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的實踐研究 朱 煜 一、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的研究背景分析 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xiàn)實,表達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從語文教學的角度看,作文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的一種形式。學生學習了字、詞、句,必須通過經(jīng)常使用,才能真正掌握。寫作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練習機會。每篇文章的完成都離不開遣詞造句,謀局布篇。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時,也就是在不斷地鞏固已學的字、詞、句,并培養(yǎng)自己的表達能力。從兒童發(fā)展的角度看,作文是他們思想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葉圣陶先生說:“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币虼耍部梢赃@樣說,作文是生活實踐(觀察事物)、思維(分析事物)、語言(用文字表達事物)的統(tǒng)一。 由于作文是多種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所以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半y”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無趣。費時許多,效果不佳。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三個問題則較為突出且急需解決: 第一,學習作文起步不扎實。 雖然現(xiàn)在各種小學語文教材中從一年級就有了作文教學的內容,但是教師往往對此重視不夠。殊不知,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表明,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一、二年級正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教師對于簡單的說話、寫話練習不精心備課、教學,必然影響學生正確的語感和良好的作文心理機制的形成,從而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造成不少中、高年級學生的作文語句不通,表達不清,繼而對作文產(chǎn)生畏難情緒。 第二, 小學作文教學序列不明確。 現(xiàn)在的許多教材都是將閱讀和作文二部分編在一起的綜合型教材。這樣的教材一方面有讀寫結合的優(yōu)勢,但另一方面也有其弊端。一本小學語文課本中,閱讀教材的數(shù)量要大大多于作文教材。于是,閱讀教材便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組合成數(shù)個系統(tǒng)的教學單元。而作文教材則無法做到這一點。這樣的情況首先造成作文教學序列不明確。作文能力的形成和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樣的,都有其客觀的規(guī)律。需要經(jīng)過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反復實踐的過程。沒有一定的教學序列,就可能使作文教學在一個個單獨練習中循環(huán)往復,無法前進。其次,造成學生對小學階段的作文學習的內容(如各種文體,各種體裁等)特點不能形成清楚的認識。小學生作文中常出現(xiàn)偏題、中心不明等錯誤的原因就在于此。經(jīng)常出錯,又不知如何改正,學生的作文興趣就會大受影響。再次,教師面對這樣的教材常會不自覺地將主要的教學精力放在閱讀教材上。原本作文課就需要教師花更多的力氣去鉆研才能上好,可這樣一來,作文教學時間短,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練習機會少,其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 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互動不夠。 在日常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給出材料讓學生寫,另一種是完全放手讓學生寫。兩種方法都無法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學習效率自然不高。 二、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的基本內涵 (一)分段 “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中的“分段”是指,將小學里的作文教學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分為低、中、高三個年級段來進行。每個年級段都編訂出相應的教材。每個年級段的教材都由若干個教學單元組成,每個教學單元中又包含著若干的學習點。學習點就是各個年級段需要掌握的知識點。 如低年級中有看圖說句子,用動詞寫句子,記錄一小段對話,展開想象寫句子等。中年級中有《美麗的校園》(學習如何寫景),《老鷹捉小雞》(學習如何寫活動),《一只蘋果》(學習如何狀物),《招待客人》(學習如何有條理地記事)等。高年級中有《小麻雀》(續(xù)寫作文),《可愛的鸚鵡》(學會細致觀察,精心描寫),《妹妹的故事》(學習加工材料的方法)等。各個學習點的表現(xiàn)形式因各年級段的不同要求而靈活多樣,有概念型的(偏重于指導方法),有材料型的(給出材料指導寫作),有自主型的(給出一定范圍,自由寫作),比較型的(偏重于范文比較學習)等。 (二)互動 “動態(tài)生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以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審視課堂教學,為課堂教學賦予新的含義。正如葉瀾教授所說:“教師和學生不只是教和學,他們還在課堂生命中涌動和成長?!闭n堂教學是師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的過程。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生命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關注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呢?我認為,采用互動式教學是一個好辦法。 