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淙頭村位于周村鎮(zhèn)西南部,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0公里。現(xiàn)有耕地1300畝,共197戶,478人。種植業(yè)主要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畜牧業(yè)以養(yǎng)豬、養(yǎng)羊為主;礦產資源貧乏。村級班子健全,全村現(xiàn)有黨員22名。2013年,全村總收入126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653元。 石淙頭歷史久遠,村名源于村周圍有十座小山都到此斷頭,原意是十終頭,后竄寫為石淙頭。村子青山環(huán)抱,蒼翠欲滴,清晨能聽見鳥兒在枝頭唱歌,牛羊到處可見,世世代代的村民在這里深居山坳,遠離塵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長河繞村東南而過,留下了無數(shù)神奇?zhèn)髡f。村內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一所所深宅大院,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古樸典雅的“潘家大院’,是村里人世世代代的生活空間和精神家園,2009年被評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
石淙頭村是沁水河邊的系列古民居之一,以明清民居為主的村落反映了晉商時代的人文特點。2010年入選入選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這里曾是古時晉城通往河南、晉南、陜西的必經之路和交通要塞。明清時商賈云集,貿易昌盛,設有官家驛站,是一個跨區(qū)域的文化貿易中心。山西省澤州縣周村鎮(zhèn)石淙頭村石淙頭村離晉城市區(qū)有20多公里,在一個小山洼里。沁河支流長河流經這里。這里曾是古時晉城通往河南、晉南、陜西的必經之路和交通要塞。明清時商賈云集,貿易昌盛,設有官家驛站,是一個跨區(qū)域的文化貿易中心。
曾經的繁榮為我們留下了今天可以看到的古宅大院。這些創(chuàng)建于明清時期的院子均為經商致富后所建。保存較為完好的十多個院落,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大部分呈棋盤式的一進兩院和一進三院格局。和沁河邊其他村落相比,石淙頭的大門建筑比較有特點,既有木構型,也有磚石拱券形,還有砂巖砌筑的雙進式,而且門首上的磚雕也很有特色,門楣上書寫的匾額和石刻也別致精美,沒有重復。
石淙頭村位于澤州縣周村鎮(zhèn)境內,它深居山坳,遠離塵囂,好比世外桃源。村外青山環(huán)繞,碧水相依,風景怡人,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是石淙頭村的靈魂所在。村內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一所所深宅大院,古樸典雅,是村人世世代代的生活空間和精神家園。盡管有些宅院已經破落,但對于經濟相對薄弱的農村來講,能對古建的保護做到這種程度,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心血來潮所能做到的,不僅需要長遠、全局的發(fā)展眼光更要有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竭盡所能。 村中現(xiàn)存老宅子主要有東、西各一組,均建于清嘉慶、道光年間,是當時村中一潘姓富商所建,故俗稱“潘家大院”,整個建筑規(guī)模宏大,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為極具代表性的清代晉城民居建筑風格。 古院落以“四大八小式”單進或二進四合院為主,房屋形制多是有木構出檐的兩層樓房,也有部分磚墻體懸山結構。四合院大多坐北朝南,天井方正,以主房中軸線為準,其他對稱分布。在主院前通常建有一狹長形前院,是外街與內府的一個過渡,前院一般不建房屋或建一座體量很小的單體房屋以用作“門衛(wèi)”或雜物間,前院的設置,不僅使得院落的規(guī)模有所擴大,同時還更好地保證了宅主人生活的私秘性。在這些大院里,每一所房屋的建造都用料考究,雕飾精美,無論是隔扇門窗,還是樓欄華板,不管是雀替耍頭還是梁枋簾架,無不精雕細琢,題材多樣,內容豐富,通過諧音、呼應、成對、顧盼等表現(xiàn)手法,用傳統(tǒng)吉祥圖案來喻事抒情,體現(xiàn)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內心追求。 村子西南的老龍溫,是長河上最大的瀑布,是大自然的造化神筆,也是古村落的靈氣之源,生氣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