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事件"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上反對帝國主義的重要史例,也是導致大清喪權(quán)辱國的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喚醒了當時的很多愛國有識人士,他們開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國"自居,也大大抑制了英國在中國的鴉片交易。史學家認為,是展示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對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有著標志性的意義。 表面上看,是林則徐代表清朝抵制以琦善為首的馳煙派,林則徐擔任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就開始禁煙,道光帝即位前也嘗過鴉片,后來醒覺才戒掉煙癮,他看到林則徐的成功,便下定決心,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全國禁止吸煙。也有人認為,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國瘋狂侵略中國,而清朝連連失利,最終道光帝還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給了英國自由居住的通商口岸,將香港割讓給英國,還支付了賠款,讓英國在中國銷售鴉片有恃無恐。這《南京條約》也就成為喪權(quán)辱國的屈辱條約,中國也從此淪為半半封建社會。 然而,引發(fā)鴉片戰(zhàn)爭導火線的"虎門銷煙"的真正指揮者其實是道光皇帝,因為歷史上的道光帝其實是很想有所作為但很守成的帝王,他也并非昏庸之輩,面對鴉片泛濫,國民因為毒品而精神渙散,他也曾下決心掀起禁煙運動。但是,因為清廷閉關(guān)鎖國自守多年,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遠不如西方列強,加上道光本身就是個保守頑固派,因此才會在鴉片戰(zhàn)爭中一敗涂地,最終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 其實,清廷對于吸食鴉片的禁止,早在雍正年間就已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乾隆四十五年更是明確禁止藥用以外的鴉片輸入與販賣,嘉慶帝更是要求各個部門和粵海關(guān)要對此嚴查,為了改變吸食鴉片之人眾多,商販借機牟利的局面,嘉慶帝嚴厲禁止私自販運鴉片,對吸食鴉片的人都要定罪。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聯(lián)合制定的《查禁鴉片煙條規(guī)》,得到了嘉慶帝的批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