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法小曲高粱酒釀造工藝
一、工藝流程蓋糟 配糟 丟糟 ↑ ↑ ↑ ↑ 原料→浸泡→蒸煮→入箱培菌→進池發(fā)酵→出池蒸餾 ↓ 半成品酒→貯存→勾兌→成品酒 二、川法糯高粱小曲酒工藝操作
(一)泡糧 目的:泡糧時,高粱吸收水分,使其在蒸煮過程中易蒸透心,糊化良好。且高粱中含的單寧,在泡糧過程中,大部分可溶于水中被除去,有利于糖化和發(fā)酵。同時,高粱中的灰砂雜物經(jīng)泡糧后可除去,使原料更加干凈。 要求:吸水透心、均勻。 要點:用水要足,加入高粱攪拌后的水溫應保持在70~74℃之間。泡糧時間為6~10小時。 操作方法:每天蒸完酒后,洗凈底鍋。燒開水,泡次日糧。每100公斤高粱,約需泡糧用水165公斤左右。泡糧時將開水迅速舀入泡糧桶內,然后將高粱倒入,即先水后糧。這樣可使泡糧桶內上下水溫一致,使高粱受熱均勻、吸水均勻。泡水溫度應在90℃以上。高粱倒入泡糧桶后,用木锨或鐵鏟沿桶邊至桶心將高粱翻拌一次,刮平糧面。泡糧水位應淹過糧面約25cm,此時檢查水溫應在75℃以上,隨即加蓋保溫。待2~3小時后揭蓋檢查一次,不使糧粒露出水面。經(jīng)6~10小時后放出泡水。吊至蒸糧甑。泡后糧食每100公斤增重至160~170公斤。 注意事項 1、泡糧要用開水,并必須保溫,促進高粱吸水,同時,溫度高可殺滅原料中的雜菌并使酶作用鈍化,減少淀粉變糖造成損失。 2、泡糧用水量每天要基本固定,從而使泡糧攪拌后的水溫達到70~74℃,不能過高或過低??赏ㄟ^調節(jié)水溫和水量來達到上述溫度。 3、泡糧時要翻動一次,使高粱和水混和均勻,避免產生灰包,使高粱吃水均勻一致。但不宜翻動過多,更不宜中途翻動,以免造成淀粉損失。 4、泡糧時間要基本固定,不能過長或過短。若泡糧時間過長,溫度下降,雜菌感染翻泡,造成淀粉和糖分損失;時間不夠,高粱粒吸水不透,不易糊化徹底。 5、泡糧要注意保溫。 (二)蒸糧 目的:糧食蒸熟,糧粒裂口,利于糖化發(fā)酵。 要求:熟糧柔熟、泫輕、收汗、水分適當,全甑均勻。出甑時化驗水分含量為59%~61% ,糧粒裂口率為89%以上。 要點:準確掌握初蒸、悶水、復蒸的時間,使熟糧淀粉裂口率高,軟硬合適,水分適當,全甑均勻。 操作方法:上班時加好底鍋水,水面離甑橋15~16厘米,安好甑橋甑箅,填好邊緣縫隙,撒稻殼一層(2~3公斤),用水潑濕掃平,待底鍋水燒開后,即可撮糧入甑。在泡好的高粱中拌入適量的稻殼.使疏松上汽均勻,在40~50分鐘內裝完,再經(jīng)2~3分鐘,蒸汽便可穿出糧面。 初蒸:裝完甑5~1O分鐘即可圓汽,加蓋初蒸,時間為1O~15分鐘。糯高粱初蒸時間與出酒率關系見表3,糯高粱破裂率與出酒率關系見表4。
表3 糯高粱初蒸時間與出酒率
表4 破裂率與出酒率
悶水:初蒸完畢,迅速從悶水筒加入悶水(水溫4O~45℃),使悶水在甑內由下至上加入,在4~6分鐘內加完,水量要淹過糧面6~7厘米。此時甑內下層水溫6O~65℃,糧面層水溫94~95℃。經(jīng)仔細檢查,甑內糧粒不頂手、軟硬適當時放去悶水。從悶水淹過糧面至開始放悶水為悶水時間,一般糯高粱為10分鐘。糯高粱悶水時間與熟糧水分的關系見表5。
