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一直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街談巷議時頻繁出現(xiàn)的詞語,它是總么由來的呢?要從西周說起。 歷史課本上西周政治的兩項壯舉是創(chuàng)立了當(dāng)時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周天子將土地和人口對一些有功之臣、上古帝王之后代和王族成員的賞賜,賞賜的土地叫封邦,周天子幫諸侯在賞賜的土地上建立政府、政權(quán)叫做建國,這就封建二字的本意,也就是分封制。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里,是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權(quán)地位,維護統(tǒng)治集團的穩(wěn)定與團結(jié)的有效工具。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所謂立子以貴不以長就是傳承人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要選擇正妻所生的出生較為高貴的后代當(dāng)中的一個,這個繼承者就可以繼承傳承人的爵位和官職,這也就是嫡長子。問題來了,其他的庶子該如何? 依照西周時代的分封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無疑是周天子地位最高,擁天下而居‘中國’。其次是諸侯。最后是大夫。依照宗法制,諸侯和大夫的次子、庶子也能開宗立派,嫡長子的叫大宗,次子、庶子的叫小宗,分封制又規(guī)定:天子的小宗是諸侯,諸侯是國族的大宗,諸侯的小宗是大夫,大夫是氏族的大宗,大夫的小宗是士,士是宗族的大宗,至于士的次子、庶子可以成為家族的族長,都有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 天長日久,子生孫,孫生子,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嫡長子的地位毋庸置疑,泰山一般不可撼動,貴族小宗的人數(shù)卻越來越多,于是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階層:小宗之人,也就是當(dāng)時的‘小人’。 嫡長子這邊可是順心如意,天子之子是王子,諸侯之子是公子,大夫之子是君子,這是不論嫡庶的,君子的嫡長子還是君子,也就是士,可以做族長,也仍然是君子,君子即君主之子,就是當(dāng)時的‘君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