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發(fā)明的刑罰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圍繞著“食”這個字來展開的。例如,一種名為“醢(hai)”的刑罰就是把人剁成肉醬,而所謂“脯”是把人做成牛肉干,還有“炮刑”是把人綁到大火爐的金屬外殼上烤成熟肉,“鑊(huo)烹”是將人扔進鍋里煮成肉羹。 這些刑罰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烹食人肉的習(xí)俗。將烹食與刑罰結(jié)合在一起,這種處罰的方式在殷商時期廣泛使用,一直到了周朝之后,“砍斫(zhuo)”逐漸取代了“烹飪”,才成為了刑罰的主要手段。周朝的“砍斫”刑罰大概分為車裂、斬和殺三種,其中“斬”便是腰斬。可以說腰斬的出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還代表了中國歷史的某種進步。 腰斬最初使用的工具是斧或鉞(yue),一直到鐵器普及之后,鋒利的刀才成為了刑罰中的主要工具,但刀雖然鋒芒,也要有技巧地使用才能不損壞,尤其是對于腰斬來說,劊子手如果不熟練,一刀不能砍斷受刑人的身體,會遭到圍觀群眾的笑話。 所以,隨著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腰斬的工具從斧頭,到刀,然后到鍘(zha)刀。鍘刀使用起來十分順手,不僅刃力背厚,不易磨損,而且對劊子手的要求較低,只要把人橫著放入鍘刀下,手起刀落,便可將人“手足異處”。 腰斬在行刑的時候,犯人必須要脫光衣服,讓腰部裸露出來,然后趴到砧板上。這對犯人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上都是一種殘酷的折磨。許多犯人在還沒來得及行刑的時候便已經(jīng)嚇死過去了。 魯迅在文章中寫過:中國人是最能研究人體,順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細,發(fā)明了砍頭;膝關(guān)節(jié)能彎,發(fā)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發(fā)明了打屁股......。腰斬的發(fā)明可以看出古人已經(jīng)能從心靈上駕馭囚犯,統(tǒng)治者使用腰斬的酷刑,就是要斬斷反叛者的脊梁,教化出聽話、順從的順民來。 腰斬之所以殘酷,是因為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犯人的腰被砍斷后,還有意識,要過段時間才會斷氣,疼痛難忍,十分痛苦。所以為了減輕犯人的痛苦,犯人的家屬一般會打點劊子手,讓他行刑時從上面一點兒的部位動刀,這樣可以死的快些。而如果有人與犯人有仇,想要借機故意折磨犯人,則讓劊子手從下面一點兒的地方動刀,甚至還會將犯人的上半身放到桐油板上,讓血流不出來,這樣犯人會痛苦好幾個時辰也無法斷氣。 許多要受腰斬的人在受刑前便忍受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想到自己會經(jīng)受如此殘酷的刑罰,首先在心理上就已經(jīng)受不了了。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就是楚漢相爭時的韓信,他面對腰斬,居然能做到面無懼色,坦然應(yīng)對。 當時的韓信因為觸犯了軍法,要收到腰斬的刑罰。與他一起受刑的人被斬之后,他毫無懼色,居然還仰面躺在砧板上直視鍘刀,大喊道:“劉邦不是想奪得天下嗎?為何要斬殺為他奪天下的壯士?”當時的監(jiān)斬官夏侯嬰聽聞此言,被韓信的氣魄所折服,當下便讓刀下留人,事后將韓信推薦給了劉邦。 腰斬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一直到雍正年間才被廢止。歷史上的最后一次腰斬判給了清代河南學(xué)政俞鴻圖。俞鴻圖督學(xué)閩中,男式的科舉考試制度十分嚴格,嚴禁作弊,但沒想到一次科舉考試時,他的小妾與仆人勾結(jié),收了別人的賄賂,要將考試材料泄露給那人。 小妾將考試材料貼在俞鴻圖官服背后的補褂之上。當俞鴻圖穿著禁圖考場之后,仆人則從背后偷偷取下,給了那名行賄之人。俞鴻圖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到。后來被人告發(fā),雍正皇帝便下令將他腰斬。因為事先毫不知情,俞鴻圖一直到了刑場才知道要被腰斬。他無法給劊子手銀錢以求死的利索,只能忍受其故意緩緩下刀的痛苦。 這種慘烈的刑罰后來就連雍正也動了惻隱之心。下令廢除。至此,從周朝開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腰斬在雍正時期才算終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