表5 糯高粱悶水時間與熟糧水分
復蒸:迅速放去悶水,加大火力蒸糧,圓汽后繼續(xù)大火復蒸,時間約60分鐘。檢查高粱,應不頂手、已完全柔熟、陽水少、表面輕泫,即可出甑。出甑后檢查高粱:收汗、裂口率為89%以上。在熟糧出甑前約10分鐘揭蓋,將工具、撮箕等敞蒸10分鐘,利用蒸汽殺菌。蒸好的熟糧每100公斤約增重至230公斤左右,化驗水分約為58%。 注意事項 1、蒸糧時應防止蹋甑和溢甑。蹋甑是指穿汽不均勻或部分不穿汽。這是由于裝甑時火力太小,高粱倒得不均勻或甑箅未清洗干凈引起的。溢甑是指底鍋水沸騰后沖到甑箅上面。這是由于底鍋水加得太多或底鍋水不清潔所致。此種現(xiàn)象發(fā)生時,甑底高粱因吸水過多而結成團塊,致使蒸汽上升困難,影響上部高粱糊化。 2、糧粒入甑和放悶水后的圓汽時間火力要大,穿汽要快(要求不超過30分鐘和15 分鐘)。使上下甑受熱時間差別小,吸水均勻,其他時間可用中等火力。 3、悶水要從悶水筒中自下而上加入,利用溫度之差造成擠壓力,促使糧粒裂口。并且為使熟糧淀粉裂口率高,悶水時要求糧粒多數(shù)在70~80℃溫水內浸泡。實際上是上層溫度高于下層,為了縮小溫差,悶水時不開火門,加悶水要快。悶水溫度一般為40~45℃之間,不宜過高。 4、底鍋水以悶水剛接觸甑箅時水溫在70~75℃為宜,可固定悶水溫度后增減底鍋水來調節(jié)。但底鍋水離甑箅不能少于17~20厘米,以防溢甑。當?shù)族佀空{節(jié)恰當后,每天應掌握準確,以免影響水溫變化。 5、熟糧水分對培菌發(fā)酵有很大影響,不能過多或過少。操作條件固定(如泡糧水溫、泡糧時間、初蒸時間、悶水溫度等),悶水時間長短可以決定水分多少。據(jù)經(jīng)驗,大約延長悶水時間2分鐘,可增加熟糧水分1%。實際操作要同時用感官判斷(手捏軟硬度),最后用化驗數(shù)據(jù)或稱重結果來校正感官的判斷。糯高粱悶水溫度與熟糧水分、淀粉破裂率關系見表6。
表6 糯高粱悶水溫度與熟糧水分、淀粉破裂率
如果發(fā)現(xiàn)上下甑的糯高粱粒水分不勻或糯高粱粒上軟下稀時,可用放悶水的快慢來調節(jié)。如果悶水后發(fā)現(xiàn)偏軟、偏硬,可適當縮短或延長復蒸時間。糯高粱蒸煮時間、熟糧水分與淀粉破裂率的關系見表7。
表7 糯高粱初蒸時間、熟糧水分與淀粉破裂率
6、熟糧水分多少,應視季節(jié)和配糟酸度不同稍加調節(jié)。冬天發(fā)酵溫度較低時,熟糧水分在6O%~61%,熱天發(fā)酵溫度高時應為59%~6O% ,以減緩發(fā)酵速度,少生酸。當配糟酸度正常時,熟糧水分為6O%~61%合適,如酸度偏大,可減少至59%~6O% ,嚴重時可以再降1%,以減少發(fā)酵中的生酸量。 7、熟糧中稻殼用量的多少對培菌有影響。一般用量為原料的12%(包括甑底、甑面、出甑、攤涼所用的全部稻殼)。有時用曲藥性能不同,箱溫上升緩急不合要求,培菌不好時,可適當增減稻殼用量來調節(jié)。箱內使用的稻殼和蒸餾時酒糟中拌入的稻殼,必須使用熟糠。 8、每天上班時間應該固定。 (三)培菌工序 1、出甑攤涼及撤曲收箱 要點:短時攤涼,品溫均勻,掌握溫度,撒曲均勻,攤晾工具須清潔,箱要疏松、面要平。 操作方法 出甑:出甑前,將晾堂打掃干凈,鋪好攤席(或打掃清潔通風箱),在攤席上撒少許熟糠。將熟糧撮出,均勻地倒在攤席上,厚6~7厘米。 攤涼撒曲:出甑完,即按后出先翻的順序翻第一次糧,用木锨依次將熟糧翻面、刮平,冷天待品溫降至44~45℃、熱天降至37~38℃,按先倒先翻的次序翻第二次糧。翻畢,檢查品溫已適宜時,即可撒曲,要求彎腰低撒,均勻撒于糧面,減少曲粉飛揚損失,拌勻收攏成堆。撒曲也可分兩次撒,第一次翻糧后撒頭次,第二次翻糧后撤二次。 若用通風箱培菌,可直接在箱內通風攤涼。其操作方法是:將熟糧撮出,均勻地倒入箱里,扒平,通風降溫,冷天待品溫降至38~39℃,熱天降至36~37℃時,關閉風扇,撒第一次曲,撒入量為總用曲量的1/2,拌勻;冬天待冷至34~35℃ ,熱天30~32℃(或平室溫)撤第二次曲,撒入量為剩下的1/2,拌勻,扒平,此時箱溫為冷天28~29℃,熱天25~26℃。不同室溫條件下收箱品溫的控制見表8。
表8 不同室溫條件下收箱品溫的控制
收箱:收箱前先掃凈底席(在底席下平鋪2~3厘米厚的稻殼),安上潔凈的箱板,箱席上撒一層稻殼和曲粉少許,用木锨將熟糧輕輕地鏟人箱內,溫度較高的先收在箱邊、箱角,溫度較低的收在中部,收完用木锨將糧面修整勻平。糧面再撒少許稻殼和曲粉。從開始出甑到收箱完畢的攤涼時間最長可達2.5小時。 2、培菌管理 要求:霉菌、酵母生長正常,雜菌少;出箱感官是絨籽,有曲香,無餿、悶、酒氣。嘗之,味稍甜,微酸。全箱均勻。每天出箱時間基本一致,老嫩符合發(fā)酵裝桶要求。 要點:曲藥質量好,用量合適,并嚴格控制培菌溫度、時間和出箱老嫩,使有益菌生長適當。工具清潔,減少雜菌繁殖。主要控制指標見表9。
表9 培菌控制指標
操作方法:收箱后,仔細檢查箱內溫度,熱季接近室溫,冬季一般為30~31℃。如品溫太低應立即加蓋席和草墊;若品溫較高,可適當少蓋或緩蓋,使在5~7小時內箱內品溫降至26~28℃,保持品溫不再下降(即箱內最低溫度)。經(jīng)12小時和20小時左右分別檢查品溫一次,適當加減草墊,使冷天經(jīng)25~26小時、熱天經(jīng)21~22小時出箱時老嫩合適,品溫達34~35℃ 。采用通風箱培菌,收箱后均勻蓋上一層配糟,其厚度視季節(jié)氣溫而定。經(jīng)12小時和18~20小時,分別檢查品溫一次,注意溫度變化,控制出箱時間和溫度。冷天要注意保溫(用蓋配糟厚薄調節(jié)),熱天注意降溫,控制溫度切忌驟冷驟熱或過高過低。
注意事項: 防止酸箱 由于雜菌感染繁殖常引起箱溫上升快,培菌糟不甜,不絨籽、氣味不正常。防止的辦法是: 1)曲藥質量要好,要穩(wěn)定。劣質曲藥中,雜菌多,易引起箱溫上升快,出箱不絨籽和嚴重酸箱等事故。因此,每新用一批曲藥,必須先經(jīng)過嚴格檢查、試驗。 2)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清潔衛(wèi)生工作。攤涼收箱使用的端撮、木锨等洗凈蒸過。