所謂“互動式”教學就是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的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著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yōu)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jié)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作文與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中的“互動”除了指在進行課堂作文教學時要實現(xiàn)互動外,還應隨著作文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努力實現(xiàn)家校互動、學校與社會生活互動、家長與孩子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對生活更了解、更熱愛,將作文當作反映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的需要。而教師、家長亦可通過互動實現(xiàn)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就是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將作文教學分成低、中、高三個年級段,采用互動式教學策略,開發(fā)作文教學資源,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教學形式。 三、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注重整體性 小學生學習作文的時間長達五年。這五年雖然被分成低、中、高三個年級段,而且各年級段都有不同的目標,但是它們仍屬于一個整體,階段目標的達成必須為總目標(通過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使小學生具備相應的觀察、分析、判斷、表達能力,養(yǎng)成動筆的習慣和真實表達自己感受的良好品質。為培養(yǎng)其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美好的精神家園打下基礎。)服務。各年級段學習點應該系統(tǒng)安排,難易度呈螺旋式上升的態(tài)勢。 (二)講究階段性 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將小學階段的作文學習分成低、中、高三個年級段。三個年級段都有各自的培養(yǎng)目標。 低年級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興趣,使其掌握基本的觀察、想象能力和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表達相對完整的內容。鼓勵學生嘗試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 中年級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習作習慣,獲得通順地描述事物、事件的能力,使其真實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增強其書面表達的自信心。鼓勵學生與他人分享自己習作的樂趣。 高年級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獨立習作的能力,樹立書面表達的目的性意識,學會自主積累寫作素材,并在習作過程中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和獲得良好情操的熏陶。 (三)發(fā)揮主體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任何輕視、低估教師主導作用的觀點、做法都是錯誤的,它將導致教學的無政府狀態(tài),最終失卻教育的價值。但是,同時我們又必須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尊重,那么究竟怎樣認識和處理兩個主體之間的關系呢?我認為它們并不是那種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對立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統(tǒng)一關系,即教師通過他的主導作用使學生進入主體地位,釋放出知識的、思想的、情感的、意志的力量,學習運用語言。教師促使學生進入學習的主體地位的最佳途徑、主要方法就是教學的生活化。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該通過對教材的精心選擇,而將教學活動置于學生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他們作為生活主體的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同時把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在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活動中,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更是生活的主體;學習既是學習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既是自然而然、自由自覺的生活形式,又是受到一定目的要求引導、滲透、規(guī)范的學習形式。這樣的作文學習才真正是內部動力驅動之下的內部學習。我們常講的“作文就是做人”即是這個意思。 (四)重視情感性 作文是一種受情緒、情感控制的文字表達活動。無論采用什么教材、教學方式,都不能單純地進行寫作基本能力訓練,還要利用和誘發(fā)學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這樣,學生對作文才會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激發(fā)出寫作熱情,寫出內容充實、情真意切的文章。 1、 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情緒、情感。 教師的良好情緒、情感對學生寫作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它能感化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它能開啟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它能增強作文教學的藝術效果,使學生被深深吸引住。