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穎華
在中國歷史上,兄弟皆為文學(xué)大家的有,比如三國時的曹丕、曹植,西晉時的陸機、陸云,明代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現(xiàn)代的周樹人、周作人,但能夠像宋代蘇軾、蘇轍兄弟倆那樣手足情深的就少之又少了。 四川。眉山。這是多少中國讀書人向往的地方。此地是三蘇的故鄉(xiāng)啊,被詩歌浸潤的所在。 三蘇中最富盛名的當然是蘇軾了。 蘇軾,字子瞻,1036年底出生,其父蘇洵在給他取名時,真是煞費苦心。軾,是古代車前用做乘車人扶手的橫木。取“軾”名,是祈望兒子能高瞻遠矚,處世圓通。 弟弟蘇轍,字子由,出生于1039年,蘇洵是如此解釋小兒子名字的由來的:“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span> 蘇洵,號老泉,秉賦穎異,思想獨立,天性沉默,不易與人相處,可以說抑郁終生。但是他所追求的文名與功名,卻在兒子們身上實現(xiàn)了。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苦讀儒家經(jīng)典,兩個聰明的兒子,耳濡目染。蘇軾十歲時,已經(jīng)能寫出奇絕的詩句來,讓曾科舉失敗的老爸蘇洵看到了希望。 蘇家是小康之家,蘇洵的弟弟年輕時就考上了進士,家里各種圖書差列滿架。蘇軾兄弟兩個得以熟讀大量的文學(xué)經(jīng)典。而蘇洵堅持文章的淳樸風格,也影響著兒子的文風。很快,兄弟倆就雛鳳清于老鳳聲了。 在蘇家,蘇軾和弟弟轍,一起長大,一起讀書,關(guān)系也最為密切。他們兄弟之間的友愛與以后榮枯與共的手足之情,是蘇軾這個大詩人畢生歌詠的題材,且此類佳作迭出。 二人在家讀書時,子瞻對弟弟不但是同學(xué),而且是良師。子由在兄長的墓志銘上寫到:“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則我兄,誨我則師?!弊佑蓪π珠L則是良友,他冷靜而機敏,穩(wěn)健而實際,宦海浮沉間,每每向兄長直言規(guī)勸,兄長頗為受益。也許他不像蘇軾那樣才氣逼人,不那么名望非凡,因而在政敵眼里不那么危險可怕,在官場上竟然比兄長得意,官位更高。蘇軾寫的一首詩里說:“我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span> 二人新婚之后,于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一個虛歲20,一個虛歲18,與父親一起啟程赴京趕考。結(jié)果兄弟都以優(yōu)等得中,進士及第。主考宮歐陽修認為蘇軾“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繼而又受到仁宗、神宗的贊許,“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褡谟葠燮湮模瑢m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保ā端问贰ぞ砣恕ち袀鞯诰攀摺罚?/span> 正要走向仕途的時候,他們的母親病故,二人隨同父親棲棲遑遑奔回川西故里。居喪期滿,又一起攜家?guī)Э诒几熬┏?,等待朝廷任命。父子三人在京師同被授予官職,蘇軾被朝廷任命為大理平事,簽鳳翔府判官。子由被任命為商州軍事通官,為陪伴在京城為官的父親而辭職不就。子由為兄嫂送行,送了一程又一城,直到離開開封一百四十里的鄭州,兄弟二人才生平第一次分開。東坡在鄭州城西門外,看著年少的弟弟在雪地上騎著瘦馬孤獨而返,百感交集,直到弟弟的身影消失在古道盡頭,東坡才啟程動身。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fā)。 歸人猶自念庭幃,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見烏帽出復(fù)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童仆怪我苦凄惻。