潮濕的晾堂要翻整,攤席、箱席、箱板、囤撮要經(jīng)常清洗,保持干燥清潔。黃水坑要加蓋,排水溝要暢通,并定期用石灰水或漂白粉液殺菌,以避免雜菌蔓延傳播。 3)采取滅菌和降溫措施。雜菌大部分來源于所用工具和場地,尤以攤席、箱席為主。除前述清潔工作外,出甑攤涼要嚴格控制攤涼面積并低倒勻鋪,以殺滅攤席上的雜菌。攤涼時,翻動次數(shù)不宜過多,盡量減少攤涼時間。 4)嚴格控制濕度和箱溫。濕度、溫度都是控制微生物生長的重要條件??刂茲穸鹊姆椒椋赫_掌握熟糧水分,注意沖干陽水;適時撒曲,使熟糧水汽在撒曲前適當揮發(fā);箱底稻殼要勤換,以保持干燥??刂茰囟鹊姆椒ㄊ牵簢栏裾莆杖銮鷾囟?、進箱溫度,使箱內的最低溫度適當;調整收箱厚度和箱底稻殼、箱面加蓋的厚度;熱季采用收薄箱、糟子蓋箱等措施,適時加蓋。 注意均勻:箱內不勻,對生產有一定影響。因此,攤涼厚薄、撒曲、溫度要勻,否則局部溫度過高或未接上菌種,會產生泫坨。箱底墊的稻殼薄了,會有冷底;收箱溫度高,敞晾久了才加蓋,箱面會起硬殼;箱底墊的稻殼過厚,下層培菌糟較老;收箱溫度低,蓋厚了,上層培菌糟較老。出箱時應細心檢查,進行調整。冬季箱邊散熱快,應用稻殼或配糟保溫。箱的老嫩對發(fā)酵快慢影響很大,應認真加以掌握。感官鑒定方法主要是口嘗有無甜味和手捏糊水多少,分為轉甜箱、泡子箱、點子箱等。一般比較合適的老嫩程度常在轉甜箱至小泡子箱之間。這時化驗原糖為2.5%~3.5%,糖化糖為6%~8%,酸度為O.1~O.14,酵母細胞數(shù)在1200~1500萬個之間。箱老不僅霉菌多消耗淀粉,而且糖化糖多,發(fā)酵升溫快;箱嫩糖量不足,發(fā)酵緩慢,都會使糟子中殘余淀粉增大,生酸也多,出酒率低。為了準確掌握箱的老嫩,出箱鑒定時,應考慮到熟糧水分高低的干擾,同時結合培菌期、出箱溫度,并用化驗和鏡檢結果驗證。 掌握升溫幅度:在培菌過程中,升溫快慢與培菌糟的質量有密切的關系。培菌階段主要是保證糖化菌和酵母的繁殖與生長。據(jù)生產經(jīng)驗,在熟糧入箱12小時內,應保持一定限度的最低溫度,以后每隔2h約上升1℃,至出箱時溫度升至34~35℃,這樣,一般培菌糟的質量較好。 箱上常見病害的防治 培養(yǎng)箱上常見的病害很多,主要是由于入箱的溫度過高或過低、冷熱不均、雜菌侵入及水分多少等原因造成。 1)箱底培菌糟微生物繁殖不良。這是由于箱底稻殼潮濕或稻殼層太薄,因而散熱快、溫度不夠所致。挽救辦法是:在培菌糟出箱后,將箱底席洗凈曬干,將箱底稻殼扒成行,使?jié)駳庹舭l(fā),或更換新鮮干燥的稻殼和增加厚度,并將此不好的培菌糟加少許曲粉,拌和均勻后裝入發(fā)酵桶(池)中部。 2)硬殼、鍋巴、冷角、冷邊、冷子及底面板所引起的培養(yǎng)箱的底、面、邊、角等部位培菌糟的微生物繁殖生長及糖化不良,主要原因是收箱溫度過高,培菌糟在箱內敞晾時間長,箱面水分蒸發(fā)多;箱板漏風,蓋草簾不嚴;箱底稻殼潮濕或太少,草簾潮濕或太薄;糧食未蒸好,不透心,不均勻;或加蓋時間不恰當?shù)?。為了避免上述病害,須及時加蓋箱席、草簾及調整箱底的稻殼厚度;在箱四周的外部或內部,用熱配糟保溫,或用熱配糟撒于箱面上等;并將這些較差的培菌糟裝在發(fā)酵桶中心。 