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北匈奴(東漢)
戰(zhàn)爭概述:公元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東漢派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萬人歸附。公元90年、91年東漢軍又兩度出擊金微山大敗北匈奴軍,北單于被迫率眾西遷,
將星指數(shù): ★ 竇憲 精彩指數(shù):★ ★ ★
政治影響指數(shù):★ ★ ★ ★
戰(zhàn)爭深度解析:
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軍攻占了羅馬城,末代皇帝、6歲的羅慕洛被俘,西羅馬帝國自此滅亡,輝煌的羅馬時代正式結(jié)束。
然而誰才是摧毀羅馬帝國最大的“上帝之鞭”?
當然是阿提拉和他的匈奴帝國。
公元前290年左右,一群稱為匈奴的民族出現(xiàn)在了歐洲的歷史舞臺上,他們先是征服了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帝國,隨后又渡過頓河,向東西哥特人發(fā)動了攻擊,占據(jù)了南俄羅斯草原,
而被匈奴人擊敗的東西哥特竄入羅馬帝國,在已是危機重重的帝國內(nèi)叛亂,在公元378殺死了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
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大單于領(lǐng)導(dǎo)下,又開始向西大規(guī)模入侵,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而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為躲避匈奴人的殺掠,紛紛向西羅馬腹地進軍,西哥特人更是在410年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
匈奴人在歐洲建立了以匈牙利平原的匈奴帝國,在阿堤拉時代,他們的疆域 疆域東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萊茵河,南到阿爾卑斯山,讓整個歐洲都沉浸在對匈奴人的恐懼之中。
然而,歐洲的歷史舞臺上怎么會突然冒出這樣的一群野蠻種族呢?后世的歷史學(xué)家們都把目光放到了公元1世紀左右的東方,在漠北蒙古草原上,北匈奴人的西遷。
經(jīng)過西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三次強勢出擊后,作為東周秦漢時期北方最強勢少數(shù)民族勢力的匈奴開始走向衰落,
與此同時,漢明帝開始派班超出使西域,開始了對北匈奴人在西域勢力的瓦解。 天山之戰(zhàn)后的北匈奴人陷入了內(nèi)外交困中,頻頻的有部叛逃歸附漢庭和南匈奴,對西域各國也失去了控制。
對經(jīng)過光武、明、章三帝近五十年修養(yǎng)生息的東漢政府來說,北匈奴其實只是小菜一碟,是否徹底收拾這個幾百年頻擾漢境的這幫馬上強盜,東漢政府內(nèi)部是有爭議的。從漢明帝到漢章帝都不愿在北事上再大動干戈,而且部分大臣認為,南匈奴人之所以歸附漢庭是因為北匈奴人的威脅,如果一舉鏟除北匈奴,反而會造成南匈奴的強大,強大的南匈奴必然會對漢庭重新造成威脅。
所以面對北匈奴這頭落水狗,喊打喊得最兇的是他的兄弟南匈奴,幾度向東漢政府上書要求聯(lián)兵出擊北匈奴,而鮮卑等其它部落也開始落井下石,開始欺負起曾經(jīng)的老大哥,于章和元年大破北匈奴并斬殺了北匈奴優(yōu)留單于,引發(fā)了北匈奴大亂,北匈奴屈蘭、胡都等58部20余萬人降漢。
此時的南匈奴人再度向東漢政府上書,要求聯(lián)合出兵,一舉剿滅北匈奴人。
此時的東漢政府,漢和帝年幼,真正當家作主的是年輕的竇太后,對面朝延上下一片反對出征之聲,年輕的竇后采納了耿秉以戰(zhàn)去戰(zhàn)的戰(zhàn)略方略,力排眾議,把落水狗打到底,先滅北匈奴,再在北匈奴重新扶立親漢單于,保持南北匈奴分峙的局面。
竇憲有了陽光就燦爛,招朋引類,打擊異己,沒兩天就不知天高地厚,管起了妹妹竇太后的私生活來,看到都鄉(xiāng)候劉暢屢屢被竇太后召見,很是受竇后的寵愛,竇憲很是吃醋,妒忌并害怕劉暢搶了自己的風(fēng)光,竟然派人暗殺了劉暢。
本來再沒出頭機會的竇憲卻迎來了一根救命草。他打探到了南匈奴來使請求聯(lián)合出擊北匈奴的事。 對這個妹妹的思想竇憲了如指掌,知道竇太后想與北匈奴一戰(zhàn),建立漢武帝一樣的榮光偉業(yè),所以竇憲非常識時機的上書竇后,要求帶兵出擊北匈奴,戴罪立功。
漢和帝元年(公元89年),竇憲被任命為車騎將軍,耿秉為副將,率漢軍精銳八千,南匈奴騎兵三萬多人,羌族八千多人,組成了一支四萬余人的騎兵部隊,分三路出師,聚于涿邪山(今中國西北部的蒙古阿爾泰山),竇憲打探到北匈奴單于駐扎在稽落山(今蒙古共和國西南部)就派一萬多精銳騎兵分三路馳襲圍殲北匈奴單于部,在稽落山大敗北匈奴,北匈奴單于向北逃跑,竇憲率部向北一路追擊,一直追擊到了燕然山(今蒙古共和國杭愛山)。
稽落山一戰(zhàn),共消滅了北匈奴1萬2千余人,俘獲牛羊豬馬百余萬頭,令北匈奴溫犢須等81部近二十余萬人歸附漢室,基本消滅的北匈奴的主力,成為東漢對北匈奴戰(zhàn)爭的關(guān)鍵戰(zhàn)役。
公元90年和91年,竇憲又趁勢兩度出擊北匈奴,北匈奴人在東漢政府與南匈奴的連續(xù)打擊下,于公元91年,北匈奴單于率部遠走烏孫,北匈奴人退出了漠北,開始了匈奴人漫長的西遷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