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只是解決燃眉之急的一個短期行為,是窮人的作為; 而做事業(yè)則是一個終生追求,是富人的選擇。 對于大多數(shù)窮人而言,他們會有很多的理由和托辭。其中最為常見的一條就是: 我沒有條件去實現(xiàn)我的理想,我的現(xiàn)實條件不允許我全力以赴地追求我喜愛的事業(yè)。但事實又是如何呢? 美國大文豪,世界名著 《紅字》的作者霍桑未成名前是個海關(guān)的小職員,有一天他垂頭喪氣地回家對太太說他被炒魷魚了。他太太蘇菲亞聽了不但沒有埋怨的表情,反而興奮地叫了起來: “這樣你就可以專心創(chuàng)作了!” “是呀,”霍桑一臉苦笑地答道,“但如果我光寫書不干活,我們靠什么吃飯呀?” 這時蘇菲亞打開抽屜,拿出一疊為數(shù)不少的鈔票。 “這、這錢從哪來的?”霍桑張大嘴,吃驚地問。 “我一直堅信你有寫作的才華,”蘇菲亞解釋道,“我相信有一天你會寫出一部名著,所以每個星期我都把家庭費用省一點下來,現(xiàn)在這些錢夠我們活一年了?!?/span> 有了太太在精神與經(jīng)濟上的支持,霍桑最終完成了美國文學史上的巨著— 《紅字》。 讀完這個故事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感覺,是羨慕霍桑先生有個好太太??勺?/span>細體會,卻又有許多別樣的感受。如果霍桑和他太太兩個人中的任何一個下不了不去求職而在家寫作的決心,情況又會怎么樣呢? 如果霍桑不是一舉成名,他又能堅持多久呢? 真實的生活沒有假設(shè),只有結(jié)果: 成和敗。 對于失敗的窮人而言,會有很多的理由和借口。但對于成功的富人來說,任何理由和借口都不能阻擋他們走向成功。 現(xiàn)實生活確實是很殘酷的,所以也就難怪富人少而窮人多了。 經(jīng)濟上的窘迫常常會促使人們做出急功近利的現(xiàn)實主義的抉擇。但對于一個還有夢想,想有所成就的人來說,你一定要在心中弄清楚: 自己適合于做什么,哪個領(lǐng)域哪個崗位才是自己終生事業(yè)所在。弄明白這個問題之后,我們就應該選準一行堅定不移地做下去。也許在開始的時候或某些階段,經(jīng)濟上的收益并不令人滿意,但只要是興趣所在,這一行真的適合自己,就應該不為眼前所動,咬牙堅持下去。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會成為明天成功的基礎(chǔ),你也會步人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如此這般,日積月累,成功是必然的,財富也是必然的,它們可能早一天來,也可能晚一個月到,但無論遲早,它們肯定要來。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留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