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這首《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前敘離別之深情,后憶昔年之舊約,感人至深。他們兄弟一生寫了很多抒發(fā)手足之情的著名詩篇,這是蘇軾所寫的最早的一篇。 蘇轍《逍遙堂會宿并引》說:“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壯,將游宦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fù)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庇暌箤Υ玻肿阆嗟?,多么令人向往啊。 由京都到陜西鳳翔的信函,要走十天才到,兄弟二人每月經(jīng)常互寄詩歌唱和。其中一首七律詩,備受后世推崇: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是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其中的前四句,尤其令人回味無窮。 有一次蘇軾和蘇轍路經(jīng)澠池,路上一馬死了,只好騎著瘸腿的驢子到一寺里寄宿。后來子由被任命為澠池主簿,不就,寫了一首《澠池懷舊》的詩。東坡舊地重游,當初接待他們的老僧已死,寺里替老僧蓋了一座新塔,當年兄弟倆題詩的墻壁也已傾倒。東坡作此詩,感慨人生在世如飛鴻。 在二十多歲的蘇軾看來,一入官場,將身不由己。不僅生活行蹤無定,整個人生也充滿了變數(shù),就像鴻雁在飛行過程中,偶而駐足雪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fù)存在。 如果僅僅生發(fā)人生的感喟,消極避世那就不是我們的蘇軾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著不可知性,一切都會消失,但并不意味著人生是肓目的,并不意味著過去是虛無的。那些舊事,那些坎坷,何嘗不是一種歷練,一種人生的財富?人生無常,但不應(yīng)該放棄努力;事物有偶然,但也有必然性。事實上,兄弟倆若不經(jīng)過一番艱難困苦,又怎能實現(xiàn)治平的抱負呢?而崤山、澠池,這本身就是歷史上英雄風雨際會、建功立業(yè)的地方啊。瞧,這就是蘇軾,這才是蘇軾:既深究人生真諦,又樂觀向上。這簡短的詩句,微縮了蘇軾整個的人生觀。 蘇軾在外做官,并不十分快樂,他頗為想家。三年任期期滿之后,蘇軾就回到京城父親身邊。不幸妻子和父親先后亡去。蘇軾和弟弟不得不立即辭官,千里迢迢,一起再次返回故里。 數(shù)次從京都汴梁到川西的往返,二人得以領(lǐng)略大自然的壯美,也深深體味了沿途百姓的疾苦。 神宗元年二月,二人回京,做了京官。但不久二人同時卷入了政壇的漩渦之中。 蘇洵曾經(jīng)寫有著名的文章《辨奸論》,預(yù)言王安石將來必定禍國殃民,歷史證明,王安石的新政貽害無窮,可見蘇洵的真知灼見。 神宗即位后,重用王安石為宰相,推行新法,以圖富國強兵。王安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編制《三經(jīng)新義》,鉗制思想,采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策略,不接受忠言,不承認錯誤,剛愎自用。一遇到反對,便暴跳如雷,嚴加懲處。對新政持有異議者皆遭撤職,罷官議罪。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等大批重臣都遭到打擊,就連同朝為官的自己的兩個弟弟王安禮、王安國還有王安石的好朋友呂公著、韓維等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蘇軾、蘇轍兄弟因為親眼目睹新法推行過程中民不聊生的景象而反對新法,蘇軾知道自己不遭大禍,就遭罷黜,但依然向神宗皇帝上了萬言書,準備罷官而去。最后被外放做了杭州通判。蘇轍不像蘇軾那樣任性倔強,一直潔身自好,善于保護自己,使清譽不受污染,使自己免于受害。蘇軾被貶之前蘇轍就去做了他的陳州州學(xué)教授。 