3)泫坨坨。箱內有小團產生,使微生物生長不良,以致小團內仍有熟糧氣味和帶泫現(xiàn)象,是由于翻糧時,坨坨未打散或撒曲不勻所致。 4)燒箱不下糊。箱內溫度上升過高,在出箱時既無糖化現(xiàn)象,又無糊水,還有怪味。主要是收箱溫度過高,蓋草簾過厚過早,使細菌繁殖速度加快,霉菌及酵母菌的繁殖減緩,致使有酸臭味;情況嚴重時,有益微生物生長不好,使糧食發(fā)硬,液化和糖化不能正常進行,因而不下糊。挽救辦法是通風降溫,裝桶時再加部分曲粉,并加入適量的淡酒尾,以抑制雜菌,利于發(fā)酵。 5)快箱。培菌溫度上升很快,是由于室溫高收箱溫度亦較高、收得厚又墊得厚或加蓋草簾太早等,使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培菌時間短,箱內有悶氣。微生物數(shù)量不夠,發(fā)酵不良。挽救辦法是:使箱內迅速散熱,緩和升溫速度,對培菌糟的攤涼時間可稍延長,使悶氣逸散。 6)酸箱。見前所述。 7)接箱。冬季收箱溫度過低,或加蓋草席過遲,因而培菌糟升溫過慢,不能按時出箱??山议_草簾,在箱面加蓋一層熱糟子,再蓋上草簾,以提高箱內溫度,促使霉菌和酵母生長。此種現(xiàn)象和補救辦法俗稱接箱。 3、感官鑒定培菌糟的好壞 據(jù)經(jīng)驗,出箱培菌糟的質量,從老嫩程度來判別好壞,以出小花偏嫩箱,即培菌糟剛搭味轉甜者為佳。感官檢查,為清香撲鼻,略帶甜味而均勻一致,無酸、臭、酒味,用手捏僅在指縫問有漿液成小泡沫狀。理化指標為,糖分3.5%~5%,水分58%~59%,酸度0.17左右,pH值6.7左右,酵母數(shù)10×105~12×105個 。 (四)發(fā)酵工序 要求:箱、桶(池)配合恰當,發(fā)酵快慢正常,使多產酒、少產酸和減少其他損失。 要點:根據(jù)季節(jié)準確使用配糟數(shù)量,溫度合適,不長雜菌。按室溫、配糟溫度估計可能達到的團燒溫度;根據(jù)團燒溫度、配糟酸度和熟糧水分確定箱口老嫩和培菌糟、配糟溫差。配糟量及配糟溫度見表l0,裝桶條件查對見表11。加大攤涼面積,縮短攤涼時間。踩緊桶,靈活上水。再根據(jù)前幾酢的吹口情況,調整裝桶條件,正常的裝桶條件見表12。
表10 配糟量及配糟溫度
表11 裝桶條件查對表(配制比例:冬季1:3.5;夏季1:3.8)
表12 正常的裝桶條件
注:發(fā)酵速度系用前幾酢實際上升溫度除以該酢頭吹或二酢上升溫度表示。 操作方法:留用配糟要按季節(jié)固定 方法:第一甑裝滿全部留下,第二甑留一定深度。計算剛好夠次日配糟和底面糟數(shù)量。囤撮數(shù)量根據(jù)季節(jié)、室溫調節(jié),以裝桶時溫度剛冷至要求為度。出甑時均勻倒在囤撮上。在裝桶前,清掃凈發(fā)酵桶(池)和晾堂,撒稻殼少許,攤開囤撮中的配糟,用木锨刮平。攤涼面積要適當寬些,約5O平方米。 出箱攤涼:揭開箱上的草簾、竹席,檢查培菌糟。將箱板撤去,用木锨把培菌糟平鋪在配糟上,要厚薄均勻,犁成行,攤涼一定時間,收堆裝桶。 裝桶:先將預留的配糟150~200公斤裝入桶底作底糟(厚約10厘米),撤少許稻殼,隨即裝入混合糟,邊裝邊踩緊,蓋上面糟。