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醞釀良好的心境。堅決不把與教學無關的消極情緒帶進課堂。教師在命題時應該充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考慮對學生情感的誘發(fā)。在指導時,教師一定要戒除急躁,努力做到態(tài)度親切,循循善誘。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教師充滿熱情,要善于抓住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多鼓勵。 2、 創(chuàng)造最佳的寫作環(huán)境。 小學生容易被真實、具體、形象的東西所感動。他們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好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在這樣的條件下作文,學生很樂意,往往能寫出一些意趣橫生的文章來。因此,作文教學要盡可能地通過多種途徑,努力為學生寫作提供一個與審美心理結構相適應的情境,通過切實可行的手段,如使用聲像媒體、組織表演等,強化學生內心體驗,使學生自始自終處在情感的氛圍之中,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關注差異性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合理的。因此,教師應當允許學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異。并且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條件幫助他們得到最適宜的個性發(fā)展。良好教育的結果是大批個性充分發(fā)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標準件”。正如杜威所說:“如果從兒童身上舍去社會的因素,我們便只剩下一個抽象的東西;如果我們從社會方面舍去個人的因素,我們便只剩下一個死板的,沒有生命的集體?!?/p> 作文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學生之間的差異會更加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應該針對差異采取旨在促進每個學生發(fā)展的不同教學策略。命題時,應該盡量出示多個題目,給不同的學生留有選擇的余地。討論時,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指導時,應該充分采用基礎好的學生的習作,舉例、分析。這樣既可使基礎好的學生感到榮耀,調動其積極性,又可為基礎不佳的學生樹立榜樣。講評時,應該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用不同的標準去衡量,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長處,使其獲得成功感。對于個別學生還應該經(jīng)常進行個別輔導,使其能不斷縮小與同學的差距。 四、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的主要教學過程 (一)低年級段主要教學過程概述 低年級段的作文學習分為生活作文、想象作文和應用文三個單元。生活作文主要記述生活中的見聞或感受。通過這一練習幫助學生初步懂得如何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描寫句式。想象作文是指要求學生看圖說話、寫話,編寫、續(xù)寫各種童話、故事。因為低年級兒童開展形象性思維活動的主要心理過程是想象。喜愛想象是低年級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也是他們學寫作文的需要。應用文單元則主要使學生掌握最簡單的應用文寫作。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這一階段的每個學習點的都應該先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一上課就被牢牢地吸引住,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作文的狀態(tài)。其次,應安排聽的活動和觀察活動。因為按照兒童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最早獲得的語言就是聽來的。聽懂了,再運用,語言就完成了內化的過程。因此,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應該特別注重聽的練習。而且要形式多樣,如單純的聽,記憶的聽,帶著疑問聽等等。在練習聽的時候,輔以觀察畫面或情境的練習,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獲得信息。通過聽來促進閱讀,培養(yǎng)興趣,實現(xiàn)語言的內化,方法的遷移。此外,句式練習和想象練習也應該貫穿于教學之中。通過句式練習幫助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并理清觀察到的內容,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寫句子或寫段落打下基礎,鋪平道路。想象練習一般可安排在學生對觀察到的情況較為熟悉的時候進行。想象練習給學生以較大自由思維空間,根據(jù)現(xiàn)有的內容合理發(fā)揮。這樣既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又調動起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這樣,在學習作文時,學生始終處于愉快的狀態(tài)。良好的作文心理機制得以逐漸養(yǎng)成。這將有利于今后的作文學習。 在進行想象作文的教學時,教師不必“扶”得太多,但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討論、想象,在師生平等互動的活動中,使學生充滿樂趣地編出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這一點對于想象力不夠豐富的學生尤其重要。教師應盡量使學生初學作文時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應用文的教學,則以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仿寫為主。各年級段方法相似,只是教學內容的難易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提到的聽、說、觀察等活動可根據(jù)各個學習點的內容和要求自由組合運用在教學中。另外,教學中不能將練習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應該要求、鼓勵學生盡早拿起筆,記錄下自己的見聞和感受。