在隨后的八九年內(nèi),蘇軾都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為官,政績斐然。陳州正在蘇軾治下的視察行程之內(nèi),他常找機會到弟弟家盤桓小住。子由家貧,又兒女眾多,7女3子都是蘇軾幫助婚配。 兄弟二人,形貌各異,氣質(zhì)不同。蘇軾健壯結(jié)實,憤世嫉俗,快人快語;蘇轍身材高大,淡泊自甘,沉默寡言。蘇東坡對弟弟說:“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發(fā)現(xiàn)事情不對,就像在飯菜里找到一個蒼蠅一樣,非要唾棄不可。”弟弟說:“但是你要了解說話的對方,有人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蘇東坡說:“這就是我的短處。也許我太相信人,不管我跟誰說話,我都暢所欲言?!弊佑蓪π珠L說:“你留意過沒有,一日空閑長似兩日。所以人生若七十年都在空閑中度過,他實際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這是求長壽最容易的方法?!倍K東坡偏偏是個不忙不快樂的人,他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他若是像弟弟那樣恬淡沉靜,定會接受的。 蘇東坡一方面要保持正氣浩然、無所畏懼的本色,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到明哲保身的人生本分。儒道佛在他身上可謂三位一體,有時和諧相處,有時沖突特別尖銳。但往往他寧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因此,他那天縱之才不斷自然流露而一發(fā)不可收。 一次蘇軾被弟弟留在家中過中秋,這次中秋一直令他思念不止。臨別時,二人難舍難分,子由決定送兄長到八十里外的潁州,到潁州又在歐陽修的陪伴下一同過了半個月。但是終須分手,在船開前那一夜,二人在船上吟詩論政,徹夜未眠。他們都是少年得志,還沒有真正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至杭州后,想到他們談?wù)摰慕Y(jié)果,蘇軾寄給子由的詩中寫到:“眼看時事力難任,貪戀君恩退未能?!蹦翘煲估铮K軾還寫了兩首詩《潁州初別子由二首》,足以顯示他的心境,其一: 征帆掛西風,別淚滴清潁。 留連知無益,惜此須臾景。 我生三度別,此別尤酸冷。 念子似先君,木訥剛且靜。 寡詞真吉人,介石乃機警。 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嗟我久病狂,意行無坎井。 有如醉且墜,幸未傷輒醒。 従今得閑暇,默坐消日永。 作詩解子憂,持用日三省。 其二 近別不改容,遠別涕沾胸。 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 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始我來宛丘,牽衣舞兒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過秋風。 秋風亦已過,別恨終無窮。 問我何年歸,我言歲在東。 離合既循環(huán),憂喜迭相攻。 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 多憂發(fā)早白,不見六一翁。 次日凌晨,二人分手。兄弟深情真是非比尋常。蘇東坡給友人的一首詩中說:“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敝鬄榱穗x在濟南任職的弟弟近一些,他請調(diào)與之相距不遠的密州。 從此以后,蘇軾的命運真的像飛蓬一樣,既不能容于王安石的新黨,又不能見諒于司馬光的舊黨,夾縫之中,左沖右突,以致四海流轉(zhuǎn)。他研究佛老,結(jié)交了很多和尚、道士,他對人生看得太透徹,也對生活太珍惜。他愛自然,愛詩歌,愛人生,這強烈的愛使他不能苦修做和尚,又由于他智慧之高,使他不會沉溺于酒色或窘境而不能自拔。 