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風(fēng)雅的十個城市名 字字如詩! 一、樓蘭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是西域古國名,當(dāng)時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北岸。樓蘭名稱最早見于《史記》,曾經(jīng)為絲綢之路必經(jīng)之地。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jīng),途經(jīng)此地,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biāo)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在輝煌了近500年后,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臺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二、姑蘇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蘇州古稱平江,又稱姑蘇。相傳,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謀臣叫胥。胥不僅有才學(xué),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為大臣,并把吳地冊封給胥。從此,吳中便有了“姑胥”之稱。年代久了,“胥”字又不太好認(rèn),而在吳語中“胥”“蘇”兩字相近,于是“姑胥”就漸漸演變成“姑蘇”了?!肮锰K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講的正是蘇州。 三、蘭陵 客中作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公元291年,晉惠帝分東海郡之蘭陵、承、咸、合鄉(xiāng)、昌慮5縣,置蘭陵郡,理氶城。在南北朝戰(zhàn)亂時期,行政區(qū)劃也變得混亂無比,蘭陵郡概莫能外,但范圍大抵仍在今臨沂、棗莊一帶。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廢蘭陵郡。蘭陵據(jù)傳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因當(dāng)年蘭陵周圍高地上開滿蘭花而得名。黃淮流域先秦時期氣候溫和滋潤,植被豐茸,蘭花簇?fù)碓趶V袤無垠的幽林之中。只因氣候生態(tài)改變,今黃淮以北已再難尋覓蘭的蹤跡。 四、長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長安是西安古稱,取意“長治久安”,是十三朝古都,為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建都史。由于建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和文明的黃金時代,因此在唐以后,雖然長安不再為國都,但“長安”一詞卻成為國都的別稱。 五、金陵 金陵 王貞白 六代江山在,繁華古帝都。 亂來城不守,戰(zhàn)后地多蕪。 寒日隨潮落,歸帆與鳥孤。 興亡多少事,回首一長吁。 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稱,一般認(rèn)為因南京鐘山在春秋時稱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后,就在今清涼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那時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涼山上,而清涼山當(dāng)時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為金陵邑。 六、瑯琊 瑯琊榜首,江左梅郎?!冬樼鸢瘛?/p> 還記得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瑯琊榜》嗎?沒錯,就是這個瑯琊?,樼鹗巧綎|省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古老地名,歷史上曾有瑯邪邑、瑯琊國、瑯琊郡、瑯琊道,涵蓋今山東臨沂以及青島、諸城、日照一帶?,樼鹬嗡?,位于臨沂。 七、廣陵 廣陵 談遷 南朝舊事一蕪城,故國飄零百感生。 柳影天涯隨去輦,楊花江上變浮萍。 遠(yuǎn)山依舊橫新黛,斷岸還看散冷螢。 今日廣陵思往事,十年前亦號承平。 公元前319年,楚懷王筑廣陵城,廣陵之名始于此。漢代,今揚州稱廣陵、江都。唐代定名為揚州。揚州之名雖然也雅致,但相比廣陵韻味還是少了些。中國歷史上還有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琴曲——《廣陵散》,以及一個非常有名的歷史典故——竹林七賢領(lǐng)袖嵇康之“廣陵絕唱”。 八、江陵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江陵,荊州市古稱。江陵的城市前身為楚國國都“郢”,從春秋戰(zhàn)國到五代十國,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歷時515年。至漢朝起,江陵城長期作為荊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荊州”專稱江陵。 九、潯陽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拙右住杜眯小?/p> 潯陽,九江市古稱,因古時流經(jīng)此處的長江一段被稱為潯陽江,而縣治在長江之北,即潯水之陽而得名。后長江改道,縣治變?yōu)榻希沤し譃榻辖眱傻?,南面即今江西境?nèi)的九江市所屬地區(qū),北面包括今天的湖北省黃梅縣小池至孔垅一帶,使?jié)£栔缘靡匝永m(xù)。除“潯陽”外,九江亦有“柴?!薄敖荨钡绕渌欧Q,自秦設(shè)九江郡,漢灌嬰筑城以來,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 十、廬州 廬州月(節(jié)選) 許嵩 橋邊紅藥嘆夜太漫長。 月也搖晃,人也彷徨。 烏篷里傳來了一曲離殤。 廬州月光,灑在心上。 月下的你,不復(fù)當(dāng)年模樣。 廬州,合肥別稱,西周始置古廬子國。隋朝開皇初年,改合州為廬州,轄境相當(dāng)今安徽省合肥市、六安縣、霍山縣、廬江縣、巢縣等地。唐宋轄境縮小,元朝至元年間,改為廬州路,明朝改為廬州府。1912年廢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