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胎丸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先兆流產90例療效觀察 先兆流產是婦女妊娠早期常見病,臨床表現(xiàn)為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止,或伴腰酸腹痛,或淋漓不盡等,屬于祖國醫(yī)學“胎漏”、“胎動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疇。近年來,先兆流產的發(fā)生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1],其自然發(fā)生率約10-15%,且具有反復發(fā)作的傾向[2],尤其對于既往已經有多次自然流產史的患者而言,無疑加重孕婦心理負擔,對婦女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諧帶來嚴重的影響。筆者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壽胎丸合芍藥甘草湯加減治療先兆流產90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期間在我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共納入14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90例,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3±3.5)歲,孕周(8.96±1.71),有自然流產史者22例。對照組50例,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8.43±4.2)歲,孕周(8.12±1.78),有自然流產史者12例。兩組患者年齡、孕周、自然流產史等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科學》[2]制定:①有停經史和早孕反應,有少量陰道流血,無妊娠物排出,伴小腹疼痛或腰痛、下部墜感;②血、尿妊娠試驗陽性;③婦科檢查見宮頸口未開,子宮體軟,大小與孕周相符;④B超示子宮大小、卵囊或胚胎發(fā)育與孕周相符;⑤其他:基礎體溫在36.7℃左右,排除宮頸炎等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疾病。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醫(yī)婦科學》[4]制定:主癥:妊娠期間小腹墜脹或隱痛,腰酸痛或伴少量陰道出血;次癥: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嘔惡納差,面色晄白,心煩失眠,夜尿頻多;舌脈:舌質淡紅或黯淡、苔薄白,脈沉弱無力或略滑。凡具備主癥、舌脈,及次癥1項以上者即可。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治療組給予壽胎丸合芍藥甘草湯:菟絲子30g、桑寄生15g、川續(xù)斷15g、阿膠10g(烊化)、生白芍20g、炙甘草6g。上藥由河南省中醫(yī)院煎藥房統(tǒng)一煎制,每袋含藥液200ml,每日2次,每次1袋,餐后1h溫服。連用10天為1療程,共觀察2療程。 2.2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黃體酮注射液20mg,im,qd;注射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u,im,qd,連用10天為1療程,共觀察2療程。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要求臥床休息,禁止負重、攀高、房事,禁用其他藥物。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制定:治愈:血止胎安,兼癥消失,療程結束后,各項檢查證實正常妊娠;好轉:漏紅減少,兼癥改善,各項檢查證實正常妊娠;未愈:出血不止,兼癥無改善或加重,甚者墮胎流產,或胎死腹中。 3.2 統(tǒng)計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利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3.3 治療結果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兩組相比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孕酮值比較
注:兩組相比P﹤0.05﹡ 4 討論 先兆流產屬中醫(yī)胎漏、胎動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疇,早在《內經》就有相關記載。歷代醫(yī)家闡精發(fā)微,對其病因病機認識頗豐,臨床多責之腎虛、氣虛、血熱等。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系胞胎,腎氣的充盈與否不僅影響胚胎形成,還影響著胚胎的生長發(fā)育。安胎必求其本,俾母體腎氣盈盛不虛,脾方健旺,氣血生化有源,乃循行經絡臟腑而不滯,并滋先天而不怠,腎旺自能萌胎、系胎、安胎。是故鹽山張錫純擬壽胎丸方,尊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健脾固胎之菟絲子為君,譽之“于千百味藥中得一最善流產之藥”,并配伍川斷、桑寄生補肝腎、安胎,阿膠補血止血。羅頌平等研究認為,壽胎丸能夠促進早孕期胎盤分泌HCG,提高P水平,從而改善黃體功能、防治流產[6]。芍藥甘草湯為《傷寒論》經方,婦人體陰,以血為用,白芍酸泄肝氣柔肝陰,伍以炙甘草酸甘化陰,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芍藥甘草湯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松弛平滑肌等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腹痛下墜等癥狀,李士才亦謂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芍藥甘草湯與諸補肝腎藥合用使補中有泄、補而不膩、動靜結合,令母體脾腎健旺、氣血充盈,胎氣安固。兩方相輔相成,正合張錫純 “注重于胎,以變化胎之性情氣質,使之善吸其母之氣化以自養(yǎng),自無流產之虞”[7]之本意。
參考文獻: [1] 劉寶,高爾生.中國已婚育齡婦女自然流產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2,18(27):890-891. [2]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53-258. [4] 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7:210. [5]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7. [6] 郜潔,羅頌平.壽胎丸治療先兆流產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1,43(8):81-83. [7] 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258-2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