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氣湯——經(jīng)方解讀(四十四)
【組 成】大黃四兩、酒洗(12克),厚樸八兩、去皮、炙(24克),枳實五枚(15克),芒硝三合(12克)。 【用 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nèi)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nèi)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津,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大黃后下,芒硝溶服)。 【講 解】本方源于《傷寒論》,本方證是實熱積滯結(jié)于腸胃,灼傷津液,氣機不暢,腑氣不通,以陽明腑實為主證。在主證中,前人歸納為“痞、滿、燥、實”四字。“痞”是自覺胃脘悶塞壓重感;“滿”是指脘腹?脹感;“燥”是指腸中的糞便既燥且堅,腸燥津傷;“實”是由于津液被邪熱消爍,形成實熱積滯,是一種有形的熱結(jié)。總之,此證病變部位在陽明(胃、腸),病因為熱實(可由寒化熱,或溫熱病傳入中焦)與積滯壅結(jié)腸胃,熱結(jié)則產(chǎn)生燥實,氣滯則產(chǎn)生痞滿,主證為傳導(dǎo)失常之便秘,其證狀雖異,病機則同,均是實熱積滯內(nèi)結(jié)腸胃所致。因此,治以峻下熱結(jié),釜底抽薪,急下存陰。方中大黃苦寒,蕩滌胃腸,瀉下通便為君藥,輔以芒硝咸寒瀉熱,軟堅潤燥,二藥相須為用,加強瀉熱通便作用。熱實內(nèi)結(jié),氣機閉塞,燥屎不下,故用厚樸、枳實為佐,消痞除滿,通暢腑氣,助硝黃推蕩積滯,四藥合用,共奏峻下熱結(jié)之效。使塞者通,閉者暢,承順胃氣下行,故名曰“承氣”湯。 本方為峻下之劑,使用時中病即止,且勿過用,過用耗傷正氣,若氣虛陰虧,或表證未解,或腸胃無熱結(jié),均不宜使用;孕婦禁用。 【臨床應(yīng)用】本方用于陽明腑實證。癥見大便不通,矢氣頻轉(zhuǎn),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硬,不惡寒,反惡熱,潮執(zhí)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焦黃起刺,或焦黃燥烈,脈沉實。 本方治熱結(jié)旁流,其癥下利清水,色純青,腹部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干燥,脈滑實。 本方治熱厥、痙病或發(fā)狂之屬于里熱實證者。 若本方去芒硝,且三味同煎,厚樸量改為二兩。枳實量改為三枚,名為小承氣湯。治陽明腑實輕證。以痞、滿、實為主,而燥證不明顯,癥見胸腹痞滿,大便秘結(jié),譫語,潮熱,舌苔老黃,脈滑而疾,亦可治療痢疾初起,腹中脹痛,里急后重者,或治濕溫里結(jié),脘腹脹滿疼痛,大便不爽或秘結(jié),舌苔老黃者。 若本方去枳、樸加甘草、芒硝,名為調(diào)胃承氣湯,本方大黃與甘草要同煎,后納入芒硝,治陽明腑實證,以燥、實為主,而無痞滿之證。癥見大便不通,發(fā)熱心煩譫語,舌苔黃燥,脈滑數(shù)。亦治腸胃燥熱引起的發(fā)斑吐衄,口舌生瘡,咽喉紅腫,齒齦腫痛,大便干燥。 三承氣湯均用大黃蕩滌腸胃實熱。大承氣湯硝、黃后下,且加枳、樸行氣,故瀉下熱結(jié)之力峻猛,主治痞、滿、燥、實俱備陽明熱結(jié)重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厚樸用量較大承氣湯少四分之三,枳實亦少二枚,故瀉下之功較輕,主治瘩、滿、實而不燥之陽明腑實輕證。調(diào)胃承氣湯不用枳、樸,加入甘草,取其和中調(diào)胃,下不傷正,雖后納入芒硝,且大黃與甘草同煎,故瀉下熱結(jié)之力,較與兩方和緩,主治陽明熱結(jié),燥實在下而無痞滿之證。 若本方加赤芍、桃仁、炒萊菔子,名曰復(fù)方大承氣湯。其功用為通里攻下,行氣活血。主治:陽明腑實證而氣脹明顯者。 【文獻摘錄】吳鞠通:“此苦辛通降,咸以入陰法。承氣者,承胃氣也。蓋胃之為腑,體陽而用陰。若在無病時,本系自然下降,今為邪氣蟠蜛于中,阻其下降之氣,胃雖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藥力助之不可,故承氣湯通胃結(jié),救胃陰,仍系承胃腑本來下降之氣,......故得各承氣。學者若真能透徹此義,則施用承氣,自無弊竇。大黃蕩滌熱結(jié),芒硝入陰軟堅,枳實開幽門之不通,厚樸瀉中宮之實滿,大承氣者,合四藥而觀之,可謂無堅不破,無微不入,故四大也。非真正實熱蔽痼,氣血俱結(jié)者,不用也。”(《溫病條辨》) 包潘良——在線輔導(dǎo) 浙江省東方中醫(yī)信息化技術(shù)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