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林 來自美到令人窒息的唐詩 00:00 01:36 歌名|楓林,來源|劍俠情緣《長安古意(節(jié)選)》 【唐】盧照鄰 寂寂寥寥揚(yáng)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 躋身不了繁華,空留落寞的背影,在千年后成為一片寫意:滿床的書香透過時光的縫隙,體貼著日夜孤獨的思考者,仍有桂花香暗盈袖。我,是純粹的書生,天地洪荒,于無涯的歲月中掩卷嘆息,卓然獨立。 這樣的寫意,在精心至極的繁復(fù)工筆之后脫穎而出。不禁疑惑盧照鄰是有意為之,以幾筆疏淡來對抗初唐宮廷中主流文學(xué)的典雅富麗和輕艷綺媚。而對抗的本源,是鋪排的工筆沒有得到主流的認(rèn)可。 也曾是白衣飄飄,來自唐代五門望族中的“范陽盧”,少年時代師從一方大家曹憲、王義方習(xí)經(jīng)史,直到受到鄧王的愛重。鄧王將他比之司馬相如。 也曾希望像司馬相如一樣,客游梁園、結(jié)交天下之才;家貧無業(yè)、琴挑佳人;賣車結(jié)壚,反獲家財;一賦動帝王,招封至京城;出使西南,不辱使命;榮光歸來,去官閑居;長門求賦,一賦千金,那樣萬古流芳的傳奇。 所以,起初的他像宮廷中的文臣一樣,作著皇帝最喜歡的詩:吟詠自己安享富貴的閑情逸致,那份小資的自足之情;抑或通過描繪帝王城居的宏麗繁盛來謳歌太平。滿紙的六朝遺風(fēng),更有一些艷情,甚至色情。 然而,終于沒能冉冉而升。房玄齡、杜如晦、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dá)、虞世南、顏相時、許敬宗……一個個名字如今讀來,眼前呈現(xiàn)的就是氣宇軒昂、清平開闊的貞觀。他沒能獲得弘文館這些學(xué)士的認(rèn)可,瀛洲在水一方,是此生去不了的地方。 也許是宿命。這宿命的陰影還籠罩在與他齊名的三人身上:王勃、楊炯、駱賓王。當(dāng)吏部侍郎李敬宗將四人推薦給典選大員裴行儉時,裴行儉給四人算了一命:“炯頗沉默,可至令長,余皆不得其死!”楊炯的仕途果然止步于盈川縣令;二十八歲的王勃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幾年后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駱賓王則做了討伐武則天的徐敬業(yè)的秘書,撰寫了那篇著名的《討武瞾檄》,后兵敗身亡,也有他最終出家的傳說。 預(yù)言一一應(yīng)驗。 不管盧照鄰相不相信自己的命運(yùn)正向著裴行儉的預(yù)言行進(jìn),他都在長安和洛陽兩座都城中郁郁寡歡。彼時他時運(yùn)已去。愛重他的鄧王英年早逝,盧照鄰去了益州新都做縣尉,任滿后漫游蜀中,這時候,他的風(fēng)疾日益加重。當(dāng)他被迫遠(yuǎn)離宮廷、蹭蹬下僚時,才發(fā)現(xiàn)主流文學(xué)的矯情。江湖之遠(yuǎn),在野者的直率、激烈、憤懣足以抵抗廟堂之上的悠閑、富貴、淡雅。因為未曾躋身,反思時才想得更清楚;因為遠(yuǎn)離,回望才看得更真切。 他以身外身回顧這場盛世繁華。 一時香車寶馬,川流不息。玉輦縱橫、金鞭絡(luò)繹、龍銜寶蓋、鳳吐流蘇,更有游絲繞樹、嬌鳥啼花、碧樹銀臺、合歡窗欞,一派長安城中豪門貴族競爭豪奢、追逐享樂的景象。 一時豪門中豢養(yǎng)的歌兒舞女行云著蟬鬢,初月上鴉黃,含嬌含態(tài)。而這些女子也曾有對愛的憧憬: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至于御史府中和廷尉門前,直是朱城玉道,翠金堤。莫道杜陵北、渭橋西,俠客芙蓉劍,抑或娼家桃李蹊。紫羅裙,清歌囀,人如月,騎似云。北里三市中,盡是弱柳青槐、佳氣紅塵,羅襦寶帶解,燕歌趙舞忙。 然而再怎樣的爭構(gòu)纖微、競為雕刻,再怎樣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都是身外身的冷眼旁觀,唯一不忘的是以市井的放縱改造宮廷的墮落,以大膽代替羞怯、以自由代替局促,大開大闔,坐看紅塵。 爾后,才有這幾句抽離繁華之外的驚警: 節(jié)物風(fēng)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yáng)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 最明亮?xí)r總是最迷惘,最繁華時總是最悲涼,只因預(yù)見萬物將在滄海桑田中老去,滿堂金玉,最終冢前青青草木。對于盧照鄰而言,唯有獨坐小樓成一統(tǒng),憂患而作、發(fā)憤著書,才能擺脫以道自任的人生抱負(fù)和經(jīng)世致用的政治情懷破滅后的寂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亦同。前有西漢揚(yáng)雄獨坐子云居,如今盧照鄰也在滿床書中任思想逡巡。 揚(yáng)雄說:“知玄知默,守道之極,爰清爰靜,游神之庭,惟寂惟寞,守德之宅。”守道之人追求的是謙退靜默,不求聞達(dá),超然于物外,才能游于神庭,唯有甘于寂寞的人,方可留存一份高尚。 那份繁華,無緣得觸。仕宦的失意換取詩歌史上的成就,屏蔽了初唐宮廷的靡靡之音,呼喚著盛唐高揚(yáng)之音的到來。是失是得,幾十年后,一位偉大的詩人在讀罷“初唐四杰”的詩歌后長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千年后,另一位偉大的詩人、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的課堂上贊美了這首《長安古意》:“這癲狂中有戰(zhàn)栗,墮落中有靈性……如今這是什么氣魄!對于時人那虛弱的感情,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長安古意》,仿佛就是為了杜甫和聞一多而作。盧照鄰足以釋懷,在時間無涯的荒野里,重要的不是早一步或晚一步,而是終于有人向你走來。異代不同時,才是最難得的相遇。 他的寫意,終有人識。仍有桂花飛來飛去,點破千年的寂寥。 《長安古意》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美到令人窒息的唐詩 「最受歡迎唐詩專屬公眾號,品味唐詩三百首」 古文 | 唐詩 | 宋詞 | 元曲 | 國學(xué)經(jīng)典 一首唐詩,一個故事,每天背一首
|
|
來自: 雁飛云 > 《國學(xué)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