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每天進步一點點整理編輯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面包發(fā)酵的時間,一般為30分鐘。
熊叔熊嬸的婚姻,用愛呵護了30年。
這對125歲的夫婦,
結(jié)婚30年從沒吵過一次架。
他們把愛傳遞,
把面包做出了初戀的味道。
熊叔今年64歲,熊嬸61歲,兩人曾在電視臺工作,熊叔為古典樂節(jié)目寫解說詞,熊嬸是資深制片人(《百家講壇》節(jié)目終審)。
兩人的幕后工作頗符合他們低調(diào)的性格。他們不喜歡虛與委蛇和燈紅酒綠的社交,喜歡在安靜祥和的時光中做些有意義的事。
所以退休后,他們在旁人的不解中“逃離”了城市,將早前在郊外購置的荒廢院子重新布置一番,種菜養(yǎng)花,坐在院子里泡茶,過起了詩一般的田園生活。
這個八達嶺長城腳下的小院,之前是一派荒涼的景象。兩位熱愛生活的老人,除去雜草,播下花種,并開辟出了一塊菜園,使院子生機盎然。
為了多陪陪熊嬸,原來出門不是開車就是打的熊叔陪熊嬸辦了張公交卡:“和老婆一起坐公交、擠地鐵特別美好,感覺回到了當年我們剛戀愛那會兒。”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他們彼此陪伴了30年,在退休后又相互鼓勵,找出了新的樂趣。
2012年,熊叔熊嬸的兒子從國外學成歸來。為了圓熊嬸年輕時的烘焙夢以及豐富生活,二老向烘焙專業(yè)的兒子拜師學藝。有耐心的熊叔熊嬸,竟制出了一份吃出來的幸福。
他們選用最簡單天然的材料,不放任何的色素添加劑,憑著對生活的熱愛與真誠,想制出最健康的面包。
從和面到發(fā)酵,到烘焙,沒有特殊技巧,他們把面包當做享樂之物,投入的更多的是耐心和用心。
熊叔喜歡在烹飪面包的時候,放點古典樂,他覺得好心情制造出來的面包,吃的人是會有感應的。
他們堅持著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將和好的面團放進冰箱發(fā)酵三天,等發(fā)酵有些成形再和新面粉混合和好,再放冰箱里三天。
這樣下來,想要嘗到香氣撲鼻的新鮮面包,大概需要一周的時間。但是等待的時間是值得的,他們做出了讓人味蕾跳舞的面包。
面包的自然鮮美,搭配上幾朵小花,薰衣草、波斯菊·····這樣的極品佳作,·讓人垂涎欲滴又不忍下手呢。
每一次,新鮮的面包從烤箱出爐,第一塊,熊叔都會先喂熊嬸品嘗。她說好吃,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越分享越多的。他們將制作的幸福面包送給街坊鄰居,偶爾有剩余的送到市集去。
也許是面包的幸福味道,也許是感受到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許多人不辭辛苦來這里品面包,與他們交朋友。
他們把愛揉進面團烤出的面包,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是初戀的味道?!?/strong>
熊叔說:“年輕人容易被浮華迷惑,從而遠離生活。如果把那些毫無意義,虛華浮躁的事情過濾掉,又怎會沒有時間過自己想要的日子呢?!?/strong>
“心快樂了,生命才會快樂,心自在了,生活才會自在。”也因此,他們才能放下城市的便利和不錯的退休金,過著大多數(shù)艷羨的田園生活。
他們放下了很多身外事,保留著一顆平常心。擇一小院終老,與一人白首。
在這個小院,他們將春天的草莓,摘下食用,或做成草莓醬,搭配面包食用。
在菜園里栽種培育,收獲各種應季時蔬。
在收獲的秋天,將院子里的山楂洗凈切塊曬成山楂片,留下秋天的氣息。
在飄雪的冬季,品茶賞雪。生一爐火,泡一壺茶,坐在一起談心賞雪。
簡單的一日三餐,平凡的24小時,只有那些熱愛生活的人,才被生活同樣熱愛著。
一顆太急躁的心,是無法享受伺候花草,澆水種菜,喝茶下棋,這樣安靜的慢時光的。
熊叔說:“許多人總想著,以后我去過什么樣的生活,做什么樣的事情就會快樂。其實,生活從來不在別處,也不在將來,它就在當下的每時每刻。”
熊嬸在院子里捯飭花草,熊叔就靠著門廊抽著煙斗看著她,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人擁有得越多,越害怕失去,
綁縛在身上的枷鎖越多。”
這對126歲的夫婦,結(jié)婚30年來從未吵過架。他們像一對熱戀中的人,呵護院子的一草一木,認真對待手中的每一塊面包。他們的相處秘笈應該是包容、理解和愛。
想起木心寫的那首《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