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心里有著很多很多的困惑,一直都在尋找答案。不能說《論語》給出了唯一的答案,但是它給我們的尋找提供了一個坐標(biāo)?!诘?/p>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其實,人們面對過錯的時候,怎么去觀察他們,有兩點很重要:第一點,就是犯錯之后的態(tài)度。用孔子學(xué)生子貢的話說,君子不是不犯錯,但君子之過如同日月之食,太陽和月亮都在天上,太陽再燦爛也有日食,月亮再皎潔也有月食。所以,“過也,人皆見之”,他錯就錯了,大家看得見,是明擺著的;“更也,人皆仰之”,改了之后他還好端端的,你還得仰望他。 所以,君子“過則勿憚改”,錯就錯了,別怕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錯了不改才叫過錯。這一點很重要,錯就錯了,馬上改。 第二點,真正的君子還有一個特點,叫“不貳過”,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不犯同樣的錯誤。人這一輩子是可以犯錯誤的,但是犯錯誤也要有點品質(zhì),也要高級一點,我們不能屢屢犯同樣一個錯誤。 關(guān)于孝敬的方式 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p> 今天的孩子,很多都是少年壯志,遠(yuǎn)離家鄉(xiāng)去求學(xué)或者工作,父母在的時候怎么能不遠(yuǎn)游呢? 當(dāng)然,孔子還說了后一句話,叫“游必有方”。意思是說,如果你一定要出遠(yuǎn)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好讓父母知道,少點擔(dān)心。換句話說,就是你真正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要去做的大事,是可以走的,但是走了之后,要對父母有一個交代。 真正的孝敬,是一個人把對自己長輩的心推及社會。孟子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就不僅是孝,而是仁愛了。每一個人都希望在社會上安身立命,能夠去做更多的事情。如果人人都用這樣的心去做事,那就好了。 關(guān)于時間的流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孔子有時也很傷感?。何覀冋l能逃得過年華的流逝? 朱熹說,為什么孔子要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呢?就是用天地自然不停的變化來比喻人生,人生那些過往的已經(jīng)過去了,而新來的又過來了,沒有一刻停過,這是道體的本來面貌啊;孔子用河水奔流來比喻它,非常明白,就是要提醒人們要時時省察,不可間斷。 這就像李白所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蔽覀兛偸沁@樣迎來送往,活在似水流年之中,那我們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呢? 孔子曾經(jīng)跟子路說:“別人問你老師是什么人,你為什么不告訴他,說我是一個發(fā)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呢?” 孔子的意思是,我在我該做的事情上發(fā)憤努力,連吃飯都可以忘掉,但是我的生命狀態(tài)是樂而忘憂的。人為什么老讓那么多憂思繚繞縈回于心呢?人不能活得快樂從容一點嗎?如果快樂從容地面對似水年華,那我是不曉得衰老會要到來的。 關(guān)于學(xué)習(xí)的方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怎么跟他學(xué)呢?無非見到好的東西就跟他學(xué),見到不好的東西就在心中警戒自己一下,以免犯同樣的錯誤?!?/p> 今天我們提起的孔子,都知道他在歷史上被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很多人都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孔子離我們今天的時代這么遠(yuǎn),當(dāng)時物質(zhì)生活那么貧瘠,孔子是怎樣形成他的思想體系的?他從哪兒學(xué)的? 很簡單,他是從人身上學(xué)到的??墒牵呛唵蔚貙W(xué)嗎?他是綜合感悟,最后形成自己的體系??梢姡@個世界上,其實法無定法,師也未必有常師。 關(guān)于人生的境界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子貢問孔子:孔圉這個人為什么得到“文”的謚號?孔子回答說:這個人聰敏勤勉而又好學(xué),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的謚號叫“文”。 一個人內(nèi)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愿意好好去學(xué),甚至樂意向比自己差的人去請教問題,這是一種難得的態(tài)度。 這種態(tài)度后來被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進(jìn)一步表達(dá)過。曾子說:“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p> 我們想一想,一個人越是劍拔弩張、凌厲過人,是不是越容易受到冒犯?只有一個寧靜的人,才可以做到“犯而不校(較)”。這樣好學(xué)而又虛心、充實而又寧靜的狀態(tài),是曾子羨慕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