裝完,適當上熱水或不上水。泥封發(fā)酵。 發(fā)酵管理:泥封后24小時檢查吹口,以后每隔24小時清桶一次,同時檢查吹口。正常情況是:頭吹有力;二吹要旺,氣味醇香;三吹趨于微弱,氣味刺鼻;四吹以后逐漸斷吹。從吹口強弱、大小、氣味,可判斷發(fā)酵情況。 注意事項: 配糟質量 配糟酸度、水分和疏松程度可以影響混合糟酸度、發(fā)酵升溫、發(fā)酵快慢和酒精濃度,淀粉含量對出酒率也有影響。要實現(xiàn)正常生產,配糟質量應力求穩(wěn)定。因此,操作時不能單純考慮當排發(fā)酵要求,還要著重考慮對下排配糟質量的影響。正常的配糟質量為酸度1.1O~1.18,水分67%,稻殼含量12%,淀粉含量5%~5.1%。熟糧水分重、裝桶溫度和箱老嫩配合不好、出箱和發(fā)酵溫度過高時,發(fā)酵生酸常多;出箱老、發(fā)酵溫度低,配糟水分常增大;當箱桶配合不當,發(fā)酵不正常,以及稻殼用量過少時,配糟會顯膩。配糟淀粉在正常發(fā)酵情況時,應該是含量低的出酒多。但在實際操作中,有時出酒不多,而配糟淀粉顯著減少,這是熟糧水分重或出箱過老,淀粉無形損失增大的結果。生產中應根據(jù)配糟質量變化情況。注意加以調整。若當排配糟質量很差、酸度大、水分重、顯膩等,淀粉含量雖高亦不能多留,否則會引起連續(xù)低產。 配糟用量 使用配糟是為了調節(jié)溫度、酸度、含酒量,利用殘余淀粉和提高蒸餾效率,從而提高淀粉出酒率。因此,配糟的使用比例十分重要,它直接決定發(fā)酵糟的混合酸度、酒精濃度和發(fā)酵升溫。用量過少,酒精濃度過高,發(fā)酵溫度高,阻止了發(fā)酵正常進行;用量過多,酸度大,發(fā)酵緩慢,工作量大,煤耗多。據(jù)經(jīng)驗,混合糟中每產酒1%時的升溫系數(shù)為1.2~1.4。為了減輕勞動強度,節(jié)約煤炭,配糟用量應適當。 配糟溫度 配糟溫度高低對裝桶溫度、發(fā)酵速度有直接影響。要求做到裝桶時剛好合適,不能高,高了不易晾涼,易造成溫度不勻;更不能低,低了達不到進桶溫度要求,出酒率低。必須在頭天結合天氣、收箱溫度,注意掌握好囤撮數(shù)量,使每日裝桶時溫度均勻合適。如果氣候突然變化,上班時檢查囤撮內糟子偏熱,可踩動撮邊,使糟子開口散熱;倒糟子時端起撒開,用锨揚、電扇吹或擴大攤涼面積等。配糟過涼可減少用量、縮短攤涼的時間,或換一部分熱糟子。 關于裝桶條件的配合 1)控制好底糟和面糟。發(fā)酵桶中加底糟和面糟有下列作用:其一,保證正常的糖化和發(fā)酵作用。發(fā)酵桶的底部接近地面,散熱快;桶面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散熱也較快,使接近底面的發(fā)酵糟的溫度容易下降,影響正常的糖化發(fā)酵;其二,防止酒精成分損失。在發(fā)酵過程中,由CO2 帶出和由于溫度高而自然揮發(fā)跑出的酒精,可被面糟吸收,從而減少酒精損失;其三,減少淀粉損失,使殘留在配糟中的淀粉繼續(xù)被利用,提高出酒率。 2)關于底面糟的數(shù)量和溫度問題。