財富,如果要做女強人,就得切掉子宮、切除乳房,放棄所有女性特點。并將“德行”解釋為三道: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懊康蓝加信艘氐谋痉帧?。 有位離婚后參加了一個女德國學班的女士,通過學習,終于找到了自己人生失敗的原因—— 因為她不是賢妻良母,因為她不夠成熟,在她老公有外遇時并沒有包容他,為他著想。男人有三四個女人是很正常的事,而女人絕不能嫉妒,嫉妒的女人是無德的,而無德必遭報應。 她還說自己恨她父母,是她父母逼她離婚的,因為她父母看不過她被男人打,勸她離婚,她即然嫁到了他家就是他家的人,死后也是他家的鬼,而現(xiàn)在她成了無主的孤鬼。 荒謬嗎? 任何一個具備基本現(xiàn)代文明思想,贊同男女平等的人,都會覺得十分荒謬。但市場經(jīng)濟學是冷酷的,它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市場的產(chǎn)物,女德的盛行,丁璇這種“學者”的存在,就是因為有廣泛的市場,才會生存下來。 《光明日報》在社評中談到: “外界的不適感,與其說丁璇所展現(xiàn)的女德教育之荒謬,不如說是我們不愿意承認丁璇的存在,因為她的存在,意味著女性解放在理論共識和社會實操之間的巨大缺口。這個缺口,女權主義者們一直在努力彌合,但人們似乎早已厭煩了。而厭煩的另一面是,享受這種缺口的紅利,包括女性自身?!?/span> 是的,“三從四德”這種已經(jīng)被時代淘汰的理論,經(jīng)過巧妙包裹,就變成了“女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嫁一個好男人”、“社會分工就該是男主內(nèi)女主外”、“你負責賺錢養(yǎng)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做一個好主婦、好母親是女人最大的本事”。 這些觀點聽起來就順耳多了,其實呢,沒有什么不同,依舊是在軟化女性獨立的意志,蒙住女性審視自身生存價值的眼睛。 封建糟粕的沉渣泛起,依附的就是女人對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對男人習慣性的依賴。 當下,依舊有太多女人認為自己的幸福必須通過男人來實現(xiàn),依然有太多女人將自己的價值體系綁架在婚姻體系之上,依舊有太多女人自認為弱者—— 焦慮不消除,荒謬就不會消除,自卑不消除,“三從四德”就永遠有存身的市場。 本文文字原創(chuàng) 配圖來源: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