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看古裝劇或者家庭劇的時候,都是聽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個詞,乍一聽,還以為無后是沒有子嗣、沒有后代的意思。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它的本意。 當然啦,另外兩孝就不說了。首先呢,這個詞出自《孟子》,和我們平常知道的其他名言古語一樣,其實這句話也還有后半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jié)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個“舜不告而娶”說的是當年舜沒有跟他爸媽說就結(jié)婚了?!盀闊o后也”的意思就是說(舜)沒有盡到后輩的責任。 當然,也有人對這種解釋存在異議。畢竟沒有后代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在都是大問題,所以說沒有后代這種解釋也說得通。我們借鑒下維基百科上的說法: 楊伯峻先生對這句話的理解: 不孝順的行為有三種,沒有子孫是其中最大的一種。舜不稟告父母就娶親,為的是怕沒有子孫,(因此)君子以為他雖沒有稟告父母,實際上和稟告了一樣。 為什么怕沒有子孫呢? 孟子自己解釋道: “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孟子·萬章上》。 另外其實曲解無后意思的是漢人趙岐。他寫的《十三經(jīng)注》闡述了他對于孟子這段話的理解:“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是他把”無后為大“理解成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為第三種不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