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鵑,圖片來源:新浪 “布谷、布谷”——這是大杜鵑,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布谷鳥的叫聲。在許多人的童年印象里,布谷鳥應當是一種小巧可愛的鳥類,而現實中的大杜鵑,不僅體形比較大,與鴿子相仿,而且“面相”看起來很兇,隱隱透露出一種詭異。初次見到真容,還真有點“毀童年”。 大杜鵑(簡稱杜鵑)是一種具有“寄生”習性的鳥類。它并非像寄生蟲或寄生植物一樣依附在宿主的身上討吃喝,它的寄生方法叫做“巢寄生”,就是把自己的蛋產在其他鳥類的巢穴里,讓別人替它養(yǎng)孩子。杜鵑本身不會營巢,也不會孵蛋。但是,它能夠“巢寄生”超過一百種不同的鳥類,孵化后的雛鳥將在“養(yǎng)父母”的撫養(yǎng)下順利成長。一種濕地鳥類——“東方大葦鶯”(簡稱葦鶯)常會成為杜鵑“巢寄生”的受害者。 盛夏七月,葦鶯迎來了一年中談情說愛的季節(jié)。它們一雄一雌組成小家庭,共同營造“育嬰室”。葦鶯在水邊的蘆葦叢里做巢。它們首先選擇幾株堅固的蘆葦作為棟梁,再采集葦葉、葦穗、羽毛等材料將葦桿拉近,隨后反復纏繞,精心編制,直至建成一個茶杯形狀的巢。 從葦鶯開始筑巢后不久,準備進行“巢寄生”的雌性杜鵑便會飛到附近的樹枝上,偷偷地探頭觀望。葦鶯夫婦當然不歡迎這個不速之客,它們奮力地追逐驅趕杜鵑。怎奈何杜鵑的體形比較大,而且還 “死皮賴臉”,總是想法設法在這片巢區(qū)內“潛伏”。 短短幾天之后,雌性葦鶯產下了五六枚蛋。趁著葦鶯夫婦雙雙離巢覓食,杜鵑看準機會迅速地飛進葦鶯的巢中。在這個必須爭分奪秒的節(jié)骨眼,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叼起一枚葦鶯蛋,把蛋吃掉,然后再在巢中生下一枚自己的蛋。杜鵑的產卵過程只有短短的幾秒鐘,眨眼之間它已經大功告成,接著飛離了“作案現場”。從此以后,不論是杜鵑蛋的孵化還是雛鳥的喂養(yǎng),一切任務全都落到了葦鶯父母的身上。 杜鵑的“巢寄生”實在是很高明。杜鵑的蛋不論是大小、形狀、顏色都和葦鶯的蛋十分相似。葦鶯無法從一窩蛋里分辨出那枚是外來者的蛋,只好將所有蛋一起孵化。 杜鵑的孵化期比葦鶯短一些。小杜鵑比小葦鶯更早破殼,更早享受養(yǎng)父母的照顧。小杜鵑一出世,眼睛還沒睜開,肉色的身體還沒長毛,本能便開始驅使它,跌跌撞撞地將巢里的葦鶯蛋一個接一個地擠出去。倘若有小葦鶯已經率先出殼,小杜鵑也毫不留情,它會把毫無反抗能力的葦鶯雛鳥推出巢外,任由它掉進蘆葦下方的水中溺死。 過不了多久,巢中僅剩下小杜鵑一個。覓食回巢的葦鶯父母把小杜鵑當作自己的親生骨肉,每天辛勤地哺育它。養(yǎng)父母帶回的蟲子全部被小杜鵑獨占了。過了一段時間,小杜鵑長出了羽毛,變成了一個深棕色的肥球。它的體形、樣貌、羽毛顏色都與葦鶯有了很大差距,但葦鶯父母依舊一心一意地將喂養(yǎng)它。 葦鶯哺育杜鵑雛鳥(圖片來源:鳥網) 葦鶯哺育杜鵑雛鳥2,圖片來源:新浪 葦鶯哺育杜鵑雛鳥3,圖片來源:新浪 在養(yǎng)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小杜鵑成長得很快,漸漸地,鳥巢已經裝不下它了。它撲騰到附近的樹枝、蘆葦上,每天依然張著大嘴,貪婪地索要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杜鵑的外貌也越來越像它的“親媽”。大約一個月之后,小杜鵑已經能夠獨立生活,它將在同類的召喚下拍拍翅膀離開了自己的養(yǎng)父母,從此再也不回來。直到此時,這場“巢寄生”的鬧劇才終于落下帷幕。 在大自然中,鳥類的行為充滿了新奇和奧秘,還有許多故事等待我們去探索。在生態(tài)平衡中,杜鵑和葦鶯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們都是勤勞的食蟲鳥。尤其是杜鵑,它偏愛食用其他鳥類不敢啄食的松尺蠖(huò)、松毛蟲等害蟲,為保護樹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人們因此將杜鵑譽為“森林衛(wèi)士”。 |
|
來自: ??菔癄€???/a> >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