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我們都知道自從董卓受大將軍何進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卻借何進被殺之機,得以掌握朝政,后廢帝,毒殺何太后,自拜相國,封郿侯,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quán),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權(quán)勢已經(jīng)如日中天。沒有人敢得罪董卓,稍不如意,就為董卓所殺。然而,有一個卻不畏權(quán)貴,見到董卓也不拜,連董卓都非常忌憚,而不敢殺他。 他是誰呢?此人叫蓋勛,字元固,東漢末年名將。蓋勛出身涼州官宦世家,年輕時曾被舉為孝廉,后為漢陽郡長史。蓋勛秉公辦事,不公報私仇,曾與涼州從事蘇正和有仇,就在涼州刺史梁鵠準備干掉蘇正和的時候,問計蓋勛,有人勸蓋勛可以趁機報仇,蓋勛說:“不可以!因為公事殺害良臣,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梁鵠也聽從蓋勛的說法,而成語乘人之危也就因此典故而流傳了下來。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同年末,涼州發(fā)生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叛亂。蓋勛與新任涼州刺史左昌有矛盾,被刺史駐守漢陽郡阿陽縣,正面對叛軍鋒芒,蓋勛多次作戰(zhàn)并成功守住阿陽縣。后來,邊章率軍包圍涼州漢陽郡冀縣(郡治及州治所在),左昌無計脫身,驚恐失措,便派人向蓋勛求援。蓋勛率援軍抵達冀縣,斥責邊章等人背叛朝廷。邊章、韓遂都說:“左昌當初要是早聽您的話,派兵來救援金城郡,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strong>于是,邊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對冀縣城包圍。叛軍就這樣被蓋勛罵走了。 蓋勛在戰(zhàn)場之上多次視死如歸,在對抗羌人精騎的時候,遭遇慘敗,集合剩余的百余人,擺成魚麗之陣做最后的抗爭。羌人精騎發(fā)動沖鋒,官兵死傷慘重,蓋勛也身負三處創(chuàng)傷,仍然巋然不動,指著身旁的一棵樹對身邊的士兵說:“我若戰(zhàn)死,就將我埋葬在此樹下!”句就種部落羌人首領滇吾素來被蓋勛所厚待,他在前面用兵器攔住羌人士兵說:“蓋長史是賢人,你們?nèi)魵⒘怂麜馓熳l!”蓋勛仰頭大罵:”死反賊!你知道什么!快來殺我!“眾人大驚失色,滇吾親自下馬讓馬給蓋勛,蓋勛拒絕,眾人才將其綁起來。羌人都敬佩蓋勛的忠義勇敢,不敢加害于他,派人將其送回漢陽郡。 蓋勛,后入朝為討虜校尉,頗受漢靈帝劉宏信任,出為京兆尹。靈帝駕崩后,董卓專權(quán),九月,董卓改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毒殺何太后,逐漸控制了朝野。這個時候的蓋勛在董卓把持朝野后給董卓去的一封信。根據(jù)《后漢書》記載:“昔伊尹、霍光,權(quán)以立功,猶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終此?賀者在門,吊者在廬,可不慎哉!” “祝賀的人站在你家門前,給你吊喪的人就在你墳前。是小丑,就該小心一點”。剛走上權(quán)利巔峰的董卓,迎面就被蓋勛啐了一口老痰,以董卓暴戾的尿性,蓋勛自然沒什么好果子吃。但史料有載,對于蓋勛的“吐痰行徑”,董卓竟表現(xiàn)出了“意甚憚之”。 于是乎征召蓋勛為議郎,調(diào)離軍權(quán),到底洛陽之后,蓋勛見到董卓無不跪拜在地,而蓋勛初次見到董卓,僅僅是雙手作揖而已,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 盡管如此,董卓也拿蓋勛沒辦法。 初平二年(191年),蓋勛因背瘡發(fā)作,在長安去世,終年五十一歲。遺令不許接受任何董卓的饋贈,而董卓為表寬容,上表朝廷贈其東園葬器,陪葬于漢惠帝陵寢安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