在正常情況下,底面糟的使用量,約等于新投料經(jīng)發(fā)酵蒸餾后糟子的重量,即相當于每日的丟糟量。這種可使發(fā)酵桶的總用料數(shù)經(jīng)常保持不變。根據(jù)總的用量,隨季節(jié)和氣溫的變化,確定底面糟用量,一般底糟約占總量的2/3,面糟占1/3。底面糟的溫度,冬高夏低,與混合糟保持一致。為了保證正常發(fā)酵,底面糟溫度可比混合糟高2~3℃。 3)發(fā)酵總速度。發(fā)酵溫度上升大約與發(fā)酵產酒的速度一致,速度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產酒。發(fā)酵速度在冷熱季可調整發(fā)酵時間,如6天或5天,但一般不隨意變動。因此,必須控制好發(fā)酵速度。影響發(fā)酵速度的因素有團燒溫度、出箱老嫩、混合糟酸度、熟糧水分等。正常的發(fā)酵速度為:5d發(fā)酵頭吹升溫1O%,二吹升溫45%。頭吹太快,出酒差些。 4)糖化發(fā)酵速度的配合問題。發(fā)酵總速度應當控制適當,糖化和發(fā)酵速度也要平衡,否則發(fā)酵不正常,都會少產酒。除熟糧水分重、原糖多、糖化速度快外,團燒溫度高,可促進糖化,抑制發(fā)酵;酸度適宜可促進發(fā)酵。在實際操作中,主要是通過上述因素的互相約束來使糖化、發(fā)酵速度達到基本平衡的。再通過培菌糟、配糟溫差盡量達到完全平衡。糖化發(fā)酵速度是否平衡,可從吹口氣味檢查。根據(jù)經(jīng)驗,吹口氣味一般為3種:培菌糟熱,帶甜氣;配糟熱,帶糟子酸氣;雜菌多,酵母衰老,帶刺鼻氣(可能是醛類)。正常的發(fā)酵,頭吹涼悠悠的帶甜香氣,糟子氣、刺鼻氣兼而有之,都不明顯。二吹猛,甜、酸氣,不刺鼻,不帶糟子氣。若糖化發(fā)酵速度配合不好,如有時培菌糟熱,糖化快,發(fā)酵跟不上,過量的糖使頭吹帶甜。有時配糟熱,發(fā)酵快,頭吹帶酸味;有時箱嫩,配糟涼,酵母增殖多,糖量不足,酵母早衰;或感染雜菌,頭吹刺鼻等。糖化快或發(fā)酵快都會導致生酸大,出酒率低。裝桶條件查對表是四川糯高粱小曲酒生產經(jīng)驗的總結。從本質上認識了發(fā)酵中團燒溫度、原糖、熟糧水分、酸度等因素的內在聯(lián)系??紤]了發(fā)酵總速度和糖化、發(fā)酵速度的平衡問題,把促進或抑制發(fā)酵的矛盾統(tǒng)一了起來,指出了生產不正常時扭轉生產的途徑,提供了不同季節(jié)達到高產的有效辦法,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要的意義。根據(jù)裝桶查對表,在實際掌握中,為了提高出酒率,進桶團燒溫度要盡可能控制在23~25℃之間。室溫高時要接近室溫,室溫低時要提高配糟溫度。根據(jù)酸度高低掌握熟糧水分,配糟酸度在1.10~1.18之間較合適。酸高熟高粱水分要輕,更高可減少配糟或多用稻殼,使本排少受損失,下排正常。酸不足,加底鍋水。根據(jù)熟糧水分掌握出箱老嫩,水分多時,出箱原糖可以少些;水分少時,出箱原糖要求多些。正常的箱是小泡子,原糖3%~3.4%。任何情況不能出老箱。