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此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時孟郊居官溧陽尉,為迎養(yǎng)其母而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fā)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詩人50歲才任溧?陽縣?尉,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燕詩示劉叟 白居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翻譯】 在一戶人家的梁上,有兩只燕子,一雄一雌,輕快的飛舞著。它們口銜著泥,在兩椽之間筑了個鳥巢,生了四只小鳥。這四只小家伙,一天接一天的長大,片刻不停的叫,不斷的向父母乞食,好像永遠吃不飽似的,可是,捕捉活的小蟲并不容易??!為了捕蟲,他們的爪和嘴都快破了,但仍不覺得疲倦,只是不斷地、重復地,在捕蟲、喂食。片刻之間, 便往來穿梭忙碌了十多次,如此勞苦,僅僅只是擔心巢里的愛兒吃不飽得挨餓。辛苦的三十天哺育期里,小鳥一天比一天肥壯,母燕卻因操勞過度而漸漸消瘦。盡管如此,母燕卻不愿多休息,還是不辭勞苦地教小燕鳥語,一個接一個的幫它們刷羽毛。終于有一天,小燕的羽毛和翅膀全長齊了,可以飛了,便帶領(lǐng)著它們飛上庭院的樹枝上。想不到的是,小燕們一得到自由,便馬上舉起了翅膀,頭也不回地隨風四散飛走了,盡管雌雄雙燕邊追邊呼叫,叫到嗓子都啞了,還是叫不回小燕們,最后只好無奈的飛回空空的鳥巢里,一整夜傷心地悲鳴個不停。燕子啊,你們別傷心。應該好好地回想你們還小時,高飛背棄母親的那一刻。你們父母當時是什麼感覺,現(xiàn)在應該體驗到了吧。 【賞析】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span> 就在讀者深陷於詩句所營造出來的美好家庭氣氛時,白居易筆鋒一轉(zhuǎn),“殘忍地”將這個美滿家庭推向悲情。被“引上庭樹枝”的小燕子們,仗著羽翼已成,趁父母放松對自己的約束時,做出了令其父母,及讀者都感到愕然、驚慌失措的事:“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了。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span> 讀到這里,相信我們都免不了為雙燕的遭遇而感到悲傷,啞然無言。一句“聲盡呼不歸”赤裸裸地表達了雙燕在受到離棄時的驚慌、焦慮與絕望。它們對子女的愛越深,所受的傷害也越深。原本熱熱鬧鬧的家,瞬間成了冷清清的空窩,這兩夫婦,除了傷心絕望的啁啾終夜,還能做什么呢?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span> 最后兩聯(lián),詩人以第一人語安慰燕子勿悲傷,應當反思年幼時是不是也曾那樣殘忍的傷害了最疼愛自己的父母。當然,燕子聽不懂人話,這句話的對象,恐怕是劉老頭而不是燕子吧?詩人也真滑頭,知道劉老頭少年時德行有虧,忍不住想訓責一番,但礙于他是長輩,不宜直接說教,結(jié)果語氣最嚴肅的這一段,只好對燕子說了。反正劉老頭心里有數(sh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