在從杭州到密州的途中,蘇東坡思念弟弟,他寫了一首詞,調(diào)寄《沁園春》: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一方面立志“致君堯舜”,一方面又要袖手“閑處看”,入世與出世兩種相對立的處世哲學(xué)匯集于一身。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依然無解,作者似乎在說服自己,從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擺脫出來,暫時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慰。 密州是貧窮之地,與富庶的杭州無法相比。到了密州,想起不能見面的弟弟,他思念在弟弟家曾經(jīng)度過的中秋節(jié),寫出了那首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落筆瀟灑,把自己的悲歡離合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作者感情豐富,而又充滿矛盾,但字里行間也透出詩人骨子里的那種豁達與樂觀。
蘇東坡一向嫉惡如仇,常不吐不快。但天妒英才!神宗元豐年間,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御史臺監(jiān)獄的名稱)詩案”,便是他的政敵雞蛋里挑骨頭,在政績上抓不到他的把柄,便從他給皇上的奏章以及給朋友來往的詩詞信函中,找到蛛絲馬跡,控告他蔑視朝廷,說論律當斬,必欲除之而后快。 弟弟子由得到消息后派人快馬加鞭趕到蘇軾剛上任的湖州,在押解進京途中,他怕牽連朋友,曾經(jīng)想過跳水自殺,但是又怕給弟弟帶來更多麻煩而作罷。在監(jiān)獄里他還給弟弟寫了兩首訣別詩,措辭極為悲慘,把一家十口都托付給弟弟照顧,自己的孤魂獨臥荒山聽雨泣風號,他表示愿與子由世世為手足。在監(jiān)獄里蹲了四個多月,最后太后等為之求情,才被貶往黃州。子由曾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愿意納還一切官位為兄長贖罪。因此受連累被貶往筠州做了一個小小的酒監(jiān)。 黃州在湖北,江河湖汊縱橫,蘇軾在那里得了嚴重的風濕。子由到淮陽送兄長時,還要他練習(xí)瑜伽和定力。在黃州,蘇軾饑病交加,為情勢所迫,曾經(jīng)的士大夫一變而為農(nóng)人,要躬耕于隴畝了,還自稱東坡居士。就在這樣的境遇中,蘇東坡寫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彪炳千古的名篇。 哲宗即位后,太后攝政,蘇軾又回到朝廷,官居三品,“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這個職位永遠是名氣最高的學(xué)者擔任,也是擔任宰相的前一步。蘇轍任御史中丞,次年升職尚書右丞,其他受牽連被貶謫的官員也都回京任職。 蘇軾,是詩人,是畫家,是書法家,可是他是個成功的政治家嗎?他太杰出,身居高位;太直率,仗義執(zhí)言;又太孤高自傲,不隨波逐流,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所以特引人嫉妒,特別那些覬覦相位的人。次年便有幾十份表章彈劾他。蘇轍過去沉默寡言,可是只要給他機會,他也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認為他有責任革新朝政,清除那些騎墻派以及王安石的殘余政客。蘇東坡卻想脫離政壇,請求外放,遠離權(quán)力中心。最后太后支持他,得以留任。他想從根本上改變國家吏治,他四五次為主考官,特別留心為國家選拔真才。在兩年之中,蘇東坡以其強烈的名士本色,坦直無畏的言論,得罪了很多人。當然也成了王安石余黨的眼中釘、肉中刺。蘇軾,不斷請求擺脫官位,最后朝廷終于允許他以龍圖閣大學(xué)士的身份出任杭州太守。不久又被召回朝廷,此時蘇轍已升至宰相之一的門下侍郎。蘇軾蘇轍昆仲二人,皆為高官,招人艷羨。弟兄兩個被迫商議得有一個離開京都,好使另一個免除官場的妒忌。子由認為弟弟應(yīng)該讓兄長,而蘇東坡看到當時的情形,越發(fā)想離開京城,第五次、第六次請求外放。 