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最合適的時間內學會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 我曾給二年級的學生上過一堂想象作文課。先給學生看一幅圖。圖上畫著一只大兔子和一只小兔子。我先請學生觀察,再組織學生討論畫上的內容,并及時將其想象到的故事梗概寫在黑板上,適當點撥,幫助孩子理清思路。然后放手讓學生自由寫作。在師生互動合作的氛圍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他們將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歷,書本上讀到的故事,電視里看到的動畫片和自己的幻想揉和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有趣的故事,并享受著其中的樂趣。從下面兩段習作就可以看出學生創(chuàng)作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后的成效。 小兔和雪孩子 一個冬天的夜晚,雪花紛飛,慢慢地撒落在大地上。轉眼間,大地一片白茫茫的。 第二天早上,小兔發(fā)現(xiàn)地上有厚厚的積雪,高興地叫道:“媽媽,媽媽,我們可以堆雪人嘍!” 兔媽媽一聽,馬上拿出兩粒紐扣和一根胡蘿卜,拉住小兔的手就奔出屋去。她倆忙了一會兒,堆了一個大雪人,瞧,雪人正朝她們笑呢! 一陣風吹來,小兔感到冷極了,她怕雪人冷著了,又跑回屋去,拿來一頂帽子和一條圍巾給雪人戴上,雪人笑得更歡了。 過了一天,太陽出來了,雪人慢慢地融化了,她的笑容也漸漸地消失了。過了一會兒,地上只留下了他的“眼睛”、“鼻子”和帽子圍巾。 小兔見了,難過得哭了。媽媽撫摸著小兔的頭說:“別難過,以后我們還可以堆一個更大的雪人呢!” 小兔感冒了 今天,小兔起床時,感覺有點頭暈。兔媽媽摸摸小兔的頭,大叫:“不好啦!小兔感冒啦!”這下可好,媽媽急得團團轉,爸爸急得直跺腳,他們最心愛的寶貝感冒啦! 爸爸情急之下,趕忙跑藥店。媽媽又是拿溫度計又是拿水,嘴里不停地說:“怎會呢?昨晚還好好的,肯定晚上踢被子了?,F(xiàn)在的孩子,唉,體質差,容易感冒,家里得注意預防。”說著,就在桌上擺了一碗醋,頓時,房間里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爸爸回來,一進門就沖到小兔的床邊,忙著喂藥,可他仔細一看,糟糕,拿錯藥了!怎么會是胃藥呢?我真是老糊涂了,剛坐下來的爸爸又風風火火去換藥。媽媽一邊埋怨爸爸,一邊翻箱倒柜,想找找以前留下的感冒藥。還不停地拿出冰毛巾敷在小兔的額頭上。轉眼間,爸爸拿著感冒藥回來了,鞋都顧不上脫,便給小兔吃。整整一天,兔爸爸,兔媽媽守在小兔的身邊忙進忙出。晚上,小兔的感冒好了,可爸爸媽媽卻感冒了。爸爸苦笑著說:“只要我們的寶貝好了,那就比什么都好?!眲傉f完,兔爸爸便連打了五個噴嚏…… (二)中年級段主要教學過程概述 中年級段的作文學習分為記敘文、應用文二個單元。記敘文單元含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不同內容的學習點。這樣能使學生比較清楚地了解各種體裁的作文的特點,掌握不同內容作文的基本寫作方法。 中年級段的每個學習點的教學仍應有情境設計,教師要更細致地引導學生觀察、聯(lián)想,并掌握觀察的方法。因為中年級學生思維的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概念思維過渡。學生的觀察能力迅速發(fā)展,能通過觀察比較正確地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點。 中年級段的教學對句式練習應更為重視。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求他們提筆就寫并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為孩子對許多語言文字的掌握常常停留在似懂非懂的淺層次上。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其寫作文,他們就會因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正確使用了字、詞、句而感到焦躁不安,從而影響作文學習。所以,在指導學生寫作文之前應先讓其進行一些口頭的句式練習。這些句式是與作文的主要內容有關的。練習時先出示關鍵詞作為提示,由學生討論,說句。教師及時給予指導。進行了句式練習后,學生對將寫的作文內容進一步了解,對字詞、語句的運用更規(guī)范了(這是句式訓練最主要的目的),作文的難度也就降低了。這樣的練習得以材料作文為載體。 材料作文即組織學生針對作文要求開展選材討論,教師從學生發(fā)現(xiàn)的材料中選取一個,加以指導,從而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動態(tài)生成。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導進行寫作。由于教師講解的材料是學生找到的,學生聽講時就多了一份熟悉和親近,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通過對材料的擴寫、續(xù)寫,學會一些基本的作文方法。(這是一種特殊的范文學習,一種符合學習規(guī)律的模仿學習。)當然,學生如此寫出來的作文可能有雷同的現(xiàn)象。這是很正常的,不必擔心。教師可在教學之后安排一些與之相關的題目提供給學生,或者讓學生根據(jù)習作要求自己選材定題目,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完成作業(yè)時,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選擇課堂中學習過的材料作文?;A好的學生則可以選擇相關的題目自由寫作生活作文。這樣,不同層面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得到發(fā)展。 在這個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形成,教師要特別注意鼓勵他們充分表現(xiàn)、展示自己的真情實感,特別是自己的得意之處。對那些寫材料作文的學生更要鼓勵他們盡量通過別人的材料使自己得到啟發(fā),從而早日學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來寫作文。 我曾給三年級的學生上過《會咬人的“小鯊魚”》一課。先是通過情境引入一段比較簡單的描寫鯊魚玩具的話。再讓學生觀察該玩具,對其進行口頭描述。然后引導其懂得如何有條理地觀察敘述。接著請學生玩玩具,邊玩邊說感受。最后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并與例段進行比較。 這堂課的目的是教學生學會如何狀物。課上的口頭描述練習和玩玩具的實踐是師生之間十分重要的互動活動,它使得學生在動筆前對作文內容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于是作文的難度被降低,寫作的興趣則得到增強。