此外,根據(jù)吹口氣味,決定配糟溫度、培菌糟與配糟溫差及攤涼時間。要求團燒溫度合適,吹口氣味正常。嚴防雜菌侵入,搞好清潔衛(wèi)生,縮短培菌糟攤涼時間。培菌糟攤涼最易感染雜菌,不攤涼進桶溫度又太高。要縮短攤涼時間,可把箱溫控制得低些,還要加大攤涼面積,并用風扇扇冷。裝桶前要將發(fā)酵桶四周用清水洗凈,可減少雜菌感染機會,熱季尤為重要。配糟在囤撮內攤得過薄,或在晾堂攤涼時間過長,會造成雜菌感染繁殖,溫度升高,糟子反燒,頭吹猛,吹氣刺鼻,出酒率低。 (五)蒸餾工序 要求:截頭去尾,酒度63度以上;不跑汽、不夾花吊尾,損失少。 要點: 黃水早放;底鍋水要凈;裝甑要均勻疏松,不要裝得過滿;火力大且穩(wěn),流酒溫度控制3O℃,酒尾要吊凈。 操作方法: 放黃水:在放泡糧水后,即可放出發(fā)酵桶內的黃水,第二天開桶蒸餾。 裝甑:在裝甑前,先洗凈底鍋,安好甑橋甑箅,在甑箅上撒一層熟糠。同時,揭去發(fā)酵桶上的封泥,刮去面糟(放在囤撮內,留到最后與底糟一并蒸餾,蒸后作丟糟處理),挖出發(fā)酵糟2~3撮,端放甑邊,底鍋水燒開后即可上甑。先上2~3撮發(fā)酵糟,邊挖邊上甑,要疏松均勻地旋散入甑,探汽上甑,始終保持疏松均勻和上汽平穩(wěn)。裝滿甑時,用木刀刮平(四周略高于中間),墊好圍邊。上甑畢,蓋好云盤,安好過汽筒,準備接酒。 蒸酒:蓋好云盤后,檢查云盤、圍邊、過汽筒等接口處,不能漏汽跑酒;掌握好冷凝水溫度和火力均勻;截頭去尾,控制好酒度,吊凈酒尾。 配糟管理:蒸餾畢,糟子出甑,擺放在囤撮上,作下酢配糟用。囤撮個數(shù)和擺放形式,視室溫變化而定。 注意事項 ① 發(fā)酵糟過濕(特別是下層),應酌加熟糠。 ② 注意底鍋水應清潔,否則會給酒帶來異味,影響酒質。 ③ 必須探汽裝甑,不能見汽裝甑,否則會影響出酒率。 (六)貯存 要求: 基礎酒經(jīng)嘗評、分析后,按質分級入庫陳釀。 陳釀設備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陶壇或不銹鋼貯酒罐。 操作方法: 組織嘗評人員對當天收集的基礎酒進行嘗評、分析,并劃分質量等級。將基礎酒分級入庫陳釀,做好入庫記錄和標識,并持續(xù)跟蹤基礎酒在陳釀過程中的質量狀況。根據(jù)生產情況及時并壇。 三、川法粳高梁小曲酒工藝操作控制條件川法小曲白酒傳統(tǒng)采用糯高梁,現(xiàn)在糯高粱產量遠不能滿足白酒生產所需,所以普遍使用粳高粱(或雜交高粱)來生產小曲酒。故將粳高粱小曲酒工藝操作控制條件介紹如下:①泡糧6-8小時,干發(fā)8~10小時;②初蒸16~18分鐘,悶水14~20分鐘,復蒸80~90分鐘;出甑時100公斤干糧增重至220 公斤左右,化驗水分60%~61%,收箱水分57%~58%;③ 用曲量0.6%,培菌期25.5~26.5小時,35.8~36℃出箱,化驗原糖4%~4.5%;④配糟3倍左右,混合前培菌糟,配糟溫差4~5℃,團燒溫度24.5~25℃,旱桶,5天發(fā)酵,發(fā)酵最高溫度3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