年輕皇帝哲宗親政后,左右逢源,又睚眥必報,曾被蘇軾認為不愛惜自己性命將來必會殺人不眨眼的章惇做了宰相。他對儒臣的迫害遠遠超出了王安石放逐政敵的慘烈。太后攝政其間的元佑大臣數(shù)百人幾乎無一幸免。 他首先拿昔日舊友蘇東坡開刀,罷黜,降職,流放,一連串的動作。蘇東坡是被貶謫到大庾嶺以南的第一人。他與家人啟程南下,弟弟已經(jīng)被貶到汝州,蘇東坡先去看望子由。弟弟知道兄長宦海沉浮,又不善于理財,給他一筆錢,供他的家人先到宜興安居之用。蘇東坡帶著朝云和兒子蘇過跋涉一千五百多里,橫越中國最南端的巍峨山脈,路途遙遠而危險。東坡受難之中,以第一個犧牲者的身份,卻有一種卓然不群的優(yōu)越感。他無論走到哪里都有朋友,無論書生僧道、販夫走卒、漁樵農(nóng)夫都能成為他的朋友,無論怎樣艱難的環(huán)境他都能找到人生的樂趣。惠州當時落后之極,集市上一天只殺一只羊,羊肉賣給官家,蘇東坡只能讓屠夫給他留一些羊骨頭。他給弟弟的信中,居然輕松的介紹他發(fā)明的烤羊脊。他把當?shù)剜従幼葬劦墓鹁?,當成了自己來此地遇到的知己,還寫了五六篇酒賦,陶然微醉的快樂,甚至令人神往。他曾經(jīng)的朋友,后攀附新黨的章惇看到蘇軾的兩句詩后說:原來蘇東坡過得蠻舒服!于是頒發(fā)了新貶謫的命令。 海南島現(xiàn)在是旅游勝地,可在北宋時期,還是未開化的蠻夷之地。貶謫到此的懲罰,僅僅次于滿門抄斬,讓人生不如死。蘇東坡坐船沿西江溯游而上到廣西梧州,從雷州半島渡海到貶謫地。途中與被貶到雷州的弟弟相遇,境況十分凄涼。吃慣了講究飯食的弟弟,對當?shù)卮植诘拿骘瀸嵲陔y以下咽。年已花甲的蘇東坡幾口就吃光了,笑著向弟弟說:“這種美味,你還要細嚼慢咽嗎?”他們帶著家人出發(fā),盡可能慢走,因為一到雷州,他們就又要分別了。子由送到海邊,離別之前,二人在船上過夜。子由勸東坡戒酒。二人用一部分時間做同一首詩。這次是生死離別,真是黯然銷魂,面前一片汪洋,波濤翻滾,二人前途未卜,一直愁坐到天明。二十天后,拖著病體的蘇軾才到達被形容為“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貶謫地儋州。但是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達觀的人生哲學(xué),卻不許他失去人生的快樂!這也是他的政敵們最拿他沒辦法最煩惱的地方。 論語中說:德不孤,必有鄰。蘇軾很快就跟那里的各色人等交上了朋友。他曾經(jīng)對弟弟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他有一顆赤子之心,雖一貧如洗,但也輕松自在。在一食物接濟不上的冬天,他竟然在札記中寫下吞食陽光止餓的辦法。 過去蘇軾和弟弟約定分別為《五經(jīng)》作注,他擔任兩部。謫居黃州時注完了《易經(jīng)》和《論語》,在海南,他注完了《尚書》。最為了不起的是他的和陶淵明詩一百二十四首,他極其仰慕陶淵明,覺得自己的的性情也類似陶令。他要子由給這些詩寫一篇序言。我想,如果蘇東坡像陶淵明一樣在官場看不順眼就立馬辭職歸隱園田,那么歷史上可能又多了一個只會寫田園詩的陶淵明,卻少了一個偉大的文學(xué)家蘇東坡。 幸好昏庸的哲宗不長壽,24歲就駕崩了。哲宗無后,便把一個爛攤子交給了弟弟也就是那個只擅長畫花鳥的徽宗,二十多年后,就把北宋給葬送了?;侍髷z政,赦免所有元佑大臣。宋朝的皇后好像遠遠比皇帝英明。蘇軾兄弟也因此獲得自由。本來子由已到了潁州家中,寫信要求蘇軾搬來與他們同住。蘇軾也想與弟弟比鄰而居。可是在他北歸途中皇太后去世了,蘇軾怕朝廷又恢復(fù)舊制,怕又有麻煩纏身,所以不愿意住到京畿去。他給子由寫了一封長信,把他們不能團聚歸咎于天命!不久蘇東坡便病死在常州。最后是子由完成了蘇軾的遺愿,讓侄子投靠到自己身邊,把蘇軾和妻子王閏之合葬在了一起。 蘇軾蘇轍兄弟,經(jīng)歷了五代帝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生宦海沉浮,顛沛流離,好在二人甘苦與共,憂傷時相慰藉,患難時相扶持,彼此魂牽夢縈,寫詩互贈以通音訊?!端问贰ぬK轍傳》稱贊蘇軾兄弟的情誼說:“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