在完成習作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如何有條理地狀物,并真實地寫出自己的感受。同時,口頭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高年級段主要教學過程概述 高年級段的作文學習也分為記敘文和應用文二個部分。高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和各項能力逐漸增強,在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后更愿意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真情實感。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除了利用有關的材料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審題、處理材料、細致描寫等方法之外,應該留出時間給學生,引導其自由寫作。教師則及時幫助學生將文章修改得更好,并使其懂得如何修改。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把握好“收”與“放”的度。“收”得多,學生個性無法展現(xiàn),興趣無從培養(yǎng)?!胺拧钡枚?,教師的指導性無法體現(xiàn),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將成為課堂里的聽眾。 在高年級段,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我們都知道,廣泛地閱讀是寫好作文的重要條件。在低、中年級也有閱讀方面的要求,但因為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重點在于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到了高年級階段,教師則應該逐步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所閱讀的作品中的長處,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讀物。一旦學生掌握了這種能力,那么一塊極為廣闊的閱讀空間將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的思維、表達都將隨之獲得解放。于是,寫作文就可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表達感受的需要,而不是別人強加于他的任務。 三個年級段的教學內容、方法雖然各有側重,但將它們放在一起,其中是有著一條清晰的教學思路的。即作文教學應從低年級抓起。起步階段應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以聽優(yōu)秀的范文,說、寫簡單的句子、段落,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為主。第二階段應將材料作文和生活作文結合起來教學為主。從中學習審題、選材、描述等基本寫作方法,加大培養(yǎng)口頭、書面表達能力的力度。第三階段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寫,教師只在一旁加以點撥、引導、修改。如果將這條思路用最精煉的話來概括,那就是“起步宜早,興趣先行,重視輔導,敢于放手”。主要教學方法概括地說,即以聽、說為先導,以讀、寫為手段。仔細觀察,練習句式,啟發(fā)想象,組織比較。各有側重,相互滲透。收放結合,螺旋上升。其教學內容的特點為:以記敘文為主,應用文為輔,材料作文與生活作文有序組合。 五、結語 雖然我進行小學作文教學實踐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但是在該領域的理論探索還剛剛起步。因此,對于小學作文分段互動教學的研究還顯得不成熟。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努力摸索、前行。 主要參考文獻 1、吳立崗著:《小學作文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朱作仁主編:《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鄭國民著:《新世紀語文課程改革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葉圣陶著:《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5、王尚文著:《語文教育學導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華國棟著:《差異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7、朱作仁、祝新華編著:《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選自《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2013.9) 卓越名師簡介 朱煜,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建平實驗小學校長助理,中學高級教師,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名師巡講團特邀講師,上海市寫作學會會員。 他曾獲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特等獎、最佳儀態(tài)獎,上海市園丁獎,首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上海選拔賽特等獎,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他出版有專著《講臺上下的啟蒙》《教書記》《趙清遙的作文故事》。主編有《新語文參考古詩文卷》《學科有效學法指導·小學語文》《迷人的閱讀》等。參與編著出版有《輕輕松松學作文》《新語文作文》《親近作文》《小學生作文快速提高》等作文教學書籍十余冊(套)。另外,他在《小學語文教師》《語文教學通訊》《小學語文教學》等多家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寫作教學論文多篇,他提出的“啟蒙語文”和“分段互動作文教學”等觀點,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近年來,他致力于小學寫作教學研究和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研究,在全國各地講學,上示范課近三百場,影響越來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